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中国本土建构理论体系的探索文献概览5)》

《表2 中国本土建构理论体系的探索文献概览5)》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中国传统建造体系的现代转化线索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对“中国式建构”的激烈讨论,触发学者重新审视当代中国建筑师对西方建构理论的理解。其中一批文章尖锐指出了早期引入的建构理论是“迅速把弗兰姆普敦的建构文化研究转译、改造为一套简化、纯化、浅化的中国式建构话语体系”[8],或是将建构理论狭窄化为“对结构关系与建造逻辑的忠实表达的僵化认识”[16]。与此同时,众多学者亦开始反思怎样的“建构理论”才是适应中国建筑文化的(表2)。在诸多思辨中,一批学者将目光放到了传统建造体系如何为当今本土实践做出贡献的论题上,试图以此来引导并建立当代本土营造观。例如王澍努力从传统建造中思考如何重建一种中国当代本土建筑学,他批判了当代中国建筑建造方式的西方化,并从对地方性根源的思考提出“循环建造的诗意”的观念[17]。史永高更关注的是建构对地域环境的带入,试图建立“身体与地形的建构观”[18]。另外,诸如“平实建造”“轻型建构”“营造说”“文人建筑师”4)等观念的提出或拓展亦说明越来越多的学者都敏锐地察觉到中国传统建造观念对当代建筑理论形成的重要启示(图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