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生理学》求取 ⇩

绪论1

前言页1

第一章 神经肌肉组织的一般生理3

第一节 概述3

第二节 神经肌肉的兴奋性4

一、兴奋性4

二、电刺激的参数4

三、强度-时间曲线5

四、兴奋性的指标6

第三节 神经冲动及其传导7

五、兴奋性的变化7

一、阴极射线示波器8

二、神经纤维的膜电位8

三、膜电位的产生原理:离子学说9

四、动作电位的传导11

五、脊椎动物神经干的动作电位11

(一)双相动作电位11

(二)单相动作电位12

(五)神经纤维的分类13

(三)锋电位与后电位13

(四)锋电位的传导速度13

(六)跳跃传导14

(七)绝缘性传导14

(八)顺向冲动与逆向冲动15

(九)传导阻滞15

六、神经传导的代谢15

(二)单肌颤搐(单收缩)16

(一)等张收缩和等长收缩16

一、收缩的机械变化16

第四节 肌肉的收缩16

(三)收缩的总和与强直收缩17

(四)在活体内的收缩18

二、收缩的代谢18

(一)无氧代谢与需氧代谢19

(二)收缩的主要化学变化19

1. 三磷酸腺苷(ATP)的分解与合成19

三、收缩的能量转变20

4. 丙酮酸与脂酸的氧化20

(一)产热过程20

3. 肌糖原的酸解20

2. 磷酸肌酸(CP)的作用20

(二)收缩的机械功和效率21

四、收缩的原理--滑行学说22

(一)肌原纤维的亚显微结构22

(二)肌肉收缩的滑行学说22

五、兴奋-收缩耦联23

(一)肌管系统23

(二)兴奋-收缩耦联过程23

第五节 神经肌肉传递24

一、神经肌肉接点的传递过程25

二、影响神经肌肉接点传递的因素27

三、去神经后肌肉的变化28

复习思考题28

第二章 中枢神经系统总论29

第一节 概述29

一、神经系统在动物机体活动中的主导地位29

二、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结构与机能29

三、神经系统机能的分类35

第二节 神经元35

(一)神经元的结构36

一、神经元学说36

(三)神经元的机能分类37

(二)神经的变性与再生37

二、突触38

(一)突触的结构38

(二)突触传递39

(三)突触后电位的本质39

1.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39

2.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40

三、介质(递质)40

(三)受体(receptor)学说41

(一)兴奋性介质41

(二)抑制性介质41

四、神经胶质细胞42

第三节 反射活动43

一、反射的概念43

二、反射弧44

三、脊髓动物反射活动的一般特征44

(一)兴奋在中枢内扩布的特征44

1. 单向性44

3. 扩散与聚合45

2. 中枢迟延45

4. 总和46

5. 阈下兴奋区与闭锁47

6. 后放47

7. 疲劳48

(二)抑制与协调48

1. 交互抑制48

2. 下行抑制49

3. 突触前抑制49

四、反射的多级控制50

复习思考题51

五、反馈在反射活动中的重要意义51

第三章 中枢神经系统的运动机能和高级机能52

第一节 中枢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52

一、牵张反射52

(一)运动单位与肌肉运动的分级52

(二)肌紧张52

(三)紧张性与位相性活动53

(四)牵张反射的机制53

(五)肌梭的结构与机能54

(六)伸肌牵张反射的抑制55

(一)脊髓休克57

(二)去大脑强直及其机制57

二、脑中枢对伸肌牵张反射的影响57

(三)网状结构在调节肌紧张中的重要作用58

三、姿势反射与前庭器官59

(一)颈反射59

(二)迷路反射与前庭器官的结构和机能60

1. 耳石器官60

2. 三半规管60

(三)翻正反射61

3. 直线加速运动61

4. 角加速运动和眼球震颤61

四、小脑和基底神经节的机能62

(一)小脑62

(二)基底神经节64

五、大脑两半球的躯体运动机能65

(一)大脑皮层的研究方法65

(二)皮层的结构及其机能66

(三)皮层运动区66

2. 锥体外系统(锥外系)69

(四)大脑皮层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联系69

1. 锥体系统(皮层脊髓束)69

