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蓄目标管理新论》求取 ⇩

第一章储蓄目标管理概述1

第一节 储蓄目标管理概述1

一、储蓄目标及其分类1

二、目标管理的产生发展及在储蓄管理中的应用6

三、储蓄目标管理的基本原则8

四、储蓄目标管理的作用10

第二节 储蓄目标管理的特点11

一、我国储蓄目标管理的属性11

二、储蓄目标管理的特点12

第三节 储蓄目标管理的程序14

第四节 储蓄实行目标管理的条件19

一、我国储蓄实行目标管理的指导思想19

二、我国储蓄实行目标管理的条件20

第五节 储蓄实行目标管理的保证22

一、网络组织上的保证22

二、能力开发上的保证23

四、经营成果上的保证24

三、人事管理上的保证24

第二章储蓄目标管理的推行25

第一节 储蓄推行目标管理的可行性25

一、目标管理是一种高效的管理技术25

二、目标管理符合我国储蓄工作的特点25

三、目标管理是完善和承接储蓄承包经营的有效途径26

第二节 储蓄目标管理推行的能动性27

一、以改革精神推行目标管理27

二、提高高层储蓄决策者的自觉性28

三、增强中层储蓄管理者的主动性29

四、调动基层储蓄人员的积极性29

第三节 储蓄推行目标管理的组织领导30

一、储蓄目标管理组织领导的原则30

二、储蓄目标管理组织领导的作用32

三、储蓄目标管理组织领导的任务32

四、储蓄目标管理的组织形式33

第一节 应做好的基础工作36

一、树立新的管理意识36

第三章储蓄目标管理的基础工作36

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39

三、加强人财物管理45

第二节 加强储蓄定额定员工作46

一、储蓄定额工作47

二、储蓄定员工作53

第三节 储蓄标准化与计量化工作55

一、储蓄标准化工作56

二、储蓄计量化工作58

第四节 储蓄原始记录与统计工作60

一、储蓄原始记录工作60

二、储蓄统计工作62

第五节 储蓄管理信息63

一、储蓄管理信息的含义与作用63

二、储蓄管理信息的分类64

三、储蓄管理信息处理的要求65

四、建立相应的储蓄管理信息系统66

一、具体储蓄目标68

第一节 储蓄目标的确定68

第四章储蓄目标的确定与分解68

二、储蓄目标的作用70

三、储蓄目标确定的原则71

四、储蓄目标确定的要求74

五、储蓄目标制定的依据75

六、储蓄目标确定的程序76

第二节 储蓄目标的分解79

一、储蓄目标分解的原则和要求79

二、储蓄目标分解的程序83

三、储蓄目标分解的形式85

四、储蓄目标分解的方法87

第五章储蓄目标的实施与控制89

第一节 储蓄目标的实施89

一、制订周密具体的储蓄目标实施计划89

二、进一步做好实施前的准备工作90

三、加强储蓄目标的实施指导90

四、充分调动储蓄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首创精神90

六、着重抓好主要储蓄目标的实施工作91

五、组织储蓄目标攻关与竞赛小组91

七、协调好各储蓄部门的关系92

八、加强思想政治教育92

第二节 储蓄目标实施中应做好的几项工作93

一、应做好的协调工作93

二、应做好的信息工作94

三、应做好的随机因素干扰的处理工作96

四、应做好的目标调整工作97

二、储蓄目标控制的内容99

一、储蓄目标控制的组织99

第三节 储蓄目标的控制99

三、储蓄目标控制的方式101

四、储蓄目标控制的方法102

第四节 储蓄目标控制中应做好的几项工作104

一、应做好的目标检查工作104

二、应做好的目标控制工作106

三、应做好的管理控制工作107

一、储蓄目标卡片109

第五节 储蓄目标卡片及其应用109

二、运用储蓄目标卡片的意义112

三、使用储蓄目标卡片的要求113

第六章储蓄目标的考核与评价116

第一节 储蓄目标的考核116

一、储蓄目标考核的组织116

二、储蓄目标考核的标准与要求117

三、储蓄目标考核的内容119

四、储蓄目标考核的程序与方法122

第二节 储蓄目标的评价125

一、储蓄目标评价的意义125

二、储蓄目标评价的程序125

三、储蓄目标评价的要求126

四、储蓄目标评价的方法128

第三节 储蓄目标成果的分配130

一、奖励基金总额的确定131

二、奖励系数的确定132

三、奖金分配形式与计算方法134

第七章储蓄存款目标管理137

第一节 储蓄存款目标的内容137

一、储蓄存款余额目标137

二、储蓄存款增长率目标137

三、储蓄存款结构目标138

四、储蓄存款进度目标138

五、储蓄存款的组织目标139

一、储蓄存款余额目标的确定与落实140

第二节 储蓄存款目标的确定与落实140

二、储蓄存款进度目标的确定与落实141

三、储蓄存款组织目标的落实144

第三节 储蓄存款目标的实施与控制144

一、做好日常吸储的准备工作144

二、强化储蓄存款调度工作145

三、加强储蓄存款进度目标的实施控制146

第四节 储蓄存款目标完成情况的统计与分析149

一、储蓄存款目标完成情况的统计149

二、储蓄存款目标完成情况的分析151

三、影响储蓄存款目标完成因素的分析152

第五节 储蓄存款目标的测算153

一、储蓄存款增加额目标的测算153

