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我国四大城市群区域高水平高校资源数量》

《表4 我国四大城市群区域高水平高校资源数量》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阶段判识、战略意义及推进策略》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数据来源:根据教育部官方网站大学“双一流”建设有关资料整理而得。其中,珠三角城市群数据未包括香港排名世界前100名的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4所高校。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了“使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等定位,极大地凸显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显著不同于其它区域的独特而重要地位,极大地体现了中央对成渝地区更好地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发挥支撑作用、在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示范作用、在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的殷切希望。基于区域发展进程和发展水平的差异,处于不同阶段的区域发展必然要采取不同的发展路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整体上仍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战略性要素的集聚和生成能力仍然有限,以科技创新能力为例,成渝地区拥有的一流高校建设数量仅为3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数量仅为8所,远低于长三角、京津冀地区的数量水平(详见表4)。相对于京津冀和长三角的较大位势差距,成渝地区难以吸附到某些战略性核心资源要素集聚。成渝地区在这一阶段的发展,客观上仍需要将自我完善提升的造血机制与强化外部支援的输血机制有机结合。在国家层面提出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向外界清晰地传递了进一步推进成渝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信号,必将极大地推动国家级科技、产业和基础设施等战略性资源向成渝地区加速倾向性布局,进而推动成渝地区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集聚和整合人才、信息、资金、技术等核心要素,推动外部投资者加速跟进布局,也有利于推动成渝双城协力构建面向东亚、南亚和欧洲全方位开放合作新格局,参与和融入到全球城市网络体系竞争,提升成渝地区在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的位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