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广东地级市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率 (%)》

《表1.广东地级市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率 (%)》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质量创新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基于广东21个地市制造业的实证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珠三角地区指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和肇庆。东翼指汕头、汕尾、潮州和揭阳四个市。西翼指阳江、湛江和茂名三个市。山区指韶关、河源、梅州、清远和云浮五个市。

我们根据广东2001—2014年间21个地级市的要素资源投入和产出数据,利用所提出的序列DEA测算方法,衡量出广东地级市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率。结果如表1所示,限于篇幅和分析的需要,我们将2001年至2014年的测算结果根据我国的五年时期划分为三个阶段:2001—2005年(“十五”时期)、2006—2010年(“十一五”时期)和2011—2014年(几乎覆盖了“十二五”时期)全省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在每个阶段里呈现出逐步上升的趋势,平均增长率由2001—2005年的-1.15%,提高至2006—2010年的1.4%,再提高至2011—2014年的4.26%。在广东的四个经济发展区域中,珠三角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在2001—2014年间以每年平均约3.78%的增长率居于首位,约占该地区经济增长率的28.42%;其他三个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里仅有西翼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在2001—2014年间每年平均保持着约0.06%的低增长率,仅占经济增长率的0.49%,具体到各个地级市而言,在2001至2014年间,各市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年平均增长率的表现不一,地区间差异较大,但大部分地级市在不同阶段均表现出上升的态势。在2001—2014年期间全要素生产率的年平均增长率保持正增长的地级市大部分分布在珠三角地区,主要有广州(8.63%)、深圳(4.51%)、珠海(7.81%),增长最快的是经济发达的广州市,其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占经济增长率的67.69%,其次是珠海,占经济增长率的64.05%;其余地级市均出现负的年均增长,而负增长超过1%的地级市有韶关(-1.19%)等,增长绩效最差的是汕尾市。从每个发展阶段来看,在“十五”时期,各个地级市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相差最为悬殊,最高的增长率达10.84%(广州),最低的增长率竟是-10.02%(汕尾);同时,这个时期全要素生产率出现负增长的地级市也是最多的,高达14个,占了全省2/3的地级市;在“十一五”时期,各个地级市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的差距开始缩小,最高的增长率是10.12%(珠海),最低的增长率是-8.84%(依然是汕尾);同时,这个时期全要素生产率出现负增长的地级市数量也开始减少,减少至10个;在“十三五”的大部分时期(2011—2014年)里,各个地级市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的差距进一步缩小,最高的增长率是8.54%(肇庆),最低的增长率是-3.31%(湛江);与此同时,这个时期全要素生产率出现负增长的地级市数量大幅减少,仅有4个,以上这些测算结果表明,广东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已逐步适应了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方式和结构调整已取得初步进展,珠三角地区有条件进入以全要素生产率为中心的持续平稳增长期,粤东西北地区具备发挥后发优势、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条件,逐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缩小地区间发展差距和不平衡,提升区域一体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