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6 各地基于5种积温模型的代表作物主要生育期的平均模拟偏差(SD,d)》

《表6 各地基于5种积温模型的代表作物主要生育期的平均模拟偏差(SD,d)》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基于线性生长假设的作物积温模型稳定性比较》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基于各站代表作物历年主要生育期的模拟值和实测值,根据式(9)计算生育期模拟偏差(SD),结果见表6。由表可见,活动积温模型(Aa)对不同作物、不同生育期的模拟偏差大部分小于4种有效积温模型(Ae1、Ae2、Ae3和Ae4),表明活动积温模型较有效积温模型对作物生育期的模拟更加准确,稳定性更高。4种有效积温模型对各站代表作物主要生育期的模拟偏差表现为Ae4模型最大,Ae3模型次之,Ae1和Ae2模型基本相等,也相对最小,原因在于Ae4模型考虑了作物三基点温度,当日平均温度超过作物阶段最适温度时,日有效温度降低,计算得到的Ae4模型数值必然小于Ae1、Ae2和Ae3模型,使作物生育期的模拟值较实际日期有所推迟,因此,Ae4模型的模拟偏差相对Ae1、Ae2和Ae3模型稍偏大。冬小麦两个生育期各积温模型的模拟偏差介于1.7~2.9d,春玉米介于2.9~6.7d,夏玉米介于1.3~6.1d,冬小麦生育期的模拟偏差相对较小,春玉米生育期的模拟偏差较大。各积温模型对春玉米和夏玉米抽雄期的模拟偏差小于成熟期,与通过变异系数(CV)分析的生育期积温稳定性相同,即针对春玉米和夏玉米来说,出苗-抽雄期各积温模型的稳定性高于抽雄-成熟期。冬小麦两个代表站不同生育期各积温模型的模拟偏差表现不同,太谷区抽雄期的模拟偏差大于成熟期,与CV分析的生育阶段积温稳定性相同;而盐湖区抽穗期的模拟偏差小于成熟期,与CV分析结果有所不同。此外,从生育期模拟偏差数值来看,部分生育期的模拟偏差值甚至超过5d,说明各积温模型均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尤其是有效积温稳定性相对更不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