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外科学 第2版》求取 ⇩

第一章 血管外科学简史1

第一节 血管外科基本技术的进展1

第二节 血管代用品的进展2

一、涤纶人造血管3

二、真丝人造血管3

三、聚四氟乙烯膨体人造血管4

四、脐带静脉移植物4

六、自体静脉5

五、几种特殊类型的人造血管5

第三节 血管外科临床方面的进展6

一、大中血管手术的进展6

二、内脏动脉手术的进展7

三、静脉和静脉瓣膜手术的进展7

四、创伤外科的进展8

五、组织器官移植的广泛应用8

六、大网膜移植的进展8

第四节 我国血管外科发展情况8

(三)淋巴管的病变10

(四)脉管的肿瘤10

第二章 周围循环系统的正常结构和病理14

(一)脉管壁的五种组织成分14

一、周围循环系统的正常结构14

第一节 周围循环系统的正常结构和血管舒缩的调节14

(二)各种不同类型脉臂壁的结构15

二、血管壁舒缩的调节18

(一)调节血管壁舒缩的机制18

(二)引起血管壁舒缩的刺激18

(三)血管壁舒编和疼痛的关系18

第二节 血管和淋巴管病变的病理,血管阻塞后的循环重建18

一、血管和淋巴管病变的基本病理变化18

(一)非肿瘤性的病变19

三、几种较常见血管和淋巴管病变的病理19

(一)动脉的病变19

(二)静脉的病变19

二、血管和淋巴管病变的病理分类19

(二)肿瘤性病变26

(三)血管外科手术中的修复性变化27

四、血管阻塞和循环重建29

(一)血管阻塞29

(二)循环的重建31

(一)血液运行能量33

一、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基本原则33

第三章 周围循环的血流动力学及无损伤性血管检查33

第一节 周围循环的血流动力学及病理生理33

(二)血液运行中能量耗损34

二、动脉狭窄的血流动力学38

(一)临界狭窄38

(二)狭窄的长度和多段狭窄38

(三)侧支循环和外周流出床39

(四)压力一血流关系39

(五)动脉搏动40

(一)脉搏41

(二)脉波速度41

三、动脉壁的弹性41

(三)移植血管的通畅度42

(四)吻合口应力和假性动脉瘤42

(五)动脉壁应力和主动脉瘤破裂42

四、动脉移植术的生理学观念43

五、静脉的血流动力学44

(一)静脉的解剖和生理44

(二)正常静脉的血流动力学44

(三)急性静脉血栓形成的血流动力学检测原理46

(四)原发性静脉曲张47

(五)深静脉血栓形成慢性期或血栓性深静脉炎后综合征47

(二)容积描记仪49

(一)超声波仪49

一、无损伤性血管检查仪器49

第二节 无损伤性血管检查技术49

二、无损伤性技术检查周围血管疾病50

(一)动脉阻塞性疾病50

(二)周围静脉疾病54

(三)颅外颈动脉阻塞性疾病57

第四章 超声诊断血管疾病59

一、超声的物理特性59

(一)超声的定义59

(二)超声的回声反射59

(三)超声血管成象60

(四)红细胞的散射效应60

二、诊断仪的种类,分析方法及正常值61

(一)超声多普勒方向性血流仪61

(二)超声血管成象仪64

三、超声检查在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66

(一)动脉瘤66

(三)超声双功血管诊断仪66

(二)急性动脉阻塞71

(三)血栓闭塞性脉管炎72

(四)急性静脉阻塞76

(五)慢性静脉阻塞77

(六)下肢静脉曲张77

(七)手术后随访78

一、微循环的近代概念80

二、微循环的组成80

第一节 微循环的概念和结构80

第五章 微循环与微循环的观察方法80

三、微循环的通道81

第二节 正常和病理情况下微循环的调节82

一、神经调节82

二、体液性反馈调节82

三、特殊调节83

一、人体手指(足趾)甲皱襞微循环的观察方法84

第三节 人体微循环观察方法84

二、眼球结膜,舌尖和口唇微循环检查85

三、对外周微循环检查方法的评价86

第四节 微循环检查在周围血管疾病中的应用87

一、血栓闭塞性脉管炎87

二、肢端动脉痉挛症90

三、手足发绀症90

四、红斑性肢痛症90

五、肢体动静脉瘘90

六、结缔组织疾病90

第六章 血液流变学检查92

一、血液流变学的一般概念92

二、液体的流动性和粘滞性92

三、液体的流动曲线与牛顿型和非牛顿型粘度93

四、血液的流动性和粘滞性特点及影响因素94

五、周围血管疾病的血液流变学改变96

六、周围血管疾病的血液流变学疗法98

第七章 放射性核素在血管外科中的应用100

一、核医学基本知识100

二、放射性核素血管造影术103

(一)动脉造影103

(二)周围静脉造影105

(三)脾门静脉造影106

三、周围循环血流量测定108

(一)肢体动脉血流量体表描记法108

(二)周围循环灌注显象109

(三)肌肉血流量测定109

(四)组织清除率测定110

四、静脉血栓的定位诊断110

