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本科生参与科研和创造力对可就业能力的回归分析》

《表4 本科生参与科研和创造力对可就业能力的回归分析》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本科生参与科研对创造力和可就业能力的影响——基于心理学专业的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因变量是可就业能力,表格中的值为标准化回归系数,*p<0.05,**p<0.01。

从表4中的结果可知:(1)对于校友样本而言,在校期间的参与科研水平对毕业后的可就业能力的影响不显著(β=0.13,p>0.05),但创造力水平对可就业能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β=0.31,p<0.05);结合描述性统计和回归分析结果可知,在校期间的参与科研水平对其可就业能力感知的直接影响不显著,但可以通过提高创造力水平,间接提高其可就业能力。(2)对于在校的大四年级本科生来说,参与科研对其可就业能力有显著正向影响(β=0.40,p<0.01),创造力对其可就业能力有显著正向影响(β=0.44,p<0.01)。结合描述性统计结果和推断统计结果可知,对于大四年级本科生来说,其参与科研的深度和广度越高,创造力水平就会越高,创造力水平继而会对其可就业能力带来正向影响。(3)对于大三年级本科生来说,参与科研(β=0.27,p<0.01)和创造力(β=0.61,p<0.01)均对其可就业能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结合以上描述性统计和推断统计结果可知,对于大三年级本科生来说,其参与科研的水平会对创造力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并通过创造力提高其可就业能力感知水平。(4)当对大四和大三年级在校本科生总样本进行分析时发现,参与科研(β=0.29,p<0.01)和创造力(β=0.52,p<0.001)对本科生的可就业能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综合以上结果,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本科生参与科研对学生的创造力水平有正向影响,且可以通过创造力的提高来促进可就业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