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7 在不同p H下氯化铵与二羟丙酮反应生成烷基吡嗪含量的变化》

《表7 在不同p H下氯化铵与二羟丙酮反应生成烷基吡嗪含量的变化》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二羟丙酮羰氨反应体系中烷基吡嗪生成规律的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在二羟丙酮-铵盐体系中,APZ生成量在p H为3时最高,为(5921.33±136.55)mg/L,最低点在p H为9时,为(5417.36±125.95)mg/L,由表7可以看出,pH对10种APZ的影响各不相同,Pyr生成量随着反应p H的增大而减小,其余APZ的生成量皆是随着pH的增大之后上下浮动。其中Pyr、DMP含量的最高点是在p H为3时;E-3-MP含量的最高点在pH为4时;MP、Tri MP的最高点在pH为9时;TMP、EP、E-5(6)-MP含量的最高点在pH为8时。可以看出在偏酸性的环境下能促进Pyr、DMP、E-3-MP的生成;在偏碱性的环境下能促进MP、Tri MP、TMP、EP、E-5(6)-MP的生成。从表7可以看出随着p H的变化,Tri MP、TMP、E-3-MP含量有变化,但是都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pH的变化对这三种APZ无显著影响。在不同的反应体系中pH对吡嗪生成的影响各不相同,余自琳等[26]关于墨鱼酶解物的美拉德反应研究中,反应pH范围在5~10时,Tri MP、2,5-DMP、MP含量随着pH增大而升高。而在Huang等[22]的研究中,pH对TMP形成的影响则与本文相反。可见反应模型体系的不同,反应条件对所生成吡嗪的影响可能呈相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