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不同生物量的浒苔绿潮腐烂过程中生物毒性的变化》

《表2 不同生物量的浒苔绿潮腐烂过程中生物毒性的变化》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发光细菌法在浒苔绿潮次生毒性快速检测中的应用》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整个试验期间,除空白试验A组未表现出毒性外(衰减量在-26%~-32%区间波动)(图3、表2) ,添加浒苔的B组、C组和D组均表现出不同的毒性大小,添加浒苔量越高的试验组,重毒和剧毒出现的时间越早,持续的时间越长,毒性消退的过程越缓慢。试验期间,添加浒苔量较少的B组前18 d,发光细菌的衰减量始终为负值,表明此时浒苔腐烂液处于无毒等级;第21 d衰减量为13%,表现为微毒;第30 d时衰减量达到最大90%,表现为剧毒毒性;此后毒性逐渐降低,53~103 d,浒苔腐烂液恢复到无毒等级(见图4、表2)。C组浒苔腐烂第7 d的衰减量为23%,表现为微毒;此后毒性逐渐升高;第28 d时衰减量最大为95%,毒性达到最大值;此后衰减量逐渐降低,第103 d时衰减量为27%,仍在中毒等级范围(见图5、表2)。D组添加浒苔生物量最高,试验进行第1 d时衰减量已达到60%,属于重毒等级范围,远高于同时间其他试验组的毒性;第9 d时衰减量已达99%,剧毒毒性的出现时间明显早于其他试验组,第103 d时,D组的衰减量仍处于98%,一直处于剧毒等级范围(见图6、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