(一)125I-纤维蛋白原法111

(二)99mTc-尿激酶显象法112

(一)放射性核素肾图113

五、肾脏血流量测定113

(二)肾脏血流量测定114

(三)Y照相机法116

六、核磁共振测量血流量117

第八章 X线在血管外科中的应用121

第一节 总论121

第二节 血管造影121

一、血管造影的设备121

(一)X线摄影机121

(二)快速换片机121

(三)快速注射器123

(四)注射导管123

(五)注射针头及导引钢丝124

(六)穿刺插管方法125

二、造影剂的种类和选择126

(二)麻醉方法的选择128

(一)术前准备128

三、造影前的准备与麻醉方法128

四、血管造影的适应证和禁忌证129

(一)适应证129

(二)禁忌证129

五、血管造影的并发症及其预防和处理129

(一)过敏反应129

(二)血栓形成130

(三)栓塞130

(四)神经损害130

(五)技术损伤131

(六)其他131

六、数控减影血管造影131

第三节 各种血管造影术133

一、动脉系统133

(一)胸主动脉造影133

(二)颈动脉造影135

(三)腹主动脉造影137

(四)四肢动脉造影141

(五)常见的动脉造影表现144

(六)造影剂积聚(染色)148

二、静脉系统149

(一)上腔静脉造影149

(二)下腔静脉造影149

(三)四肢深静脉造影150

(四)常见的静脉造影表现152

第九章 周围血管疾病的中医中药治疗157

第一节 概述157

一、中医治疗周围血管病的发展概要157

二、经典古方选要158

第二节 中医病因学说159

一、病因与血瘀的关系159

二、“因邪致瘀”学说160

第三节 临床辨病与辨证的证因要点161

一、诸邪致瘀的证因及临床表现161

二、常见周围血管病的分病主邪161

第四节 常见周围血管病的治疗经验162

一、分期辨证与治则162

二、常用中药选163

三、临床分病祛邪法疗效163

第五节 活血化瘀通治法应注意的问题164

一、活血化瘀通治在全程应用中的疗效估价164

二、活血化瘀法用于“似瘀非瘀”症对整体的不良影响164

三、应用活血化瘀法的要点164

第十章 周围血管疾病的药物治疗166

第一节 抗凝血疗法、抗血小板疗法和溶血栓疗法166

一、血液凝固和纤维蛋白溶解机理166

(一)血液凝固166

(三)纤维蛋白溶解167

(二)血小板的凝血和止血功能167

(四)机体的防血栓机能168

(五)血栓形成的机理169

二、抗凝血疗法170

(一)适应证和禁忌证170

(二)抗凝血药物170

三、抗血小板疗法174

(一)概况174

(二)抗血小板药物174

(三)血小板功能检查175

四、溶血栓疗法175

(一)适应证和禁忌证176

(三)溶血栓药物176

(二)实验室监测178

第二节 血管扩张药和其他药物治疗179

一、周围血管疾病的血管扩张药治疗179

(一)作用于肾上腺素能受体的药物180

(二)直接作用于小动脉平滑肌的药物181

二、动脉硬化性疾病的药物治疗183

(一)血脂调节药183

(二)抑制血小板药物184

(三)影响动脉壁摄取脂蛋白的药物184

(四)动脉壁保护药物185

(五)抗动脉粥样硬化中草药185

第十一章 血管外科手术器械和技术操作187

第一节 手术器械187

一、缝针187

二、缝线187

三、血管钳,镊子和剪刀188

第二节 基本技术191

一、血管外科操作的基本原则191

二、血管手术步骤191

(四)血管吻合方法192

(三)分离血管外膜192

(一)分离血管192

(二)阻断血流192

(五)常用的血管吻合技术197

第三节 各种特殊血管手术的技术操作209

一、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209

(一)PTA的适应证和禁忌证209

(二)PTA的操作技术209

(三)辅助药物治疗210

(四)临床应用价值210

(五)PTA的治疗机理和并发症212

二、血液透析循环通路212

(一)体外动静脉瘘213

(二)动静脉内瘘216

(三)血管移植分流术218

三、肾移植中的血管外科技术220

(一)供肾采取220

(二)肾移植术222

第十二章 显傲血管外科技术230

第一节 概况230

一、显微外科的发展史230

二、显微技术对外科发展的重要性231

三、手术显微镜与手术放大镜231

四、显微外科的器械与缝合材料233

(一)镊子234

(二)剪刀234

(三)持针器234

(四)小血管夹子234

(五)缝针与缝线234

五、显微血管外科的缝合技术235

(一)显露与准备235

(二)缝合原则235

(三)小血管的缝合技术236

二、临床表现241

(五)抗凝药物的应用242

(四)小血管的移植242

第二节 显微血管技术的临床应用243

一、断指再植243

(一)断指再植的指证243

(二)影响断指再植成功的因素245

