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汉、英母语者不同时间关系句的有效眼跳比例(%)及标准差》

《表2.汉、英母语者不同时间关系句的有效眼跳比例(%)及标准差》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汉、英母语者时间认知方式研究——来自行为和眼动的证据》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以竖直轴的有效眼跳比为因变量的双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时间词类型主效应不显著,F(1,30)=0.269,p=.608。母语类型主效应显著,F(1,30)=5.491,p=.026,ηp 2=0.20。时间词类型与母语类型交互效应不显著,F(1,30)=0.047,p=.830。以水平轴的有效眼跳比为因变量的双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时间词类型主效应不显著,F(1,30)=0.012,p=.984。母语类型主效应不显著,F(1,30)=1.679,p=.205。时间词类型与母语类型交互效应不显著,F(1,30)=0.406,p=.529。实验结果说明,汉语母语者较英语母语者更倾向于使用竖直轴表征时间先后,但在水平轴上汉、英母语者的倾向性没有显著差异。进一步分析汉、英母语者在某一轴线上不同方向的有效眼跳比例。结果发现:1)在竖直轴上,汉语母语者听到“之前”时,更多出现向上的眼跳(t=6.261,p<.001),听到“之后”时,更多出现向下的眼跳(t=2.332,p=.027);2)在水平轴上,汉语母语者听到“之前”时,更多出现向左的眼跳(t=7.650,p<.001),听到“之后”时,更多出现向右的眼跳(t=2.385,p=.024);3)在竖直轴上,时间词类型对英语母语者的眼跳方向没有影响(p>.05);4)在水平轴上,英语母语者听到before时,更多出现向左的眼跳(t=7.924,p<.001),听到after时,更多出现向右的眼跳(t=2.987,p=.006)。这说明,汉、英母语者在水平轴上的表现一致,均倾向于“左表过去,右表未来”。然而,汉语母语者与英语母语者在竖直轴上的表现差异显著,前者倾向于“上表过去,下表未来”,而后者的表现较为随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