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遗传转化过程的培养基配方》

《表2 遗传转化过程的培养基配方》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紫花苜蓿UFO基因克隆及转化》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将测序结果符合预期的农杆菌在含有50 mol/L卡那霉素的培养基中划线活化,将单菌落挑取至100 mL YEB培养液中进行培养,以备侵染。将紫花苜蓿修剪至5 cm高度,待长出新的幼嫩叶片时开始进行取样,将取得的幼嫩叶片在50%次氯酸钠中进行灭菌,20 min后在超净工作台中用无菌水冲洗5~10次。将菌液倒入50 mL离心管中,600 r/min离心20 min,离心后弃掉上清液,将Ms-COLQ培养液加入离心管中并与管内农杆菌充分混匀,待菌液OD值处于0.4~0.6之间时对叶片进行侵染。将叶片剪开后放入事先备好的无菌锥形瓶中,将菌液倒入,抽真空3 min后,将锥形瓶置于低速摇床中2 h。将已侵染的叶片置于Ms-CO培养基中,24℃避光培养3 d。共培养结束后用头孢水溶液(200 mg/L)将叶片进行冲洗,而后移入Ms-YD培养基中培养(光照16 h/黑暗8 h,温度24℃,光照强度40 Lux)。6周后,将抗性愈伤组织转移至Ms-SY培养基中,并拆分成直径为1~2 cm大小的愈伤组织进行光下生芽培养(光照16 h/黑暗8 h,温度24℃,光照强度60 Lux)。生芽培养2个月后,将抗性愈伤组织转移至Ms-SG培养基中进行生根培养。待外植体根长大于2 cm时,将紫花苜蓿幼嫩植株转移至灭菌土中进行培养。遗传转化过程中所用的培养基成分见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