(三)手术操作246

(四)术后处理247

二、吻合血管的足趾移植248

(一)解剖学248

(二)移植足趾的指证250

(三)手术技术250

(四)术后处理252

三、吻合血管的皮瓣移植252

(一)腹股沟皮瓣253

(二)足背皮瓣254

(三)前臂皮瓣255

(四)肩胛皮瓣256

四、吻合血管的肌皮瓣移植256

(一)阔筋膜张肌皮瓣256

(二)背阔肌皮瓣257

(三)腓肠肌皮瓣259

(一)腓骨移植261

五、吻合血管的骨移植261

(二)髂嵴移植263

(三)肋骨移植266

六、吻合血管的肌肉移植268

七、吻合血管的神经移植271

八、吻合血管的网膜移植273

第十三章 血管损伤277

第一节 动脉损伤277

一、损伤的原因及分类277

(一)直接损伤278

(二)间接损伤278

(三)血管损伤的后遗病变278

二、损伤机理及病理类型279

三、损伤部位及合并伤280

四、动脉损伤的临床估计及诊断281

五、治疗284

(三)预防感染285

(四)掌握手术时机285

(二)治疗休克285

(一)控制出血285

(五)手术方法286

(六)术后处理287

六、预后288

第二节 静脉损伤288

第三节 特殊部位的血管损伤290

一、颈部血管损伤290

二、颈根部或胸廓出口处的血管损伤290

三、胸主动脉损伤290

四、腹主动脉及其分支血管损伤291

五、胭动,静脉损伤291

六、下腔静脉.髂静脉及股静脉损伤291

第十四章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294

一、概况294

二、病因294

(一)吸烟294

(五)免疫学说295

(六)血液凝固性增高因素295

(四)外伤295

(二)性激素295

(三)地理分布与寒冻295

三、病理296

四、临床表现297

五、辅助检查298

(一)多普勒超声血管测定或血流测定298

(二)肢体节段性测压和平板或脚踏车运动试验298

(六)血液凝固和溶纤维蛋白因子测定299

(九)动脉造影299

(八)甲周微循环检查299

(七)32P皮内廓清试验或133Xe小腿肌肉廓清试验299

(五)血液物化特性测定299

(四)皮肤温度测定和热象图299

(三)肢体血流图299

六、诊断300

七、鉴别诊断300

(一)动脉阻塞性疾病300

(二)其他血管疾病301

(三)非血管性疾病301

八、预防301

(二)药物治疗302

(一)一般疗法302

九、治疗302

(三)针刺疗法304

(五)手术治疗305

(四)高压氧治疗305

(六)疼痛的处理309

(七)足部坏疽,溃疡的处理310

第十五章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312

一、病因312

二、病理与生理313

三、临床表现314

四、诊断316

五、鉴别诊断317

(一)血栓闭塞性脉管炎317

(六)动脉栓塞症318

(七)特发性动脉血栓形成318

六、预后318

(五)红斑性肢痛症318

(四)关节炎318

(三)神经源性跛行318

(二)多发性大动脉炎(无脉症)318

七、防治319

(一)非手术治疗319

(二)手术治疗320

第十六章 胸内大血管外科的进展332

一、先天性异常332

二、胸主动脉动脉瘤334

三、升主动脉动脉瘤334

六、胸主动脉急性夹层动脉瘤336

五、胸降主动脉动脉瘤336

四、主动脉弓动脉瘤336

八、主动脉弓主要分支阻塞性病变339

七、胸内血管阻塞性疾病339

第十七章 胸主动脉先天性畸形341

第一节 主动脉缩窄341

一、病因341

二、病理341

三、临床表现和诊断344

四、预后346

五、治疗346

(三)对侧支循环的估计及对应措施347

(一)手术病人的选择347

(二)手术年龄的选择347

(四)手术方法348

(五)手术结果351

第二节 血管环352

一、胚胎学及病理解剖352

二、临床表现和诊断355

三、治疗356

(一)迷走右锁骨下动脉356

第三节 动脉导管未闭357

一、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357

(四)无名动咏或左颈总动脉位置异常357

四、手术结果357

(三)右位主动脉弓合并左位动脉韧带357

(二)双主动脉弓357

二、临床表现和诊断358

三、鉴别诊断359

(一)主-肺动脉瘘(主-肺动脉间隔缺损)359

(二)主动脉窦瘤破入右心室或右心房359

(二)手术方法360

(一)手术病人的选择360

四、外科治疗360

(四)心室间隔缺损360

(三)冠状动静脉瘘360

(五)其他360

(三)手术并发症364

(四)手术结果365

第十八章 胸廓出口综合征367

一、病因367

二、临床表现367

三、辅助检查368

