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组合构建和因子计算》

《表1 组合构建和因子计算》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股价动量效应、公司未来盈利与市场定价效率》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2×3组合的因子计算方法参考Fama and French(2015)[10];2×3×3组合的因子计算方法参考Hou et al.(2015)[9];WML因子的计算参考Carhart(1997)[8],通过计算过去12周累计收益率来划分赢家组合和输家组合

从式(1)和式(2)的对比可以看出,q因子模型相比于五因子模型在形式上更为简洁,它直接剔除了原来三因子模型中的账面市值比因子。Fama and French(2015)[10]也指出,添加盈利因子和投资因子后,原先的账面市值比因子变成了一个冗余因子。需要特别指出的是,q因子模型和五因子模型在盈利能力代理变量选取上存在一些差异,Hou et al.(2015)[9]选择了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净资产),Fama and French(2015)[10]选择了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净资产)。参考Hou et al.(2015)[9]和Fama and French(2015)[10]的组合构建方法,我们以周度数据分别构建了2×3组合和2×3×3组合,具体计算方法见表1。其中,2×3组合用于计算五因子模型的各因子,具体地,在每年4月最后一个交易周的最后一个交易日,首先按照市值的1/2分位点将原始股票池划分为S和B两组,同时按照账面市值比的1/3、2/3分位点将原始股票池划分为H、M和L三组,然后两两相交得到SH、SM、SL、BH、BM和BL六个组合,并计算从当年5月至下一年4月持有这些组合的周收益率。同理,我们也可以按照营业利润率和总资产增长率的1/3、2/3分位点将原始股票池划分为三组,然后两两相交得到SR、SM、SW、BR、BM、BW、SC、SM、SA、BC、BM和BA这十二个组合。2×3×3组合用于计算q因子模型中的各因子,与2×3组合不同的是,它将按市值、净资产收益率和总资产增长率划分的八个组合同时求交,这样得到SRC、SRM、SRA、SMC、SMM、SMA、SWC、SWM、SWA、BRC、BRM、BRA、BMC、BMM、BMA、BWC、BWM和BWA十八个组合,不难看出,q因子模型在计算市值因子、盈利因子和投资因子中的某个因子时,同时控制了另外两个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