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上》求取 ⇩

第一章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1

第一节 哲学及其社会功能1

一、什么是哲学1

二、哲学的特点4

三、哲学的功能7

第二节 哲学的基本问题10

一、哲学基本问题的形成和提出10

二、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14

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哲学派别17

第三节 哲学的历史发展23

一、哲学的历程24

二、科学的分化与哲学的发展28

三、哲学的发展与文明的创造和演进32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36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历史发展和哲学发展的必然产物36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的社会历史前提37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的理论前提40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的进程43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范畴为核心的完整的理论体系50

一、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50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革命的批判的哲学57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完整严密的科学的理论体系60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世界62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发展62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自然科学68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73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79

第三章世界的物质统一性84

第一节 世界的物质性84

一、对世界统一性的不同认识84

二、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87

三、现实世界的客观实在性93

一、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96

第二节 物质世界的存在方式96

二、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101

三、物质世界的无限性106

第三节 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和相对独立性111

一、意识是物质的最高产物111

二、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117

三、意识的能动作用122

第四节 世界物质统一性的证明126

一、自然界的物质统一性的证明127

二、人和自然的物质统一性的证明131

三、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哲学意义134

第四章物质世界的联系和发展137

第一节 世界的普遍联系137

一、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137

二、普遍联系中的系统142

三、辩证唯物主义的条件论147

一、运动、变化、发展149

第二节 世界的运动发展149

二、世界发展的方向性及其表现154

三、辩证唯物主义的过程论158

第三节 世界联系和发展的规律性163

一、世界联系和发展的规律体系163

二、辩证唯物主义的决定论167

第五章世界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172

第一节 整体与部分172

一、整体与部分的含义172

二、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174

三、作为思维形式的整体与部分176

第二节 个别与一般、特殊与普遍177

一、个别与一般、特殊与普遍的含义177

二、个别与一般、特殊与普遍的辩证关系180

三、作为思维形式的个别与一般、特殊与普遍181

一、相对与绝对的含义184

第三节 相对与绝对184

二、相对与绝对的辩证关系186

三、作为思维形式的相对与绝对187

第四节 原因与结果188

一、原因与结果的含义188

二、原因与结果的辩证关系191

三、作为思维形式的原因与结果193

第五节 偶然与必然195

一、偶然与必然的含义195

二、偶然与必然的辩证关系197

三、作为思维形式的偶然与必然201

第六节 形式与内容202

一、形式与内容的含义202

二、形式与内容的辩证关系204

三、作为思维形式的形式与内容205

一、现象与本质的含义206

第七节 现象与本质206

二、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208

三、作为思维形式的现象与本质210

第八节 可能与现实211

一、现实与可能的含义212

二、可能与现实的辩证关系213

三、作为思维形式的可能与现实215

第六章世界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217

第一节 量变质变规律217

一、质、量、度217

二、量变和质变226

三、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229

第二节 对立统一规律235

一、辩证矛盾235

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242

三、矛盾的发展和解决250

一、辩证否定257

第三节 否定之否定规律257

二、否定之否定264

第七章人类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270

第一节 实践和人类社会的产生270

一、人类社会的产生270

二、人类实践活动的本质274

三、社会同自然的区别279

四、社会与自然的相互作用281

第二节 人的本质285

一、实践是人特有的存在方式285

二、人是进行自我创造的主体性存在288

三、人是社会历史的存在292

第三节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294

一、历史观的基本问题294

二、两种历史观的根本对立296

三、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299

四、社会历史的规律性与人的自觉能动性的关系304

第八章物质生产309

第一节 物质生产实践是全部社会生活的基础309

一、生产实践的基本内容与形式309

二、物质生产实践是根本的实践形式318

第二节 物质生产力320

一、物质生产力的构成320

二、物质生产力的内在矛盾及其历史演变327

一、现代生产实践的特点332

第三节 现代生产实践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332

二、大力发展生产力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336

第九章物质生产基础上的社会有机系统340

第一节 社会交往与社会有机系统340

一、社会是人类个体之间的交往关系340

二、社会交往的特征和分层343

三、社会交往关系的规范化、制度化345

四、社会有机系统及其基本结构347

第二节 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349

一、社会的生产关系350

二、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运动354

第三节 社会的经济基础和政治上层建筑358

一、社会上层建筑赖以竖立的经济基础358

二、社会的政治上层建筑360

三、政治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运动362

第四节 社会的思想上层建筑366

一、人类的精神生活366

二、精神生活的意识形态化369

三、社会思想上层建筑在社会有机系统中的地位372

第五节 社会有机系统的演化374

一、社会的整体运动375

二、社会形态的演进376

三、社会有机系统的演进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378

四、社会有机系统演进过程的统一性和多样性380

第十章阶级斗争的历史地位383

一、阶级的起源和社会阶级结构的演变384

第一节 阶级和阶级斗争384

二、阶级斗争及其历史作用388

三、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390

第二节 国家和无产阶级专政395

一、国家的本质395

二、无产阶级专政的新型国家400

三、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任务403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政治民主和政治自由406

一、从资本主义民主到社会主义民主406

二、政治自由的历史形态411

第十一章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419

第一节 历史规律和人的自觉活动419

一、历史是人的活动的总和419

二、人的历史活动的客观制约性422

