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pH偏移处理对SPI内源荧光指数的影响》

《表1 pH偏移处理对SPI内源荧光指数的影响》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大豆分离蛋白与pH值的构效关系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FI:荧光强度*λmax::最大吸收波长

SPI经过极端pH溶液处理后,SPI的荧光强度和波长变化如表1所示。从中可以看出SPI的荧光强度增强。以295nm的激发波长激发SPI色氨酸残基[12],通过表1可以看到SPI经过酸碱处理前后,荧光强度和对应的最大吸收波长的变化。SPI在经过不同酸性处理,不同的反应时间后,其荧光强度先增大然后减小(由410nm增加到543nm再减小到268nm),其最大吸收波长也发生了很大改变(由处理前的最大吸收波长350nm变为356nm),同时也出现了最小吸收波长为268nm;SPI在经过不同碱性处理后,经过不同的反应时间后,其荧光强度不断增大(由410nm增加到522nm),其最大吸收波长也发生了很小的波动(由处理前的最大吸收波长350nm变为352nm,同时也出现了最小吸收波长为347nm),这种改变因为SPI在碱性环境中其寡聚体结构或亚基发生解聚导致的。这些改变的发生是由于包裹在SPI内部的一些疏水侧链,经过酸碱处理后,疏水环境从非极性转变成极性,SPI的三级结构也发生改变,这种改变是一种动态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