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7 改革开放以来劳动收入份额变化的需求增长效应核算结果》

《表7 改革开放以来劳动收入份额变化的需求增长效应核算结果》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中国的经济增长属于“利润拉动”还是“工资拉动”——再测功能性收入分配对我国需求增长与结构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潜在增长效应、实际增长率与贡献率的单位均为%,其中潜在增长效应与实际增长率均为各阶段的累计值;d LS指各阶段的劳动收入份额变化的百分点。

值得重点关注的是后两个阶段。1999—2008年,LS大幅下降了6个百分点,导致居民消费增长与投资、净出口增长之间的严重失衡。随着此间总需求增长由“利润拉动”转为“工资拉动”,LS下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渐由正转负,以致其累计贡献十分有限。换言之,此间年均10.13%的经济增长率,特别是年均高达13.43%的投资增长率和20.35%的出口增长率,主要来自外生因素的驱动。对于投资增长,一个重要的外生因素是地方政府通过提供低价工业用地和补贴性基础设施展开的“招商引资竞赛”,以及由此引发的基建投资、开发区建设与房地产开发热潮(Tao,2010;Du,2014;Xu,2015);对于出口增长,外生因素主要表现为同时期国外需求的高涨和人民币汇率的持续下降。在2009年至今的“后危机时代”,LS回升了1.72个百分点;由于总需求处于“工资拉动增长”的阶段,这一小幅回升贡献了总需求增长的10.94%。可见2008年以来LS的回升对我国经济“稳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