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垂直激发能(ΔEvert)、实验值(exp.)、电子跃迁偶极矩(μ0)、振子强度(f)和跃迁成分(HOMO→LUMO)》

《表3 垂直激发能(ΔEvert)、实验值(exp.)、电子跃迁偶极矩(μ0)、振子强度(f)和跃迁成分(HOMO→LUMO)》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从二苯胺到咔唑取代:芘类化合物发光性质的理论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在表3中我们列出了2DPA-PY和2CBZ-PY的跃迁性质.计算所得的2DPA-PY的垂直激发能ΔEvert与已有实验值(exp.)吻合地很好,计算值与实验测得的吸收和发射峰的偏差仅分别为0.08eV和0.01eV,斯托克斯位移(即吸收和发射峰能量的差值)为0.27eV.而与2DPA-PY相比,理论预测的2CBZ-PY的吸收和发射峰均发生了蓝移,且斯托克斯位移更大,为0.32eV.从表3可知,它们的跃迁成分主要是HOMO→LU-MO,表现出明显的ICT特征(如图3所示).2CBZ-PY的HOMO-LUMO能差比2DPA-PY大,因而发光波长会发生蓝移.2CBZ-PY的电子跃迁偶极矩μ0小于2DPA-PY,表明其HOMO和LUMO轨道的重叠小于2DPA-PY,这是由CBZ较大的位阻所引起的[2 2].而两者的振子强度f却非常接近,这是因为f不仅与μ02成正比,还与两个态之间的能量差成正相关.尽管2CBZ-PY的μ0小于2DPA-PY,ΔEvert却大于2DPA-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