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p H值测定结果:宰后不同成熟时间处理对白切鸡肉食用品质的改善》

《表3 p H值测定结果:宰后不同成熟时间处理对白切鸡肉食用品质的改善》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宰后不同成熟时间处理对白切鸡肉食用品质的改善》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从表3中的p H值测定结果可看出,随着宰后时间的延长,p H有升高的趋势(6.26~6.57),且宰后3h的p H值最高,但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据报导,肉鸡成熟的关键控制节点为宰后2 h和宰后4 h,且一般认为熟制前宰后时间超过4 h的鸡胴体已经可能发生了品质上的劣变[27,28]。而肉的宰后p H值由于无氧呼吸糖酵解产生的乳酸及ATP不断分解生成的磷酸根离子而不断下降,这种p H值下降的趋势经肉的宰后僵直期达到极限,随后p H值便随着肉的成熟而不断回升,肉的持水性、色泽和嫩度均在此过程中得到改善[29]。因此,根据p H值的测量结果推断,实验所测麻黄鸡的宰后p H下降极限值可能在宰后1 h之内达到,或在宰后1 h至2 h之间达到,但具体的尸僵结束时间仍需要设计进一步的实验来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