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2010—2018年我国城镇职工医保个人账户的人均积累情况》

《表2 2010—2018年我国城镇职工医保个人账户的人均积累情况》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社会质量视角下城镇职工医保个人账户改革探讨》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和历年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基金缺乏有效的积累办法,甚至还存在贬值风险。根据《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8]44号),个人账户基金只能存入银行,没有政府保证的基本利率。以2017年的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为基准,2018年CPI上涨2.100%[1],而同期的三年期零存整取利率为1.300%,3个月整存整取利率为1.100%,活期存款利率为0.350%,可以看出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幅度是大于同期的存款利率。由于个人账户有长期的积累期而存在很大的贬值风险,尤其是在高通货膨胀时期很难让个人账户保值。同时,人均积累较少。如表2所示,2010年城镇职工医保个人账户人均积累730.7元,2018年人均积累为2 299.2元,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但是积累水平较低,以2018年为例,2018年城镇职工医保个人账户人均积累2 299.2元,平均月储蓄额仅为191.6元,同比上涨13.31%,而门诊病人次均医药费用为274.1元,同比上涨6.7%,住院病人的人均住院费用为9 291.9元,同比上涨4.5%[9],以此为依据推算,要满足个人一次的门诊费用,个人账户要积累约1.43个月,要满足一次住院费用,要积累约4.04年。此外在医疗费用持续上涨的情况下,一旦发生较高的医疗费用,个人账户的基金可能一次性就被释放,特别是对于普通个人来说,个人账户通过4年甚至更多时间的积累拥有一定的基金,但是一旦住院,可能就全部花完,这就会导致一些参保人员的个人账户没有积累或者只有很少积累。所以个人账户的纵向积累作用并未得到有效的发挥,积累的基金也难以应对大病风险和老龄化带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