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求取 ⇩

第一章绪论1

第一节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1

一、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1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3

三、哲学思想的产生和发展6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和发展10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10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11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14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16

一、当今的时代特征与马克思主义哲学面临的任务16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20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能22

第二章物质和意识26

第一节世界的物质性26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26

二、世界的物质统一性28

第二节物质的存在形式33

一、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33

二、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37

第三节意识及其能动作用39

一、意识的起源39

二、意识的本质42

三、意识的能动作用46

第三章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辩证发展50

第一节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50

一、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50

二、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52

三、联系与中介53

四、联系与系统55

第二节物质世界的辩证发展58

一、联系、运动、变化和发展58

二、事物发展的过程性59

三、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61

第三节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63

一、两种发展观的对立63

二、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及其科学体系65

第四章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68

第一节对立统一规律68

一、辩证矛盾及其属性68

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74

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79

第二节质量互变规律86

一、质、量、度86

二、量变和质变90

三、质量互变的普遍性和多样性96

第三节否定之否定规律102

一、辩证的否定102

二、否定之否定108

三、否定之否定的普遍性和特殊性110

第五章唯物辩证法的诸范畴116

第一节原因和结果116

一、原因和结果及其辩证关系116

二、因果联系的客观普遍性和多样性117

三、原因和结果的方法论功能119

第二节必然性和偶然性119

一、必然性和偶然性及其辩证关系119

二、必然性和偶然性的方法论功能122

第三节可能性和现实性123

一、可能性和现实性及其辩证关系123

二、可能性和现实性的方法论功能125

第四节内容和形式126

一、内容和形式及其辩证关系126

二、内容和形式的方法论功能128

第五节本质和现象129

一、本质和现象及其辩证关系129

二、本质与现象的方法论功能132

第六章认识和实践134

第一节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134

一、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旧哲学认识论的根本区别134

二、认识的主体和客体139

三、主体自身条件对认识的影响144

第二节实践及其对认识的作用146

一、实践的特点和形式146

二、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148

第三节认识的辩证运动150

一、由实践到认识150

二、由认识到实践153

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154

第四节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155

一、归纳和演绎156

二、分析和综合156

三、抽象和具体157

第七章真理159

第一节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159

一、真理的客观性159

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164

第二节实践在检验认识真理性中的作用168

一、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168

二、实践检验和逻辑证明170

第三节认识论和思想路线171

一、认识论和思想路线的一致性171

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171

第八章人类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174

第一节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历史观174

一、历史观的基本问题174

二、唯物史观的创立是历史观的伟大革命175

第二节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179

一、人类社会形成的客观基础179

二、劳动发展史是理解全部人类社会发展史奥秘的钥匙182

第三节社会物质生活条件183

一、自然环境183

二、人口因索185

三、生产方式187

第四节社会发展的辩证过程188

一、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188

二、社会发展过程的决定性与选择性189

第九章社会基本矛盾195

第一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195

一、生产力195

二、生产关系197

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199

四、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201

第二节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202

一、经济基础202

二、上层建筑203

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205

四、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208

第三节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209

一、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行机制209

二、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210

三、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213

第十章阶级、国家和社会革命215

第一节阶级和阶级斗争215

一、阶级的起源和实质215

二、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219

三、阶级斗争的历史发展221

第二节国家225

一、国家的起源和实质225

二、国家的职能、类型和形式228

三、国家的演变及其发展的趋势231

第三节社会革命235

一、社会革命的实质和根源235

二、社会革命的类型和形式238

第十一章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241

第一节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特征241

一、科学技术的一般特征241

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243

三、现代科学一技术一生产体系244

第二节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246

一、科学技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246

二、科学技术促进社会关系的变革247

三、科学技术促进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249

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49

第三节科学发展与人类命运252

一、科学发展的社会条件252

二、现代科技革命的性质与特点255

三、科技革命与全球问题257

第十二章社会意识259

第一节社会意识的结构259

一、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259

二、社会心理和理论意识261

三、社会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262

第二节社会意识形态诸形式及其关系264

一、社会意识形态诸形式264

二、社会意识形态诸形式之间的关系269

第三节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271

一、社会意识依赖社会存在271

二、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273

第十三章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277

第一节人的本质277

一、人是社会存在物277

二、个人与社会279

第二节人生价值及实现280

一、人生价值的内容280

二、人生价值的判断与选择286

第三节人的历史作用290

一、人民群众作用问题上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290

二、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293

三、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295

四、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298

第十四章社会进步与人类发展远景300

第一节社会进步300

一、社会进步的趋势与根据300

二、社会进步的方式和途径303

三、社会进步与社会文明305

第二节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307

一、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307

二、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310

三、树立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313

后记316

1997《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章辉美,张忠良,朱有志主编 1997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987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987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986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986 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989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989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989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989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999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999 北京:北京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990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990 北京:学苑出版社
马王堆汉墓简帛选字(1999 PDF版)
马王堆汉墓简帛选字
1999 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993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993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997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997 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983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983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981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981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983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983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984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984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