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求取 ⇩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哲学的基本问题1

一、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1

二、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4

三、哲学的基本问题也是实际工作中的重大问题9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发展11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社会实践和科学发展的必然产物11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旧哲学的革命变革14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随着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发展18

第八章 真理20

第三节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意义和方法22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思想武器22

二、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25

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性28

第一节 物质28

一、哲学上的物质概念28

二、世界统一于物质33

第二节 运动37

一、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37

二、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39

三、运动形式的多样性42

第三节 时间和空间44

一、时间和空间同运动着的物质是不可分离的44

二、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47

三、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和有限性49

四、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51

一、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53

第一节 意识的起源53

第三章 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53

二、意识是社会的产物56

第二节 意识的本质59

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59

二、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62

三、意识和人工智能65

一、意识的能动性及其表现68

第三节 意识的作用68

二、物质决定性和意识能动性的辩证关系70

三、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工作73

第四章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76

第一节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76

一、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77

二、事物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80

三、普遍联系和系统论82

第二节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永恒发展的科学86

一、物质世界是永恒发展的87

二、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90

第三节 唯物辩证法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92

一、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则、基本规律和基本范畴92

二、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94

三、学习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96

第五章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99

第一节 对立统一规律99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99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107

三、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112

一、质、量、度115

第二节 质量互变规律115

二、量变和质变119

三、事物发展是连续性和间断性的统一127

第三节 否定之否定规律130

一、肯定和否定130

二、否定之否定134

三、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139

第六章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143

第一节 本质和现象143

一、本质和现象的含义143

二、本质和现象的辩证关系144

三、透过现象,把握本质146

第二节 内容和形式148

一、内容和形式的含义148

二、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149

三、注重内容,讲究形式151

一、原因和结果及其辩证关系153

第三节 原因和结果153

二、因果联系的客观普遍性的多样性154

三、把握因果关系,争取好的结果157

第四节 必然性和偶然性157

一、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含义157

二、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158

三、通过偶然揭示必然,提高自觉性162

第五节 可能性和现实性163

一、可能性和现实性的含义163

二、可能性和现实性的辩证关系165

三、从实际出发,把好的可能变成现实166

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特征168

第七章 认识和实践168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168

二、划清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同旧哲学认识论的界限170

第二节 实践及其对认识的作用174

一、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概念174

二、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178

第三节 认识的辩证过程183

一、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183

二、由理性认识到实践188

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190

第四节 科学的思维方法193

一、归纳和演绎193

二、分析和综合195

三、抽象和具体197

一、真理的根本属性是它的客观性200

第一节 客观真理200

二、唯心主义真理观的根本错误是否认真理的客观性201

三、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202

第二节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204

一、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204

二、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206

三、反对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208

第三节 真理和谬误209

一、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统一的209

二、坚持真理,修正错误212

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215

第四节 检验真理的标准215

二、实践标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217

三、实践检验和逻辑证明219

第九章 科学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222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基础222

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222

二、科学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运用223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225

一、实事求是225

二、矛盾分析法228

三、群众路线230

第三节 工作过程的主要阶段和主要方法233

一、调查研究和预测233

二、决策和规划236

三、贯彻实施238

四、工作总结240

第十章 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历史观242

第一节 历史唯物议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242

一、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242

二、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关系244

第二节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245

一、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245

二、历史唯物心主义的错误及其根源247

三、历史唯物主义对历史观基本问题的科学解决及其意义249

第三节 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252

一、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252

二、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255

三、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257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含义260

第十一章 社会基本矛盾260

第一节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260

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264

三、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267

第二节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269

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含义269

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272

三、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276

第三节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277

一、两对社会基本矛盾的辩证关系277

二、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279

三、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280

第一节 阶级和阶级斗争287

一、阶级的产生和阶级的实质287

第十二章 阶级、国家和社会革命287

二、阶级斗争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291

三、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特点295

第二节 国家298

一、国家的实质和职能298

二、国家的类型和形式301

三、无产阶级专政和国家消亡302

第三节 社会革命305

一、社会革命的实质、条件和作用305

二、社会革命的类型和形式310

三、社会主义革命的特点311

一、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314

第一节 社会意识314

第十三章 社会意识和精神文明314

二、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317

三、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319

四、社会意识形态的各种形式320

第二节 社会精神文明325

一、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325

二、精神文明与社会意识327

三、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329

第十四章 科学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333

第一节 科学的本质和作用333

一、科学是知识的理论体系333

二、科学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336

第二节 科学发展的社会条件和相对独立性340

一、科学发展的社会条件340

二、科学发展的相对独立性345

一、社会主义制度为科学的繁荣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条件347

第三节 科学和社会主义社会347

二、科学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的作用349

第一节 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根本动力351

一、对待人民群众历史作用问题的两种历史观351

第十五章 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351

二、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353

三、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社会制约性357

第二节 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359

一、历史人物对社会发展的影响359

二、历史人物作用的社会制约性361

三、无产阶级领袖的伟大作用363

第三节 领导和群众的关系365

一、树立群众观点365

二、坚持集体领导原则367

三、承认领袖权威与反对个人崇拜369

第一节 社会进步和人类解放371

一、人的社会本质371

第十六章 人类解放是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发展371

二、社会进步的历史趋势374

三、社会进步和人类解放的关系376

第二节 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飞跃379

一、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两种状态379

二、社会实践是人类从必然王国通向自由王国的根本途径382

四、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发展的客观要求384

附录387

现代西方资产阶级哲学主要流派简介387

一、现代西方资产阶级哲学概况387

(一)现代西方资产阶级哲学的产生及其流传情况387

(二)现代西方资产阶级哲学产生和发展的主要因素388

二、现代西方资产阶级哲学几个主要流派简介391

(一)实用主义391

(二)新托马斯主义396

(三)逻辑实证主义401

(四)存在主义404

(五)批判理性主义409

三、现代西方资产阶级哲学几个主要派别的一些特征415

(一)本体论的特征415

(二)认识论的特征416

(三)社会政治观的特征417

1987《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讲师团,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宣传 1987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987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987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986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986 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989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989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989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989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999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999 北京:北京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990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990 北京:学苑出版社
马王堆汉墓简帛选字(1999 PDF版)
马王堆汉墓简帛选字
1999 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993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993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997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997 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983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983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981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981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983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983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984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984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