第二节 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作用429

一、贬低或否认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是唯心史观的重要特征429

二、唯物史观确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433

三、人民群众历史作用的具体表现436

第三节 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440

一、个人及其历史作用的一般原理440

二、普通个人的历史作用445

三、历史人物的历史作用449

第四节 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454

第一节 科学的一般特征和社会作用460

一、科学的形成和本质460

第十二章科学及其社会功能460

二、科学的分类及其类别特征465

三、科学活动是社会总劳动的特殊部分468

四、科学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巨大杠杆471

第二节 科学发展的社会条件477

一、社会生产决定科学的发展477

二、社会制度和阶级关系制约科学的进步478

三、政治、哲学、教育等社会因素影响科学的发展481

一、现代科技革命的性质和特征483

第三节 现代科技革命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景483

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488

三、现代科技革命和社会发展491

第十三章认识的本质和特征496

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496

一、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的能动的反映497

二、反映是人与世界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502

三、反映概念的演进507

第二节 实践及其在认识中的基础地位513

一、科学的实践概念513

二、实践在认识中的基础地位517

第三节 认识的系统结构和基本属性520

一、认识的系统结构521

二、认识的基本属性528

第四节 认识的历史演化和现代发展趋势534

一、认识的历史演化534

二、现代认识的特点和发展趋势538

第十四章认识的辩证过程543

第一节 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能动的飞跃543

一、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543

二、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548

三、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552

四、理性认识的深化557

第二节 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能动的飞跃561

一、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561

二、实践理念564

三、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前提和途径568

第三节 认识辩证运动的全过程573

一、认识辩证运动过程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573

二、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辩证运动过程中的作用576

三、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580

四、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584

一、方法的发生和发展589

第一节 方法和方法论589

第十五章思维方法589

二、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594

三、方法论598

第二节 辩证思维方法602

一、辩证思维的基本形式602

二、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612

第三节 现代科学思维方法625

一、现代思维方式的基本特点625

二、现代科学思维的一般方法630

三、辩证思维方法和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关系637

第十六章真理和价值642

第一节 真理642

一、客观真理642

二、实践是鉴别真理和谬误的根本标准646

三、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651

一、什么是价值657

第二节 价值657

二、价值的特征662

三、价值与评价666

第三节 真理和价值的统一671

一、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671

二、真理与价值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676

三、真、善、美679

第十七章文化、文明和社会进步685

第一节 文化的实质和人的发展685

一、文化的内涵685

二、人类发展和文化存在690

三、两种不同的文化理论693

第二节 文化的分类、结构和功能697

一、文化的分类697

二、文化的一般结构700

三、文化的社会功能703

四、文化的认识功能705

第三节 文化和文明的发展710

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710

二、传统文化与现代化715

三、文明是文化进步程度的标志718

第十八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的解放722

第一节 人的全面发展722

一、人性的具体性722

二、人在历史发展中达到自身的全面性725

第二节 人的价值728

一、人的价值的内涵728

二、人的价值的实现731

三、人的价值的评价733

第三节 人的自由738

一、必然和自由738

二、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743

三、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746

1994《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上》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肖前 1994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上(1994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上
1994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上册(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上册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986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986 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989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989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989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989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990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990 北京:学苑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上(1981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上
1981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上(1994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上
1994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993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993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原理  上  哲学原理(1987 PDF版)
马克思主义原理 上 哲学原理
1987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997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997 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981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981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983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983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