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农民个人品德观现状 (%)》

《表4 农民个人品德观现状 (%)》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乡村振兴战略视阈下的农民道德观培育研究——以湖北省为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当前农民的道德观念比较强烈,有良好的道德意识,但部分农民存在着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脱节、知行不统一的问题。一方面,农民对社会上一些不道德的行为表示不满;另一方面,当真实面对一些不道德的事情时又不去阻止,甚至自身还存在一些不道德行为。通过调研发现,在农民的道德观念中,举止文明已成为意识主流,但又有近20%的农民对于语言粗鄙、乱扔垃圾的行为表示见怪不怪;在题项“主动归还失物,失主应该给我点钱以示感谢”“看到路边老人摔倒,我会装作没看见,免得惹上麻烦”的回答中,三分之一的被访对象选择采取赞同的态度,表明农民虽然在认知上倡导助人为乐精神,但当身处助人情境时却又不积极主动;农民追求诚实守信,但当关涉自身利益时却又不坚持原则,在题项“买东西售货员多找了钱,趁他没发现赶紧离开”的回答中,15%的农民选择了偷偷离开,而不是将多余钱退还。另外,农村“差序格局”[3](P27)的社会结构仍然产生着影响,这种社会结构使得农民的道德评价标准呈现双重性,农民在处理“圈内人”和“圈外人”这两类人的关系时所依据的道德价值判断是不同的,甚至是矛盾对立的。比如,在亲朋面前失信,会被认为可耻,但如果能够欺骗到外人则被视为“精明”;损害同村人的利益会受到村庄成员的一致谴责,但如果在外面以投机手段获取不义之财,邻居往往会认为其有本事等等。这种双重标准的道德价值观在农村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