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1978—2015中国三大产业间资本要素流动的结构红利检验 (较上年)》

《表3 1978—2015中国三大产业间资本要素流动的结构红利检验 (较上年)》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投资存在结构红利现象吗——基于偏离份额法的实证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1)内部增长效应、静态效应和动态效应的贡献率为各效应与总生产率增长的比值;(2)一、二、三产业的贡献率为各效应中对应产业求和与总资本生产率增长的比值,衡量了不同产业要素流动对总生产率增长的贡献。

表2和表3所示为经计算的第二产业及三大产业资本要素流动的结构效应,表2概括了1979—2015年各效应中第二产业对总资本生产率增长的贡献,表3显示了1979—2015年我国三大产业资本流动的环比结构红利检验结果。从表3可见,总资本生产率增长的变化整体呈下降趋势,2007年以后更是连续负增长并且降幅较大,说明近年来我国资本整体的生产率改善缓慢,资本投入的低效率情况普遍存在。表中均值显示,1979—2015年我国的总资本生产率年均增长为-0.3805%,其内部增长效应、静态效应、动态效应和总结构效应的均值分别为0.8087%、-0.0360%、-1.1532%和-1.1892%,可见,这一时期资本流动带来的结构效应对总资本生产率增长有着显著的正向作用。需要说明的是,当总资本生产率增长和静态效应同为负时,存在结构红利,其含义为:静态效应对总资本生产率的负增长产生了负影响,即静态效应正向作用于总资本生产率增长。从上述效应对总资本生产率增长的贡献来看,内部增长效应、静态效应和动态效应对应的贡献率均值分别为123.2066%、-69.1876%和45.9810%,由此可知,1979—2015年我国总资本生产率的增长主要由内部增长效应和动态效应带来。表中同时计算了各效应构成中第一、二、三产业对总资本生产率增长的贡献,对应值分别为7.9776%、65.8375%和26.1849%,显然,资本流动引起的第二产业结构变化对总资本生产率增长的贡献最大,第三产业居中,第一产业影响最小,这一结论也符合我国三大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历史客观事实(见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