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山海经》中的索引性声音》

《表1《山海经》中的索引性声音》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论《山海经》的声音体系及其与中国早期音乐形态的关系》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从表1可见,《山海经》中的声音资料基本上保存于《五藏山经》之中,这与其作为类地理志和博物志的性质相一致。在《山海经》所记录的71条索引性的声音材料中,发声主体发出的声音并非是杂乱无章或者一物一声的,而是集中于某些特定的声音种类,如,类似人发出的声音(23处)、类似禽类发出的声音(13处)、类似犬类的声音(8处)、类似猪的声音(6处)、类似牛的声音(2处)、类似敲打乐器等人造之物发出的声音(8处)、类似羊的声音(2处)、类似猫的声音(2处)、类似虫的声音(1处),类雷声(1处)、以及类似劳作之声(判木之声3处,挈水之声1处)。其中,类似人类发出的声音较为复杂,包括婴儿声(10处)、谣、呵、吟、钦(实为呵或吟类同,2处)、呼(4处)、訆(与呼相类)、叱、欧和号等。除了婴儿声较为具体外,其它均为人的发音方式,大抵可能存在音高和频率的差别。所以,在此,类人之声可以分为2类。类禽鸟发出的声音也较为复杂,分为鸯鸳(4处)、痹(鹌鹑)、晨鹄、鹄(与晨鹄类,即天鹅)、鸾鸡(凤凰属)、鹊(3处)、鸿雁和鸱等禽类的声音。类似敲打乐器等人造之物发出的声音亦较为丰富,包括击石(1)、钟磬(2处)、鼓音、磬石、梧、鼓柝、鸣玉之声等,其中击石、磬石和鸣玉活动中所使用之物,大抵都是较为早期、未经加工的自然乐器,或可视为一类,其它大致都是人造的发音器,亦可视为一类。总的看来,索引性声音如若就发音主体的类别进行粗略分类的话,或可分为包括劳作之声在内的人及其创造之物所发出的音声(人为之声,分5类,共35处),和非人声(主要为动物声,分为8类,35处)。在非人声的类别中,“雷声”又与其它动物的声响相互区别,为自然现象的发声。而且,此条目记载于《大荒东经》,不属于《五藏山经》系统。因此,实际上,在《五藏山经》系统中,人声与非人声的种类共为12类,计70项。另外,《西山经》之“讙”可作百种事物的音声,似不能简单归入人声或者非人声的类别。下文将揭示这些声音材料的文化意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