二、储蓄存款增长率目标的测算156

第八章优质服务目标管理159

第一节 优质服务目标管理的特点、要求及作用159

一、优质服务目标管理的概念159

二、优质服务目标管理的特点161

三、优质服务目标管理的要求162

四、优质服务目标管理的作用163

第二节 优质服务目标的确定163

一、优质服务目标的种类164

二、优质服务目标确定的依据165

三、优质服务目标确定的程序和方法166

第三节 优质服务目标的落实168

一、优质服务目标的分解168

二、建立优质服务目标责任制169

三、确立优质服务目标的保证体系171

一、优质服务目标控制机构172

第四节 优质服务目标的控制172

二、优质服务目标控制的基本形式173

三、优质服务目标的检查175

四、优质服务目标的考评176

第九章储蓄成本目标管理179

第一节 储蓄成本目标管理概述179

一、储蓄成本目标管理179

二、储蓄成本目标管理的作用179

三、储蓄成本目标管理的特点180

第二节 储蓄成本目标的确定181

一、储蓄成本目标的构成181

二、储蓄成本目标的确定183

三、储蓄成本目标的测算184

一、储蓄成本目标计划186

二、储蓄成本目标计划的编制186

第三节 储蓄成本目标计划的编制186

第四节 储蓄成本目标的实施188

一、储蓄成本目标的分解与落实188

二、储蓄成本目标管理体系及其责任制的建立188

三、储蓄成本目标管理制度的制定189

四、做好日常的管理工作189

第五节 储蓄成本目标的控制190

一、储蓄成本目标控制190

三、储蓄成本目标控制的原则191

二、储蓄成本目标控制的作用191

四、储蓄成本目标控制的程序192

五、储蓄成本目标控制的内容193

六、完善储蓄成本目标控制的信息系统193

七、加强储蓄成本目标核算工作194

第六节 储蓄成本目标的考评与分析194

一、储蓄成本目标的考评194

二、储蓄成本目标的分析195

三、储蓄成本目标分析的程序195

四、储蓄成本目标分析的方法196

第十章储户群体目标管理198

第一节 储户群体目标的内容198

一、储户群体目标的意义198

二、储户群体结构目标199

三、储户群体占有率目标201

第二节 储户群体目标的确定与分解202

一、储户群体目标确定的原则202

二、储户群体目标的确定203

三、储户群体目标的分解207

第三节 储户群体目标的实施209

一、明确制定的目的和意义209

二、储户群体目标的实施209

三、储户群体目标保证及反馈体系的建立210

第十一章储蓄岗位责任目标管理215

第一节 储蓄岗位责任目标215

一、储蓄处(部)岗位责任目标215

二、储蓄科(所)岗位责任目标217

三、储蓄业务人员岗位责任目标218

一、储蓄岗位责任目标确定的原则219

第二节 储蓄岗位责任目标的确定与落实219

二、储蓄处(部)责任目标的确定与落实220

三、储蓄科(所)责任目标的确定与分解222

四、储蓄组柜责任目标的确定与落实222

第三节 储蓄岗位责任目标的实施与控制223

一、储蓄岗位责任目标实施的准备223

二、储蓄岗位责任目标的实施控制224

一、储蓄岗位责任目标的考核226

第四节 储蓄岗位责任制目标的考核与评价226

二、储蓄岗位责任目标的评价228

第十二章储蓄科(所)领导目标管理艺术232

第一节 储蓄科(所)领导目标管理的行为艺术232

一、储蓄科(所)领导目标管理艺术的作用232

二、储蓄科(所)领导的特点233

三、储蓄科(所)领导的行为艺术234

第二节 储蓄科(所)领导者应具备的素质234

二、要正视自己,并不断学习和提高自身能力235

一、要不断开拓,勇于进取235

三、要德才兼备,知人善任236

第三节 储蓄科(所)领导目标管理的制度艺术237

一、储蓄科(所)规章制度的特点238

二、结合储蓄科(所)制度处理好各种关系238

第四节 储蓄科(所)领导目标管理的服务艺术242

一、储蓄科(所)服务的作用242

二、储蓄科(所)领导与服务243

三、储蓄科(所)领导如何做好服务工作244

第十三章储蓄目标管理咨询247

第一节 储蓄目标管理咨询的作用247

一、有利于深刻理解和正确开展储蓄目标管理活动247

二、有利于提高储蓄管理水平和管理绩效248

三、有利于全面掌握银行储蓄的各方面情况248

四、有利于提高储蓄领导者和各级管理人员的素质248

第二节 储蓄目标管理咨询的基本内容249

一、储蓄目标管理的条件咨询249

二、储蓄经营的战略咨询251

三、储蓄经营的决策咨询253

四、储蓄经营的目标体系咨询254

五、储蓄经营成果的分配咨询254

第三节 储蓄目标管理活动分析255

一、储蓄目标管理活动分析的任务255

二、储蓄目标管理活动分析的原则256

三、储蓄目标管理活动分析的程序258

第一节 储蓄目标管理中易出现的问题262

第十四章储蓄目标管理应注意的问题262

第二节 储蓄管理部门如何实行目标管理工作264

一、储蓄管理工作的特点265

二、储蓄处(部)、科(所)实行目标管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266

第三节 储蓄目标管理中应做好的思想政治工作268

一、储蓄目标管理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268

