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6 倾向得分匹配的平均处理效应(ATT)》

《表6 倾向得分匹配的平均处理效应(ATT)》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自雇与受雇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意愿和能力分异》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在市民化意愿与能力2个维度之中,市民化意愿是主观驱动因素,短期内难以改变,因此,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应以市民化意愿为参照[11]。(1)在超大城市,自雇与受雇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能力没有显著差异,但市民化意愿却有显著差异,自雇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意愿显著强于受雇农业转移人口。而且,结合表6可知,其经济能力也显著强于受雇农业转移人口,这表明,相对于受雇农业转移人口,自雇农业转移人口更可能市民化,他们应该是超大城市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重点群体。然而,城市融合能力、人力资本能力较弱又掣肘了其市民化能力的提升,导致其市民化意愿、能力之间的不匹配。因此,在超大城市,推进自雇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关键是在提升其经济能力的同时重点提升其城市融合能力和人力资本能力。(2)在特大城市,自雇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意愿显著强于受雇农业转移人口,但市民化能力却显著弱于受雇农业转移人口,从而产生市民化意愿与能力的错配,与超大城市相同。自雇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能力短板最主要来源于其城市融合能力和人力资本能力的缺乏,这也可以反映出在超大、特大城市自雇农业转移人口的生存型自雇特征。(3)在大城市,自雇与受雇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意愿并无显著差异,但自雇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能力却显著强于受雇农业转移人口,自雇、受雇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意愿与能力之间产生了不匹配。在大城市,由于自雇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能力较强,有利于低成本推进市民化进程,自雇农业转移人口应是推进市民化进程的主体,但同时要兼顾受雇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自雇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意愿与能力不匹配主要源于其市民化意愿较弱,需进一步激发自雇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意愿,受雇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意愿与能力的不匹配则主要源于其市民化能力不足,需提升受雇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能力尤其是经济能力。(4)在中小城市,受雇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意愿显著强于自雇农业转移人口,但其市民化能力却显著弱于自雇农业转移人口,受雇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意愿与能力之间也产生了错配。在中小城市,受雇农业转移人口应是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重点群体,但市民化能力,尤其是经济能力不足,又影响了市民化意愿与能力的匹配,也需提升受雇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能力尤其是经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