3. 偏瘫70

(五)随意运动70

六、小结70

第二节 中枢神经系统对内脏运动机能的调节和控制71

一、内脏反射弧的结构与机能特点71

(一)内脏反射弧的传出部分71

(二)双重神经支配72

二、内脏神经系统中的突触传递73

(四)内脏活动的相对自主性73

(三)抑制73

(一)胆碱能纤维74

1. 拟毒荤碱作用(M型作用)74

2. 拟烟碱作用(N型作用)75

(二)肾上腺素能纤维(肾腺能纤维)75

1. 肾上腺素能介质的合成、贮存、释放和清除75

2. α与β受体75

(三)内脏神经对效应器细胞突触后膜电位的影响75

(四)丘脑下部(下丘脑)77

(三)小脑77

(一)脊髓77

三、内脏神经机能的中枢调节77

(二)脑干77

四、大脑皮层对内脏机能的调节79

(一)新皮层的内脏调节机能79

(二)边缘前脑系统79

第三节 中枢神经系统的高级机能80

一、高级机能概述80

二、大脑的觉醒与睡眠80

(二)暂时联系的接通82

1. 接通的定位82

三、条件反射学说82

(一)条件反射的建立82

2. 接通的机制84

(三)条件反射的抑制84

1. 消退抑制84

2. 分化抑制84

(四)神经症与神经型85

四、记忆与情绪86

(五)人类条件反射活动的特征86

(一)两类行为87

(二)行为的一般机制87

五、动物的行为87

(三)关于习得行为生理基础的两种概念88

复习思考题88

二、感觉的分类89

(三)根据刺激理化性质的分类89

(二)谢灵顿氏分类89

(一)临床分类89

一、感觉的生物学意义89

第一节 感觉机能的一般生理学89

第四章 中枢神经系统的感觉机能和感觉器官89

三、感觉的敏感性与适宜刺激90

四、缪勒氏“特殊神经能量定律”90

五、巴甫洛夫的分析器学说91

六、感受器的冲动发放91

七、感觉的适应92

八、传入通路93

九、大脑皮层感觉区的定位93

十一、感觉的投射95

十、刺激强度与感觉的关系95

第二节 躯体感觉、嗅觉和味觉96

一、触(压)觉96

二、温觉和冷觉96

十二、感觉器官的中枢控制96

三、痛觉97

四、嗅觉98

五、味觉98

一、耳的结构99

二、声刺激99

第三节 听觉99

三、传声途径101

四、音频分析与听觉学说102

(一)耳蜗的结构102

(二)耳蜗的音调定位103

(三)听觉的位置学说103

(四)听觉冲动的发放104

(五)微音器电位与耳蜗神经的锋电位104

五、听觉的神经通路与皮层定位105

(一)眼的结构106

一、眼的结构与折光系统106

六、听觉障碍106

七、双耳听觉与声源方向的判定106

第四节 视觉106

(二)眼的折光系统和简约眼的视象形成107

(三)眼的调节108

(四)调节反射109

(五)眼的折光异常109

二、视网膜的结构与机能110

三、视杆细胞与视锥细胞的机能111

(一)光敏感度112

(四)暗适应与明适应113

(二)视敏度113

(三)有色视觉与无色视觉113

四、感光色素的光化学反应114

五、色觉的三色学说115

六、视网膜电图与神经节细胞的电活动116

七、视觉的中枢通路与皮层定位117

八、视野和双眼视觉119

复习思考题119

二、血液的总量(血量)120

一、内环境和自稳态(内环境稳定)120

第五章 血液120

第一节 概述120

三、血液的组成121

四、血液的主要机能121

(一)自稳态的维持121

(二)运载与联系作用121

(三)防御机能122

第二节 血浆的化学成分与理化特性122

一、血浆的化学成分122

二、血浆的理化特性123

(一)渗透压123

(二)酸碱度123

第三节 血细胞的生理124

一、红细胞124

(一)红细胞的形态、数量及其生理意义124

1. 红细胞生成的调节机制125

(三)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125

2. 血红蛋白的组成与机能125

1. 红细胞膜的结构与机能125

(二)红细胞的结构与组成125

2. 影响红细胞生成的因素126

二、白细胞127

(一)白细胞的形态、数量与机能127

(二)白细胞的生成与破坏127

一、凝集现象和凝集的机制128

第四节 红细胞的凝集与血型128

(二)血小板的生成与破坏128

(一)血小板的机能128

三、血小板128

二、血型与血型系统129

三、ABO血型的鉴定与输血129

四、Rh因子130

第五节 血液的凝固与纤维蛋白的溶解131

