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海河工程局吹填业务发展的四个阶段》

《表1 海河工程局吹填业务发展的四个阶段》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吹填造地与近代城市建设——基于海河工程局档案的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资料来源:Hai-Ho Conservancy Commission Report for 1906~1941;《海河工程局民国三十一年度报告》;《海河工程局昭和十八年度报告》;海河工程局年报1944年和1945年;Hai-Ho Conser-vancy Commission Report for Month of 1911.05~1941.12。

从海河工程局吹填业务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到,一方面,吹填业务的委托主体日益增加,早期英租界的吹填略带实验性质,规模不大,两年就完成了吹填工作,之后吹填业务的委托日益增加,1916年海河工程局甚至同时为四个租界工部局和南市吹填,吹填量突破性地达到85.7万立方米。另一方面,吹填区域也逐渐扩大,从早期主要集中在海河西岸租界区域,逐渐扩展到南市、海河东岸的特别三区和特别四区,以及塘沽地区的企业与机构。在此基础上,天津的城市空间逐渐拓展,传统的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逐渐分离,促进了近代天津城市的繁荣。虽然吹填业务委托方的数量和类型日益增加,但是如图1所示,20世纪30年代之后海河工程局的吹填量并没有明显增加;英租界推广界吹填完成后,海河工程局也不再有长期吹填合同,到抗日战争胜利后,海河工程局的吹填业务仅剩大直沽铁路一处。究其原因,首先,1937年之后进入战时非常态状况,天津城市建设速度明显放缓,商用和住宅土地开发锐减,对吹填业务的需求也随之减少;其次,由于国内局势日益紧张,特别是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燃料极度缺乏,加上船舶冬季维修无法跟上,拖船等设备又经常被临时征调,海河工程局的吹填业务难以维持,到1945年几乎没有工程量。至此,天津城市的大部分低洼地和沼泽地已经吹垫完成,形成了天津市区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