(一)非手术治疗369

(二)手术治疗369

六、治疗369

五、鉴别诊断369

四、诊断369

第十九章 多发性大动脉炎373

一、历史373

二、病因373

三、病理373

四、临床表现374

(一)头臂型375

(二)胸腹部平片376

(一)实验室检查376

(三)超声血管测定376

(二)胸腹主动脉型376

(三)肾动脉型376

五、辅助检查376

(四)混合型376

(五)眼底检查377

(六)脑血流图377

(七)同位素肾图及静脉肾盂造影377

(八)主动脉造影377

六、诊断和鉴别诊断377

(一)诊断377

(四)心电图377

(二)鉴别诊断379

七、治疗380

(一)非手术治疗380

(二)手术治疗380

八、预后386

第二十章 急性肠系膜血管供血不全388

第一节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388

一、病因389

二、病理389

三、临床表现390

四、诊断方法391

五、治疗391

六、预后392

第二节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392

一、病因和病理392

三、治疗和预后394

一、病因和病理394

第三节 非肠系膜血管阻塞性肠梗塞394

二、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394

二、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395

三、治疗和预后395

一、病因和病理396

二、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396

第四节 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396

三、治疗和预后397

第二十一章 急性动脉栓塞399

一、历史399

二、病因399

(一)心源性399

(一)栓塞动脉的变化400

(三)医源性400

(四)原因不明400

三、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400

(二)血管源性400

(二)受累肢体的变化401

(三)心血管系统和全身的影响401

四、临床表现402

五、诊断402

六、鉴别诊断404

(一)动脉血栓形成404

(二)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404

(三)其他404

七、治疗405

(一)非手术治疗405

(二)手术治疗——栓子摘除木406

第二十二章 动脉瘤416

第一节 总论416

一、病因416

(一)动脉硬化416

(二)创伤性416

(三)感染性417

(四)动脉中层囊性变性417

(五)先天性417

(六)梅毒性417

二、病理417

三、临床表现418

(二)体征418

(一)症状418

(二)动脉瘤内附壁血栓形成418

(四)瘤壁内夹层血肿形成418

(三)继发感染418

(一)动脉窟破裂418

四、辅助检查419

(一)X线检查419

(二)超声波检查419

(三)放射性核素显象419

(四)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419

五、诊断及鉴别诊断419

(二)木后并发症420

(一)手术方法420

六、治疗原则——手术420

第二节 胸主动脉瘤421

一、病因和病理421

(三)手术治疗效果421

三、诊断和鉴别诊断424

四、治疗429

第三节 腹主动脉瘤435

一、病因435

二、病理435

三、临床表现435

(一)症状435

(三)ECT及CT检查436

六、手术治疗436

五、诊断436

(二)体征436

(二)B-型超声波检查436

(一)X线检查436

四、辅助检查436

(一)治疗原则与方法437

(二)术后处理443

(三)术后并发症444

(四)治疗效果444

(三)血管造影445

(二)体征445

(一)症状445

二、临床表现445

一、病因及病理445

第四节 颈动脉瘤445

三、诊断446

四、治疗446

(一)手术原则446

(二)术后并发症447

(三)治疗效果447

第五节 四肢动脉瘤447

一、病因及病理447

二、临床表现448

三、诊断448

四、治疗449

第六节 内脏动脉瘤451

一、脾动脉瘤451

二、肝动脉瘤452

三、肠系膜动脉瘤452

四、肾动脉瘤452

第二十三章 动静脉瘘454

第一节 动静脉瘘血流动力学变化454

一、瘘局部循环的影响454

(一)痿局部血流454

(二)瘘局部压力455

二、周围循环的影响455

三、全身循环的影响455

(二)其他原因456