一、血液的凝固及其生理意义131

二、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131

四、纤维蛋白的溶解133

三、抗凝、促凝与止血133

复习思考题134

第六章 血液循环135

第一节 概述135

第二节 心脏的生理136

一、心脏的自动节律性(自律性)136

二、心肌的动作电位138

(一)去极化过程(0相)138

(二)再极化(复极化)过程138

(二)影响心肌自律性的因素140

三、心肌自律性的电生理学140

(一)自律性形成的原理140

(三)自律性的异常141

四、心脏的传导性和收缩性141

(一)传导性141

(二)心脏机能的合体性141

(三)心脏收缩的全或无性质142

(四)心肌兴奋性和收缩性的关系142

(五)心肌收缩的机制142

(一)心电图的描记143

(二)心电图各波的意义143

五、心电图143

(三)异常心电图144

第三节 心搏周期145

一、心搏周期中的主要变化145

(一)心房的兴奋和收缩146

(二)心室的兴奋和收缩146

(一)正常人体的心输出量147

(二)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147

二、心输出量147

(三)心室的舒张147

三、心脏的功及其代谢特点148

(一)心脏的功148

(二)心肌代谢的特点149

第四节 外周循环150

一、血管系统各部的血压150

二、动脉血压151

三、影响动脉血压的主要血流动力学因素151

(一)心输出量151

(三)大动脉的弹性152

(四)动脉脉搏152

(二)外周阻力152

四、静脉血压与血流153

第五节 心血管系统的调节153

一、心脏的传出神经支配153

(一)迷走神经的心搏抑制作用153

(二)交感神经的心搏加速作用154

(三)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的紧张性活动与平衡155

二、小动脉的传出神经支配155

(一)缩血管神经155

四、延髓的心血管中枢156

三、脊髓的心血管运动神经元156

(二)舒血管神经156

五、颈动脉窦-主动肪弓减压反射157

六、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的化学感受器反射159

七、心血管系统的高级中枢调节159

八、调节心血管活动的体液因素161

(一)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161

(二)垂体后叶加压素161

(三)乙酰胆碱161

(一)微循环的组成部分162

第六节 微循环、组织液和淋巴液162

一、微循环162

(四)肾素--血管紧张素162

(五)代谢产物等局部体液因素162

(二)毛细血管血压163

(三)毛细血管的通透性163

(四)微循环的调节164

二、组织液和淋巴液164

(一)组织液的生成164

(二)淋巴液的生成及其流动164

(三)影响组织液和淋巴液生成的因素165

(一)冠脉循环的生理特点166

第七节 器官循环166

一、冠脉循环166

(二)冠脉循环的调节167

二、肺循环167

(一)肺循环血压与血流167

(二)肺循环的过渡作用168

三、脑循环168

(一)脑循环的生理特点168

(二)脑循环的神经体液调节168

(三)脑脊液和血脑屏障169

复习思考题170

第七章 呼吸171

第一节 呼吸运动与肺通气171

一、呼吸运动与呼吸肌171

二、肺容量与肺通气量172

(一)肺容量172

(二)肺通气量172

三、肺通气的力学173

(一)静态的胸内负压、肺内压与肺容量的关系173

(四)肺的弹力与肺泡内衬液膜的表面张力174

(二)肺通气时胸内负压、肺内压与肺容量诸变化的关系174

(三)胸内负压的生理意义174

四、肺内气体的分配、更换和混合175

第二节 气体的交换与运输175

一、气体分压差是气体交换的动力176

二、O2、CO2在血液中的化学结合177

(一)血红蛋白的氧合作用与O2的摄取178

(二)CO2在血液中的化学结合与排出179

(二)肺泡通气-血流的最适比率与肺泡-血液的气体交换181

(一)肺内血流量的分配181

(三)血液中的CO2与酸碱平衡181

三、肺的血流量与肺泡通气-血流比率181

四、肺泡-血液间气体交换“膜”及其特性182

第三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182

