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天长市社区协商的要素与步骤的包容性》

《表2 天长市社区协商的要素与步骤的包容性》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包容性协商:中国社区的协商系统模式与有效治理趋向——以天长市“11355”社区协商共治机制为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帕金森在概括协商系统的六个要素时,并没有提炼出包容性协商概念,但他首先强调了将协商民主定义为包容性公共推理。他指出,一方面,无主观视角会让我们看到对话线索的包容性,而不是单个代理的包容性;另一方面,如果我们看看有多少人潜在地想要发表意见,那么对于一个特定主题的不同观点就扩大了,我们要以广泛的眼光来看待协商的场所、传播、转化和执行。结合前文对包容性协商的定义,包容性协商模式就体现为协商主体、场所(空间或机构)、实体、传播、决策和执行等各要素都具有包容性。也就是说,通常认为协商系统由六个要素构成,相应的,包容性协商的达成或包容性协商模式就需要六大要素都体现包容性。那么,一种协商模式是否具有包容性,就应该看这六大要素是否具有包容性。将其运用于天长市城乡社区协商模式的包容性检验,可以形成一种对照(见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