二、利用储蓄目标管理提供的有利条件做好思想政治工作269

三、紧紧围绕储蓄目标的先进思想及具体活动做好思想政治工作270

四、储蓄处部、科所带头实行目标管理做好思想政治工作270

二、正确处理与各种岗位责任制的关系271

一、正确处理与储蓄计划管理的关系271

第四节 处理好与其他管理方法的关系271

三、储蓄目标管理必须综合运用其他管理理论与方法272

第五节 储蓄如何深化目标管理272

一、深化储蓄目标管理的理论探讨273

二、优化储蓄目标决策274

三、深挖广大储蓄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274

第一节 储蓄承包经营状况275

一、储蓄承包经营责任制275

第十五章储蓄承包的发展与目标管理的量化275

二、储蓄承包经营的状况276

第二节 储蓄目标管理的现实状况277

一、储蓄目标管理的现状277

二、储蓄目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278

第三节 储蓄目标管理的量化279

一、储蓄目标管理量化考核的作用279

二、储蓄专业整体系列目标280

三、储蓄目标管理层次及其主要职责284

四、采取积极措施,保证目标的实现285

第一节 储蓄日常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287

一、储蓄日常管理存在的问题287

第十六章储蓄目标管理的循环发展287

二、储蓄日常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288

第二节 储蓄目标管理循环发展的必要性289

一、有利于储蓄规章制度的连续贯彻和执行289

二、有利于培养储蓄人员的责任心290

三、有利于防止和避免经济案件和差错事故的发生290

一、建立健全完整的目标体系291

四、有利于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291

第三节 储蓄目标管理的循环发展291

二、加强组织实施工作294

三、建立健全考核标准295

第四节 储蓄目标管理循环发展的一些保证措施297

一、增强超前和预防意识297

二、强化监督约束机制298

三、加强检查和验收工作298

四、加强岗位培训299

1992《储蓄目标管理新论》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郭福才等主编 1992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银行储蓄管理(1993 PDF版)
银行储蓄管理
1993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储蓄理论探讨( PDF版)
储蓄理论探讨
湖北省金融学会;人民银行湖北省分行金融研究所
储蓄理论探讨  第二次储蓄理论会文集( PDF版)
储蓄理论探讨 第二次储蓄理论会文集
现代储蓄管理学(1996 PDF版)
现代储蓄管理学
1996 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储蓄理论与实务(1992 PDF版)
储蓄理论与实务
1992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储蓄新业务(1993 PDF版)
储蓄新业务
1993 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
现代储蓄经营管理(1994 PDF版)
现代储蓄经营管理
1994 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
储蓄业务与管理(1993 PDF版)
储蓄业务与管理
1993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银行储蓄所管理(1991 PDF版)
银行储蓄所管理
1991 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新编储蓄业务与经营管理(1995 PDF版)
新编储蓄业务与经营管理
1995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储蓄经营管理概论(1993 PDF版)
储蓄经营管理概论
1993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储蓄管理学(1995 PDF版)
储蓄管理学
1995 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储蓄学新论(1993 PDF版)
储蓄学新论
1993 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储蓄核算与管理(1994 PDF版)
储蓄核算与管理
1994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新预算会计核算实务(1997 PDF版)
新预算会计核算实务
1997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