一、呼吸中枢与呼吸调整中枢183

(一)延髓的呼吸中枢183

(二)脑桥的呼吸中枢184

二、动脉血的CO2分压与O2分压对呼吸运动的反馈性调节184

(一)肺本体内感受器的反馈调节186

(二)呼吸肌本体感受器的反馈调节186

三、呼吸器官本体感受器对呼吸运动的反馈性调节186

四、高级中枢对呼吸运动的调节187

第四节 特殊气压下的呼吸与人工呼吸187

一、低O2环境对呼吸的影响188

(一)高海拔、低气压与肺泡O2分压降低188

(二)低O2环境对呼吸的影响及其防护188

(三)服习188

二、人工呼吸189

复习思考题189

(一)内脏平滑肌的结构190

二、内脏平滑肌的结构与机能特性190

第一节 消化管的运动机能190

第八章 消化190

一、平滑肌的机能分类190

(二)内脏平滑肌的机能特性191

1. 平滑肌的膜电位与动作电位191

2. 自动节律性191

3. 兴奋的传导191

(一)咀嚼192

(三)食管的蠕动192

(二)吞咽反射192

三、咀嚼与吞咽192

4. 伸展性192

四、胃的运动193

(一)胃壁的神经支配193

(二)胃的运动形式193

1. 胃的容受性舒张193

2. 胃的紧张性收缩193

3. 胃的蠕动193

(三)胃运动的神经与体液调节193

2. 分节运动194

1. 蠕动194

(四)胃的排空及其调节194

五、小肠运动及其调节194

(一)小肠运动的基本形式194

3. 摆动195

(二)小肠运动的调节195

(二)排粪196

第二节 消化液的分泌196

一、分泌的细胞机制196

(一)大肠运动196

六、大肠运动和排粪196

二、唾液分泌及其调节197

(一)唾液腺及其神经支配197

(二)唾液的成分及其作用197

(三)唾液分泌的神经调节197

1. 非条件反射性唾液分泌197

1. 胃液分泌的头期198

(二)胃液分泌的调节198

4. 内因子198

3. 粘液198

2. 盐酸198

(一)胃液的成分与作用198

三、胃液分泌及其调节198

2. 条件反射性唾液分泌198

1. 胃蛋白酶198

2. 胃液分泌的胃期199

3. 胃液分泌的肠期200

(一)胰液的成分与作用201

1. 胰液分泌的头期201

(二)胰液分泌的调节201

四、胰液分泌及其调节201

4. 胃液分泌的抑制201

2. 胰液分泌的胃期202

3. 胰液分泌的肠期202

五、胆汁的分泌及其调节203

(一)胆汁的成分与作用203

(二)胆汁分泌与排出的神经体液调节203

二、吸收的机制204

一、小肠粘膜及其在吸收中的作用204

(三)大肠的分泌及细菌的作用204

第三节 吸收的机能204

(一)小肠液的成分与作用204

六、肠液分泌204

(二)小肠液分泌的调节204

三、各种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205

(一)水的吸收206

(二)电解质的吸收206

(三)糖的吸收206

(四)蛋白质与氨基酸的吸收206

(二)体液因素对吸收活动的影响207

一、消化机能的整体性207

第四节 消化机能的整体性207

四、吸收机能的调节207

(一)神经系统对吸收的影响207

(五)脂肪的吸收207

二、消化机能与机体其它机能的关系208

三、食物中枢208

四、消化管的内分泌机能209

复习思考题209

一、气体代谢与能量代谢210

第二节 能量代谢210

第一节 概述210

第九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210

二、能量代谢的测定211

三、影响代谢的因素与基础代谢率212

第三节 体温调节212

一、体温调节的进化与人的体温212

(一)变温性、异温性和恒温性212

(二)人的体温213

二、散热机制与调节214

(一)物理散热214

2. 出汗与体温调节216

(二)生理机制216

1. 血管运动与体温调节216

三、产热机制与调节217

四、体温的中枢调节218

(一)下丘脑(丘脑下部)体温调节中枢218

(二)体温调节中枢的激活219

五、体温调节的障碍220

(一)发热与体温过高220

(二)体温过低220

复习思考题221

第一节 肾的基本机能和结构222

第十章 肾的机能222

一、肾单位的基本结构与机能223

二、肾血液供应的特点223

三、两类肾单位的差异224

第二节 尿的形成过程225

