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各变量描述性统计:局部塌陷:省域内高中生均经费投入的地区差异透视——基于江苏省的实证分析》

《表1 各变量描述性统计:局部塌陷:省域内高中生均经费投入的地区差异透视——基于江苏省的实证分析》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局部塌陷:省域内高中生均经费投入的地区差异透视——基于江苏省的实证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关于影响因素的变量选取有以下解释:(1)人均财政收入。我国基础教育财政责任主要在于县级政府,地方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各地教育经费投入的重要因素之一,高中教育虽然处于非义务教育阶段,办学成本需要公共部门与社会家庭共担,但地方财力同样也会影响社会和家庭的教育支出能力与偏好。人均财政收入作为衡量地区本级财政收入状况的重要指标,不仅能反映出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而且能直接影响到地方政府对高中教育经费的支出。(2)在校生数占比。在校生数与政府对高中教育经费支出有密切关系,也与家庭教育支出和选择有共性影响。在校生数占县总人口的比重影响地方政府的教育经费预算。(3)地方财政分权程度。财政分权程度会导致学历教育在空间分布上有显著的异质性特征[11],此外有研究发现省内财政支出分权对于地方政府财力的补充有效地支持了地方政府对公共服务的“保障性供给”,财政支出分权下放的财政资源可以更多地转化为公共服务供给,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12]本研究需要反映县级政府的自有财力对教育经费支出的影响,故选择人均县级财政收入占人均省总财政收入的比值来衡量地方政府财政的分权程度。(4)教育重视程度。一般来说,地方政府越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相应会增加对教育经费的支出,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值也就越大。[13]在分税制改革后,地方政府事权与财权存在不对等问题[14],且由于自上而下的倚重GDP指标的政绩考核标尺会对教育投资产生“挤出效应”[15]。因此,选取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值以测量地方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程度。(5)财政自给率。表示为地方政府一般预算收入占本级政府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该比率衡量了地方政府依靠自有收入为其支出融资的能力,一般来说,财政自给率较高的地区,政府结余资金较多,有能力在教育支出上继续加大支出力度。且高中作为非义务教育阶段,政府对高中的投入有更多的弹性,因此财政自给率能发挥更大的作用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