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中英“建造学”文献中常用构造术语对照举例》

《表2 中英“建造学”文献中常用构造术语对照举例》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工学院运动”下的英国建造学发展:以米歇尔《建造与绘图》及其对杜彦耿《营造学》的影响为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然而,杜氏辞典并不是一个理想版本。梁思成在书评文末,谦虚地写道:“但是由讲理论的书生眼光看来,这部书还有多少可以详加商讨之点,现在罗列在后面,请教于杜先生。”1910年出版的《建筑新法》[10]中,张锳绪借用现有的汉语(以及日语)词汇,来翻译西方构件,例如“”表示arch(拱),“柁架”表示truss(桁架),“大叉木”表示principal rafter(屋顶主椽),这在当时可能不可避免。但随着中英建筑贸易的快速发展,到了20世纪30年代,建筑术语已有相当多的可选方案。中国工程学会于1928年出版了《英汉对照工程名词草案:土木工程》,里面内含1800余则技术词汇,部分与建造学的词汇重叠。[11]首版于1919年(日本大正八年)的《英和建筑语汇》的英文术语选择,参考了英国格威尔特《建筑百科全书》文末的术语辞条。[12]《英和建筑语汇》与杜氏辞典两者的术语选择和插图也有不少可比之处,可见杜彦耿在编写辞典前,曾参考过日本的建筑辞典。在这样的背景下,杜彦耿最后选用的术语,如“穿宫样”“地盘样”“正同柱”等,体现了他对中国传统营造术语的推行,并最终以他的《营造学》一书标题成为最直接的证明。此外,杜氏辞典对“苏包式”(flemish bond),“老虎牌”(key)等一些术语的选用,也体现了他对当时上海地区的工匠语言的采纳(表2)。梁思成评论道:“除去中国特有的术语外,许多通常的术语,也有用好像很古雅的名辞的,在建筑研究时,用惯英美通用术语的人,读时不甚顺口。”直到今天,中英近代建造术语的翻译,都依然是个值得重点关注的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