一、肾小球的滤过作用225

(一)肾小球滤过率225

(二)影响肾滤过率的因素226

(一)重吸收的部位及其结构基础227

二、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227

(二)重吸收的动力228

(三)葡萄糖重吸收的特点229

(四)各种物质重吸收之间的相互关系229

(五)肾小球滤过作用对肾小管重吸收的影响229

三、肾小管与集合管的分泌(排泄)作用229

小结230

第三节 肾对Na+与水的排泄230

(一)近曲小管231

一、尿Na+的排泄231

二、肾小管-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231

(二)髓袢232

(三)远曲小管与集合管232

三、肾对水的排泄233

四、尿的浓缩与稀释--逆流系统学说233

(一)肾小管髓袢的“逆流倍增”作用与髓质高渗状态的形成234

(二)髓质直小血管的逆流交换作用与髓质高渗状态的维持235

第四节 肾泌尿机能的调节235

(二)肾血流量的神经-体液调节236

一、肾血流量的调节236

(一)肾血流量的自动调节--肌源学说236

二、醛甾酮对肾机能的调节及其分泌的控制237

(一)醛甾酮对肾泌尿机能的调节237

(二)醛甾酮分泌的控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237

三、抗利尿激素对肾机能的调节及其分泌的控制238

(一)抗利尿激素对肾泌尿机能的调节238

(二)抗利尿激素分泌的控制238

二、膀胱与尿道的神经支配239

一、膀胱的活动特性239

第五节 排尿及其控制239

四、肾脏前列腺素的排Na+、利尿与降压作用239

三、排尿反射与高级神经中枢的控制240

复习思考题241

第十一章 内分泌242

第一节 概述242

一、内分泌概念和发展简史242

二、激素的特征242

(一)肽类与胺类激素的作用机制243

五、激素的化学本质与作用机制243

四、激素的作用243

三、研究内分泌腺的方法243

(二)类甾醇类激素的作用机制244

第二节 垂体244

一、垂体的结构244

二、神经垂体244

(一)神经垂体与其作用244

(二)神经垂体激素的分泌与调节245

三、腺垂体246

(一)腺垂体的激素及其作用246

2. 丘脑下部对腺垂体的控制247

(二)腺垂体的中枢神经控制247

1. 影响腺垂体活动的因素247

3. 腺垂体机能的反馈性调节248

第三节 甲状腺248

一、甲状腺的形态结构248

二、甲状腺素的生物合成与分泌249

(三)影响性的成熟250

四、甲状腺机能的调节250

(四)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250

(二)对生长发育的影响250

(一)对代谢的作用250

三、甲状腺的机能250

(一)促甲状腺素251

(二)丘脑下部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的作用251

(三)甲状腺激素对腺垂体的抑制作用251

五、地方性甲状腺肿251

六、甲状腺机能亢进(甲亢)251

3. 作用于小肠252

2. 作用于肾252

1. 作用于骨252

(二)甲状旁腺素的生理作用252

(一)甲状旁腺的形态与结构252

一、甲状旁腺素252

第四节 甲状帝腺素和降钙素252

(三)甲状旁腺素分泌的调节253

二、降钙素的分泌与作用253

三、甲状旁腺素、降钙素与维生素D对血钙的调节253

第五节 肾上腺253

一、肾上腺的形态结构253

(一)肾上腺皮质激素的种类与化学结构254

三、肾上腺皮质的机能254

二、肾上腺的切除与皮质机能不足254

(二)糖皮质类甾醇的生理作用255

1. 对物质的代谢作用255

2. 对紧张状态的抵抗力增加256

3. 对血液系统的影响256

4. 其它256

(三)糖皮质类甾醇分泌的调节256

1. 腺垂体对糖皮质类甾醇分泌的调节256

(一)肾上腺髓质的激素257

四、肾上腺髓质的机能257

(四)盐皮质类甾醇的生理作用与分泌的调节257

2. 丘脑下部对腺垂体ACTH分泌的调节257

3. 血液中糖皮质类甾醇对丘脑下部和腺垂体的负反馈作用257

(二)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的生理作用258

(三)肾上腺髓质活动的调节及其对机体的意义259

