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金融化指标估计结果》

《表1 金融化指标估计结果》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中国经济金融化测度及其对实体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其中Σβ和Σa为放大100倍数数据来源:Ox Metrics6.0计算结果

图3展示了我国金融化和实体经济发展指标的变动趋势。1997年源于泰国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一直持续到1999年,其对股市和期货市场冲击作用巨大,导致1999年初金融化程度处于较低水平。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持续低迷,金融化程度下降减少了对实体投资挤出效应,促使投资流向实体部门,进而刺激经济增长。银行信贷规模和贸易规模在入世后增加幅度明显,金融化水平提升明显,随后宏观调控引起金融化水平较大幅度的波动,2005年股价上升和房地产市场扩张引起金融化水平开始回升。受“次贷”危机影响,2007年初我国金融化发展开始表现出下降态势直到2008年中期达到最低点,金融市场投资风险陡然增大,实体经济规模持续增加至2008年初开始剧烈下滑。显然,“次贷”危机的负面影响在金融领域表现出传播快和影响大的特征,对实体经济发展的冲击存在一定程度的时滞效应。为了有效应对金融危机的不良影响,扭转经济下行趋势促进经济复苏,政府增加投资并出台一系列扩张性经济政策。2009-2011年,金融市场吸纳投资后出现了快速报复性反弹,而实体经济的恢复过程较漫长,政策的效应需要较长时间加以消化。2011年后,投资刺激减弱和债务危机的双重影响使得金融化指数明显降低。2012-2016年,在经受危机的影响后经济一直处于缓慢复苏新常态阶段,金融管理部门对金融市场进行风险防范和监管完善,随后两个指标的波动幅度明显减小且表现出现此消彼长的发展趋势。在确定“三去一降一补”任务后,2016年制造业产能降低和低利润企业被强制淘汰,实体经济指标明显下降。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推进,国家适时推出了一系列简政放权和降税计划,企业减少了相当程度的负担,2017年后实体经济发展速度明显企稳,并出现增速恢复的迹象。在政策落实的过程中同时减少房地产库存和控制企业的杠杆水平使得金融化的发展呈现下降趋势。基于指标的变动趋势能够明确我国金融化和实体经济发展的进程,发现金融环境和政策干预的影响效果明显。政府通过完善政策和监管达到促进金融市场发展和升级的目的,进而能够更好地服务与实体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