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干细胞源性外泌体促骨折愈合中部分主要差异性分布miRNA及其生物学效应》

《表1 干细胞源性外泌体促骨折愈合中部分主要差异性分布miRNA及其生物学效应》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干细胞源性外泌体促骨折愈合的机制及临床应用进展》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表注:BMSCs: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间充质干细胞;SMSCs:滑膜间充质干细胞。

Xu等[15]于2014年首次发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源性外泌体(BMSC-Exo)miRNA在促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过程中的分布具有差异性,其中一系列前期实验发现提高干细胞成骨分化能力的miRNA如let-7a等显著上调。还有一些体内外对比实验也相继发现一些特定的干细胞源性外泌体mi RNA具有促成骨分化能力。Furuta等[16]利用外泌体沉默表达的CD9-/-小鼠做动物模型,从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基分离得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源性外泌体较对照组能加速骨折愈合,体外分析外泌体内容物发现miR-21、mi R-4332等成骨分化相关miRNA与其他细胞来源外泌体相比高表达。有趣的是,被认为具有募集干细胞、促进成骨分化和血管生成功能的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MCP-3)和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源性外泌体内含量较对照组低,研究者推测成骨分化和血管生成相关mi RNA在干细胞源性外泌体内的差异性分布,提示这些具有特殊功能的mi RNA才是促骨折愈合的主要机制。表1列举了一部分研究中主要的差异性分布的mi RNA及其生物学效应[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