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5 q因子模型和五因子模型对JT动量十分组超额收益的回归结果》

《表5 q因子模型和五因子模型对JT动量十分组超额收益的回归结果》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股价动量效应、公司未来盈利与市场定价效率》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m.a.e表示截距项绝对值的平均值,表示调整后判定系数的平均值,GRS的计算参考Gibbons、Ross and Shanken(1989)[30],***、**和*分别表示被估计参数在1%、5%和10%的水平上显著(双尾)

表5汇报了q因子模型和五因子模型对JT动量十分组超额收益的时间序列回归结果。具体分析可以发现,无论是q因子模型还是五因子模型,市场风险溢价因子的t统计量都要远高于其它因子,说明市场风险是影响动量超额收益的一个重要因素。其次,从SMBq与SMB的t统计量上可以看出,市值也是影响动量收益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与国外研究有所不同的是,SMBq与SMB的符号显著为负,这也间接验证了上文中发现的现象,即我国股票市场的动量效应在大市值股票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对于q因子模型的盈利因子而言,除第一分组外,另外九组的t统计量均显著大于0,并且进一步可以发现,盈利因子的载荷从输家组合到赢家组合呈现出明显的递增规律。五因子模型的盈利因子系数虽然仅有最后三组显著大于0,但是也呈现出相同的变化规律。在对(W-L)的回归中,q因子模型和五因子模型的截距项均不再显著异于0,两者的盈利因子载荷分别在10%和1%的水平上显著大于0,说明q因子模型和五因子模型可以很好地解释动量组合溢价,并且都是盈利因子起到了关键作用。进一步从R2、m.a.e和GRS统计量上可以看出,五因子模型相比q因子模型可以更好地解释动量超额收益,这一点与Hou et al(2015)[9]存在一定差异,他们的研究表明,q因子模型不仅可以很好地解释五因子模型中的盈利因子和投资因子,而且在对动量效应的解释中也具有明显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