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不同反应时间下氯化铵与二羟丙酮反应生成烷基吡嗪含量的变化》

《表3 不同反应时间下氯化铵与二羟丙酮反应生成烷基吡嗪含量的变化》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二羟丙酮羰氨反应体系中烷基吡嗪生成规律的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每组测定三次取平均值。“a~g”不同字母代表同列差异性显著(P<0.05);TriM P:2,3,5-三甲基吡嗪;2,3-DMP:2,3-二甲基吡嗪;2,5-DMP:2,5-二甲基吡嗪;2,6-DMP:2,6-二甲基吡嗪;MP:2-甲基吡嗪;EP:2-乙基吡嗪;E-3-MP:2-乙基-3-甲基吡嗪;E-5(6)-MP:2-乙基-5(6)-甲基吡嗪;TMP:四甲基

由表3可知,在氯化铵与二羟丙酮反应体系中,在反应的初级阶段即0~3 h内,反应速率上升较快,APZ生成量快速上升;在3~15 h内,APZ生成量持续增大,但增速减缓,在第15 h达到最高,为(6314.53±75.70)μg/L;在15~24 h,随反应时间的延长,APZ生成量呈上下波动的状态。在化学反应前期,反应速率较快,10种APZ生成量都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大而增大;在反应的中后期,由于达到化学平衡以及反应底物浓度的降低和逆反应的发生[20]。10种APZ中MP、DMP的含量随着时间延长而下降;Pyr、EP含量则是增长到最高值后,有所下降并逐渐平稳。由图1可知,Tri MP和TMP的生成量与时间基本呈线性关系,时间动力学拟合方程均为Y=aX+b形式,遵循零级反应,反应速率与反应浓度无关,生成量始终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而增加。Tri MP的时间动力学拟合方程为Y=8.7896X+174.33,斜率为8.7896;TMP的时间动力学拟合方程为Y=4.0722X+1192.6,斜率为4.0722,且判定系数(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R2)均在0.85以上,说明该方程拟合程度较好,在Huang等[21-22]的文章中,证实了在氨基酸-葡萄糖体系中,Tri MP与TMP的生成遵循零级反应,此结果与文中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