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蓄学新论》

第一章总论1

第一节 储蓄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1

一、把储蓄作为一门学科来研究1

二、储蓄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3

三、储蓄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方法6

第二节 马克思关于储蓄的论述——储蓄理论的基石7

一、从货市的职能看储蓄存在的客观必然性7

二、储蓄的来源及范围9

三、储蓄的职能作用11

四、储蓄银行的性质14

第三节 中国传统储蓄理论的基本论点——“节约储备”16

第四节 改革以来储蓄理论研讨争论情况简述19

第二章储蓄产生和发展的客观规律性24

第一节 储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条件及主要形态24

第二节 货币的二重性和货币储蓄的二重性26

第三节 国民收入分配决定储蓄的来源和速度28

第四节 消费与储蓄的良性循环是储蓄发展的内因和动力33

第五节 物价与利率水平调节储蓄发展的趋向和稳定40

第六节 人口一制约储蓄发展的总规模和平均水平44

第三章商品经济条件下储蓄观念、理论的新发展52

第一节 新动态新思考52

第二节 储蓄观念的新突破54

一、价值观念增强55

二、金融资产意识形成57

三、“节约”内容的新发展59

四、储蓄要求向更高层次发展——由生活备用型向享受型发展60

第三节 储蓄理论的新发展61

一、一个新论点——不应把储蓄作为结余购买力看待61

二、如何看待储蓄是“笼中虎”论?65

三、怎样理解和对待储蓄的数量和适度?69

四、储蓄起到“负作用”吗?——对一段历史的评说71

五、储蓄的经济效益和资金使用方向76

六、储蓄发展的新趋势,新战略——储蓄分流与多元结构82

第一节 储蓄的基本职能87

第四章对储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的再认识87

第二节 储蓄的性质90

第三节 储蓄的具体作用和地位93

第五章贯彻储蓄政策原则和《储蓄管理条例》99

第一节 制订适合我国国情的储蓄政策99

第二节 四项原则是贯彻储蓄政策的具体体现107

第三节 树立法律观念,贯彻《储蓄管理条例》112

第一节 利息的性质和作用124

第六章储蓄利息和利率124

一、储蓄利息的性质127

二、储蓄利息的作用129

第二节 储蓄利率制订的依据129

一、利率与储蓄的关系130

二、西方储蓄利率决定理论132

三、影响储蓄利率的因素134

第三节 储蓄利率的管理和改革137

四、储蓄利率的制定依据137

一、加强对储蓄利率的管理138

二、深化利率制度的改革140

第七章强化和转换储蓄经营机制140

第一节 优化储蓄方式和服务方式140

一、储蓄方式的设置和优化140

二、优质服务——储蓄发展和竞争的主要手段147

第二节 储蓄经营的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155

一、严密管理,强化监督机制156

二、深化改革,增强激励机制159

第三节 储蓄发展的社会机制162

一、发挥宣传舆论作用162

二、运用社会力量,构成社会办储蓄的格局163

第八章储蓄的管理168

第一节 管理的性质和管理观念168

一、什么是管理168

二、管理观念及基本要求170

第二节 储蓄管理的对象和内容171

一、业务管理171

二、帐务管理172

三、劳动管理173

四、财务管理173

第三节 储蓄管理的方式174

一、管理工作制度建设和规范化174

二、采取科学管理方法175

三、进一步探索储蓄所管理体制的改革184

第九章强化信息传导机制——加强调查研究与信息工作184

第一节 开展调查研究的必要性和主要内容187

一、开展调查研究在新形势下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187

二、调研工作的目的189

三、调查研究的主要内容190

一、典型调查191

第二节 储蓄常用的调查方法191

二、专题调查192

三、普遍调查193

四、问卷调查193

第三节 储蓄调查研究中常用的分析计算方法194

一、储蓄分析计算一般常用的基本方法公式是对比分析法194

二、在分析储蓄存款总额式各储种的存期和周转变化情况时常用以下公式199

三、储蓄率的计算200

一、准备阶段201

第四节 调查研究的具体步骤作法201

二、实施阶段203

三、总结阶段204

第五节 储蓄调查研究的重点205

一、存款升降原因的分析研究205

二、储户意向的调查206

三、群众收支水平和消费状况的调查208

四、大额存款支取去向的调查209

一、储蓄信息工作的特点和必要性210

第六节 储蓄的信息工作210

二、储蓄部门开展信息工作的有利条件和信息来源212

三、开展信息工作的方法和网络213

第十章储蓄利息计算的理论和方法217

第一节 利息计算的主要规定217

一、一般规定218

二、定期储蓄存款利息的计算规定219

三、活期,定活两便储蓄利息的计算规定221

一、存期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223

第二节 利息计算的基本公式和方法223

二、积数——计算利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27

三、零存整取计息公式及定额息234

四、积零成整本利和与利息的计算241

五、活期储蓄利息的算法及查算表编法246

六、复利247

七、保值补贴250

一、整存整取利息的计算260

第三节 定期性存款利息计算实例分析260

二、零存整取利息的计算264

三、存本取息和整存零取利息的计算272

第十一章外国储蓄的理论和经验280

第一节 西方储蓄理论主要流派280

一、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定理论280

二、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定理论281

三、杜生贝的相对收入假定和“关系集团”分析法282

四、莫迪利尼亚的生命周期理论283

第二节 日本的储蓄284

一、日本储蓄增长的社会环境285

二、日本的储蓄形态及心态286

三、日本发展储蓄的政策措施288

第三节 德国的储蓄289

一、德国储蓄银行的体制289

二、德国储蓄的新形式290

三、德国对银行管理人员和职员的培训292

1993《储蓄学新论》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魏永祜,税尚永合著 1993 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储蓄指南(1993 PDF版)
储蓄指南
1993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储蓄理论探讨( PDF版)
储蓄理论探讨
湖北省金融学会;人民银行湖北省分行金融研究所
储蓄理论探讨  第二次储蓄理论会文集( PDF版)
储蓄理论探讨 第二次储蓄理论会文集
中国储蓄心理学(1992 PDF版)
中国储蓄心理学
1992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现代储蓄管理学(1996 PDF版)
现代储蓄管理学
1996 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储蓄理论与实务(1992 PDF版)
储蓄理论与实务
1992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储蓄新业务(1993 PDF版)
储蓄新业务
1993 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
实用储蓄心理学(1990 PDF版)
实用储蓄心理学
1990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邮政储蓄(1991 PDF版)
邮政储蓄
1991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新编储蓄会计核算(1992 PDF版)
新编储蓄会计核算
1992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储蓄经营管理概论(1993 PDF版)
储蓄经营管理概论
1993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储蓄管理学(1995 PDF版)
储蓄管理学
1995 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新预算会计核算实务(1997 PDF版)
新预算会计核算实务
1997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储蓄业务知识新解(1995 PDF版)
储蓄业务知识新解
1995 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
储蓄经营管理探微  储蓄与山东省工商银行储蓄业(1994 PDF版)
储蓄经营管理探微 储蓄与山东省工商银行储蓄业
1994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