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1992~2000年间发展中国家接受ODA规模与本国年度中央财政支出的比值》

《表2 1992~2000年间发展中国家接受ODA规模与本国年度中央财政支出的比值》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援助外交的世纪之变》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资料来源:世界发展指数数据库(World Development Indicators)

西方在苏东剧变后利用其在国际权力结构中一家独大的优势,适时推出良治援助,可在两个层面上使援助服务于对外政治目标的实现。从短期看,援助国可凭借条件援助使受援国在特定国际政治议题上妥协或跟随。这与冷战时期甚至被认为是一种“贿赂”的传统援助外交不同,因为没有其他援助集团与之竞价,如果受援国希望得到援助或继续获得援助,就不得不接受援助方的条件,所以更像是一种“胁持”。从中长期看,受援国一旦按照要求完成了多党代议制民主改革,就很难再坚持一致对外的外交立场。这是因为受援国国内政治派别之间竞争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援助方的选择,谁更跟随西方的价值体系和利益诉求,谁就能获得更多的援助资金支持,谁就更可能成为执政党;一旦其难以匹配西方援助集团的期望,更换一个执政党只是援助方在众多候选团队中重新做出选择而已。在1992~2000年间,有21个发展中国家年均接受ODA的规模超过了其本国中央财政支出的30%(见表2);且最能够带来选票的——改善甚至免费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承诺——预算通常来自ODA资金,甚至出现了哪个政党能够与世界银行达成新一轮的借款协议,哪个政党就能上台的情况。在“良治援助”的潮流中,除了体量巨大的发展中国家外,国际援助资金成了左右受援国国内政治的关键因素,很大程度上也成了支撑所谓“民主化第三波”的物质基础,中小发展中国家除了服从再无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