第六节 胰岛素与高血糖素259

一、胰岛的形态与结构259

二、胰岛素与糖尿病的关系259

三、胰岛素的化学结构和代谢259

六、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261

(一)高血糖素的主要生理作用261

五、胰岛素分泌的调节261

四、胰岛素的主要生理作用261

(二)高血糖素分泌的调节262

第七节 其它内分泌激素262

一、胸腺262

二、前列腺素262

(一)前列腺素在体内的分布262

(二)前列腺素的形成与代谢263

(三)前列腺素的生理作用263

(二)松果体机能的调节264

三、松果体264

(一)松果体分泌的激素及其机能264

复习思考题266

第十二章 生殖267

第一节 概述267

第二节 睾丸的机能267

一、睾丸的生精作用与精子的受精能力268

第三节 卵巢的机能269

(一)卵泡的成熟过程269

一、卵巢的生卵作用269

三、睾丸活动的调节269

二、睾丸的内分泌机能269

(二)排卵270

(三)黄体的形成270

二、卵巢的内分泌机能270

(一)雌激素的作用270

(二)孕酮的作用271

三、生殖周期271

(一)雌性哺乳动物的性周期271

(二)人类的月经周期271

(三)卵巢内分泌在生殖周期中的作用272

四、卵巢活动的调节273

(一)腺垂体促性腺激素的作用273

(二)丘脑下部和卵巢活动的关系273

(三)雌激素和孕激素对丘脑下部与腺垂体机能的反馈性影响273

第四节 受精与妊娠274

一、受精274

二、妊娠275

三、分娩275

五、雌性生殖过程的神经-体液调节276

四、授乳276

复习思考题277

第十三章 结语:生理学的发展278

(一)古代人民的生理学知识278

(二)解剖生理学的兴起278

(三)活体解剖与实验生理学的创立279

(四)力学与化学对生理学发展的影响280

(五)分析生理学与综合生理学的发展281

(六)生理学发展的新动向282

(七)实验生理学在我国的发展283

1979《基础生理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北京大学生物系生理学教研室编 1979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卫生毒理学基础(1991 PDF版)
卫生毒理学基础
1991 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鱼类生理学の基础( PDF版)
鱼类生理学の基础
基础生化学(昭和33年04月第1版 PDF版)
基础生化学
昭和33年04月第1版
基础生化学(昭和60年05月第1版 PDF版)
基础生化学
昭和60年05月第1版
优生学基础( PDF版)
优生学基础
四川医学院
基础生物学(1990 PDF版)
基础生物学
1990 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
生理学基础实验(1985 PDF版)
生理学基础实验
1985 北京:科学出版社
植物生理学基础(1984 PDF版)
植物生理学基础
1984 北京:农业出版社
生产管理基础(1984 PDF版)
生产管理基础
1984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卫生院管理学基础(1991 PDF版)
卫生院管理学基础
1991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卫生毒理学基础(1987 PDF版)
卫生毒理学基础
1987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生态学基础(1988 PDF版)
生态学基础
1988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学习的生理基础(1992 PDF版)
学习的生理基础
1992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生态学基础(1981 PDF版)
生态学基础
1981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卫生毒理学基础(1989 PDF版)
卫生毒理学基础
1989 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