《表1 化合物1的核磁共振数据 (400 MHz, CD3OD)》

《表1 化合物1的核磁共振数据 (400 MHz, CD3OD)》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高杯喉毛花中1个新的裂环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化合物1:白色针状结晶(甲醇),mp 144~146℃,[α]D20.3+81.652°(c 0.23,MeOH);UVλmaxMe OH(nm)210(3.83),240(3.44),273(3.26);IRνmaxKBr(cm-1):3 4192 967,1 716,1 680,1 617,1 456,1 427,1 290,1 2301 074,949,813,755,556;HR-ESI-MS显示其准分子离子峰为m/z 499.120 9[M+Na]+(计算值499.121 1),结合1H-和13C-NMR谱确定分子式为C23H24O11,不饱和度为12。红外光谱中显示了羟基(3 419 cm-1)、羰基(1 716 cm-1)和芳环(1 617、1 456和1 427 cm-1)的共振吸收峰。紫外光谱在210、240、273 nm处有最大吸收证明该化合物中存在芳环结构。化合物的1H-、13C-NMR和DEPT数据(表1)显示化合物中存在23个碳和24个氢,其中包括3个亚甲基,14个次甲基,6个季碳(包括2个共轭羰基碳)。氢谱显示的δH 3.41~4.96的信号和碳谱显示的δC 103.1(d)、75.9(d)、75.6(d)、71.2(d)、78.6(d)、62.3(t)信号可知,该化合物中存在1个吡喃葡萄糖基结构单元,此外根据氢谱显示的δH 5.37(1H,d,J=3.1 Hz,H-1)、δH 7.44(1H,s,H-3)、δH 5.32(1H,m,H-6)、δH 4.88~4.97(2H,m,H-7)、δH 5.43(1H,m,H-8)、δH 3.16(1H,m,H-9)特征质子信号表明该化合物中存在1个裂环环烯醚萜单元(C-1~11),根据氢谱中H-2″~6″信号出现的1个brs峰、2个d峰、1个t峰,表明该化合物存在1个1,3-二取代的苯环(C-1″~6″)。通过化合物核磁共振数据之间的比较,发现和已知化合物2相似,可初步推测化合物1可能为裂环环烯醚萜苷类[7]。此外,化合物1的HMBC谱中(图2)观察到H-3(δH 7.44)和C-11(δC 166.2);H-7(δH 4.97)和C-11;H-6(δH 5.32)和C-7(δC 70.9);H-10(δH 5.06)和C-8(δC 132.9)以及H-8(δH 5.43)和C-9(δC 46.1)的HMBC相关,确定该化合物的环烯醚萜结构单元。根据H-1(δH 5.37)与C-1′(δC 103.1)的HMBC相关,可推测葡萄糖基的C-1′取代在C-1位;根据H-2′(δH 4.96)与C-1′(δC 103.1);H-2′(δH 4.96)与C-7″(δC 167.1)的HMBC相关,可知C-7″取代在糖的C-2′位。根据H-2″(δH 7.46)与C-7″的HMBC相关可知C-7″取代在苯环的C-1″位。再根据H-1′的偶合常数为7.8 Hz,表明C-1为β-构型[8],另外在ROESY谱中未找到H-1和H-9的相关点,表明H-9为β-构型。至此化合物1的结构得到确认,并命名为高杯喉毛花内脂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