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中国居民储蓄率的GMM估计结果》

《表1:中国居民储蓄率的GMM估计结果》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人口结构对中国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分析——基于2001-2018年省际动态面板数据》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分别表示在1%、5%和10%水平下显著。城镇居民样本中的滞后阶数为(2,3),农村居民样本中的滞后阶数为(2,4)。

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对城镇居民储蓄率的影响非常显著,但两个变量前的系数均为正,这与生命周期假说不符。对城镇居民而言,养老压力的增加是居民储蓄率上升的重要因素。从实际影响大小看,老年抚养比每增加1%,城镇居民储蓄率增加0.122%,一个可能的解释是人口老龄化增加了未来的不确定性,居民表现出更强烈的预防性储蓄倾向,使得老年人不愿意消费,更愿意储蓄。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受中国传统社会习俗的影响,遗赠动机在老年人储蓄决策中起到很大作用。少儿抚养比对储蓄的影响比老年抚养比的对储蓄影响小,少儿抚养比每减少1%,储蓄率减少0.084%,这与Becrker(1981)得到的结论是一致的。相比较而言,城镇居民会更注重孩子的抚养质量,家庭中孩子数目的减少使得父母增加在每个孩子身上的投资和消费,提高孩子的抚养质量,由此导致储蓄率降低。对农村居民而言,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前的系数为负且统计上显著,这与生命周期假说基本一致,即老年抚养比每增加1%,农村居民储蓄率下降0.421%。少儿抚养比每增加1%,储蓄率下降0.085%。跟城镇居民相比,农村居民的收入相对较低,少儿和老年抚养比的提高使得农村居民必须相应提高消费,从而导致储蓄率下降。在总样本中,少儿、老年抚养比的系数均为负,这与生命周期理论相符,但数值比较小,这可能是抚养比对储蓄率的影响在城镇和农村样本中截然相反的两种作用的综合结果。这也进一步说明了在中国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下,城镇与农村居民储蓄模式存在系统上的差异,从而必须分开加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