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蓄学概论》
作者 | 项大勇等编著 编者 |
---|---|
出版 | 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222 |
出版时间 | 1990(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810280198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674212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第一章 概论1
第一节 储蓄的概念1
一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储蓄的概念1
二储蓄含义的几种不同认识2
第二节 储蓄的产生和发展3
一 储蓄的产生3
二历史上储蓄存在的形式4
第三节 我国储蓄事业及其发展前景11
一 古代中国的储蓄11
二 清朝末年,是我国储蓄事业的初创时期11
三 旧中国储蓄事业的兴落13
四 新中国的储蓄事业15
五我国储蓄事业的发展前景22
第四节 储蓄的性质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25
一 储蓄的性质25
二储蓄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28
第二章 储蓄资金来源的构成33
第一节 储蓄资金来源的构成33
一 储蓄资金来源的社会构成33
二 储蓄资金来源的价值构成34
三储蓄资金来源的期限构成35
第二节 储蓄资金的质量分析37
一 储蓄资金的物质实体37
二储蓄资金的真实性39
第三节 构成分析对储蓄资金运用的意义44
一 社会构成价值构成与储蓄资金投向的关系44
二 储蓄资金的期限构成与其形成的银行贷款的期限构成47
三 对应储蓄资金的物质实体状况与以储蓄资金放款的具体种类48
四虚假性储蓄资金的处理50
第三章 储蓄与社会再生产52
第一节 储蓄与生产52
一 生产决定储蓄52
二储蓄影响、制约生产55
第二节 储蓄与消费58
一 消费决定储蓄59
二储蓄影响、制约消费64
第三节 关于适度储蓄问题68
一 储蓄自身的双重经济性质决定储蓄要有适度的量68
二 城乡居民实际货币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决定储蓄要有适度的量71
三 物价和利率水平决定储蓄要有适度的量71
四市场货币流通状况决定储蓄要有适度的72
第四节 储蓄资金运动规律72
一 储蓄资金运动规律的概括73
二 决定储蓄资金运动的基本因素74
三 影响储蓄资金运动的条件75
四认识、掌握和运用决定储蓄资金运动的基本因素和条件的意义76
第四章 储蓄与金融市场77
第一节 储蓄与金融市场的关系77
一 储蓄活动属于金融市场的范畴吗?77
二 封闭型金融市场中的储蓄业78
三金融市场开放后,储蓄业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80
第二节 居民的选择与政府的选择86
一 金融市场中居民金融资产的比较选择提示88
二政府的倾向性选择:国库券,还是储蓄?——对居民资金筹集方式的探讨95
第五章 储蓄利息95
第一节 储蓄利息的性质95
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关于储蓄利息性质的传统理论及其实践后果95
二 储蓄是一个信用范畴97
三储蓄利息的定性与现行社会经济制度有关99
第二节 储蓄利率及其决定因素101
一 储蓄利率101
二储蓄利率的决定因素102
第三节 储蓄利息的计算104
一 计算储蓄利息的两种基本方法104
二 我国计算储蓄利息及期限的一般规定107
一国家对储蓄实行鼓励和保护政策112
第一节 储蓄政策112
第六章 储蓄政策原则及手段112
二 制定储蓄政策的依据113
三正确贯彻执行储蓄政策116
第二节 储蓄原则119
一 存款自愿119
二 取款自由120
三 存款有息120
四 为储户保密121
五贯彻储蓄原则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23
第三节 储蓄组织手段124
一 增加储蓄种类,完善内部管理124
二 加强储蓄宣传,提高居民储蓄自觉性127
三 加强服务,提高质量130
四 开展调查研究,掌握储蓄信息132
一制定和设置储蓄种类的必要性135
第一节 储蓄的种类135
第七章 储蓄业务与经营管理135
二 制定和设置储蓄种类的依据136
三 制定和设置储蓄种类的原则138
四 现阶段储蓄的基本种类139
五其他储蓄种类147
第二节 储蓄业务操作过程149
一 储蓄业务操作的基本制度规定150
二 储蓄业务操作的基本工具151
三 储蓄业务操作基本方法154
四储蓄业务电子化操作过程157
第三节 储蓄经营管理形式160
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到“六五”期间储蓄业务的经营管理161
二 储蓄业务经营承包责任制是储蓄经营管理的较好形式163
三推行目标管理,提高储蓄承包的经营管理水平171
第八章 储蓄心理173
第一节 居民储蓄目的动机及行为类型173
一 居民储蓄的目的动机174
二储户储蓄行为类型177
第二节 储户柜台心理179
一 保险保密心理179
二 尊重信任心理181
三高效优质服务心理182
第九章 储蓄机构建设185
第一节 储蓄机构建设的意义186
一 储蓄机构建设的涵义186
二 储蓄机构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187
三储蓄机构的合理设置189
第二节 储蓄机构建设的经济决策190
一 决定储蓄效益的因素191
二储蓄效益的分析与决策191
第三节 储蓄机构的物质建设193
一 储蓄机构的外容内貌建设193
二 储蓄机构的安全措施建设194
三储蓄机构各种账表、凭证及其管理的建设195
第四节 电子计算机在储蓄业务中的装备与应用196
一 电子计算机及其结构196
二 电子计算机在储蓄业务中的应用197
三储蓄机构电子计算机附属设备建设199
第十章 储蓄人员素质201
第一节 储蓄人员素质的概念和要求201
一 储蓄人员素质概念201
二 储蓄人员素质的特点202
三储蓄人员素质的内容与要求203
第二节 提高储蓄人员业务水平的途径207
一 加强金融理论和金融政策的学习,是提高储蓄人员业务水平的基础207
二在储蓄业务实践中,勤学苦练业务技术,是提高储蓄人员业务水平的关键210
第三节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212
一 加强储蓄领域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213
二 我国储蓄领域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和要求215
三 加强储蓄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处理好“三关”和“四方关系”219
1990《储蓄学概论》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项大勇等编著 1990 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储蓄指南
- 1993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
- 储蓄理论探讨
- 湖北省金融学会;人民银行湖北省分行金融研究所
-
- 中国储蓄心理学
- 1992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
- 储蓄与债券
- 1998 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
- 现代储蓄管理学
- 1996 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
- 储蓄理论与实务
- 1992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 实用储蓄心理学
- 1990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 邮政储蓄
- 1991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 储蓄经营管理概论
- 1993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
- 储蓄管理学
- 1995 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 储蓄学新论
- 1993 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
- 新预算会计核算实务
- 1997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
- 储蓄经营管理探微 储蓄与山东省工商银行储蓄业
- 1994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