(二)挤压伤456

二、病理456

一、病因456

(一)贯通伤456

第二节 后天性动静脉瘘456

三、动静脉瘘的类型457

四、发生部位457

五、临床表现457

六、辅助检查458

七、诊断459

(二)慢性动静脉瘘手术治疗460

(一)急性动静脉瘙手术治疗460

十、治疗460

(三)后天性动静脉凑合并消耗性凝血障碍460

(二)神经功能障碍460

(一)细菌性动脉内膜炎和心内膜炎460

九、并发症460

八、鉴别诊断460

(三)手术注意点463

(四)术后并发症463

第三节 先天性动静脉瘘464

一、病因464

二、病理464

三、部位464

四、临床表现465

五、辅助检查466

六、诊断466

七、治疗467

第四节 罕见型动静脉瘘469

一、主动脉和下腔静脉瘘469

二、肾动静脉痿470

三、肺动静脉瘘470

四、门脉系统动静脉瘘471

五、颈动静脉瘘471

第二十四章 末梢血管功能性疾病473

第一节 雷诺病和雷诺征473

一、雷诺病473

(一)病因473

(二)病理生理474

(四)辅助检查475

(三)临床表现475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476

(六)治疗477

二、雷诺征485

(一)结缔组织疾病485

(二)振动病487

(三)动静脉系统疾病488

(四)创伤488

(五)神经系统疾病488

(六)化学物质中毒489

第二节 手足紫绀症489

一、病因489

第三节 网状青斑490

五、治疗490

一、原发性网状青斑490

二、继发性网状青斑(网状青斑综合征)490

三、临床表现490

二、病理生理490

四、诊断490

第四节 红斑性肢痛症491

一、原发性红斑性肢痛症491

二、继发性红斑肢痛症492

三、特发性红斑肢痛症493

一、分类495

二、血管瘤495

(一)毛细血管瘤495

第一节 血管源性肿瘤495

第二十五章 血管和淋巴管肿瘤495

(二)海绵状血管瘤496

(七)其他疾病499

(三)蔓状血管瘤500

三、血管球瘤501

四、血管内皮瘤501

五、血管肉瘤501

六、Kaposi肉瘤501

七、血管周细胞瘤501

第二节 淋巴源性肿瘤502

一、单纯性淋巴管瘤502

二、局限性皮肤淋巴管瘤502

三、海绵状淋巴管瘤502

五、淋巴管肉瘤503

四、囊状淋巴管瘤503

一、解剖生理504

第二十六章 下肢静脉曲张504

二、病因505

三、病理505

四、临床表现505

五、诊断506

(三)外伤性或先天性下肢动静脉痿509

七、治疗509

(四)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509

(一)手术疗法509

(二)下肢深静脉炎后综合征509

(一)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关闭不全509

六、鉴别诊断509

(二)注射-加压疗法512

(三)姑息疗法512

八、并发症的治疗513

(一)溃疡513

(二)急性出血514

(三)皮肤湿疹514

(四)血栓性浅静脉炎514

第二十七章 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515

一、发展史515

二、解剖和生理515

三、发病率和病因517

四、病理生理和临床表现517

五、检查和诊断519

六、鉴别诊断522

(一)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522

(二)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522

(三)Klippoi-Trenaunay综合征523

七、治疗523

(一)控制深静脉血液倒流523

(二)浅静脉曲张和交通静脉功能不全的处理529

第二十八章 静脉血栓形成531

第一节 基本概念531

一、病因531

(一)静脉血流滞缓531

(二)静脉壁损伤531

(三)血液高凝状态532

二、病理和病理生理533

(一)分类533

(二)部位533

(三)性质534

(四)静脉血栓的形成和转变534

第二节 浅部血栓性静脉炎535

一、四肢血栓性浅静脉炎535

(一)化学激惹引起的血栓性浅静脉炎536

(二)导管损伤引起的化脓性血栓性浅静脉炎536

(三)曲张静脉的血栓性静脉炎536

二、胸腹壁血栓性浅静脉炎537

(一)分类538

一、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538

第三节 深部静脉血栓形成538

三、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538

(二)检查和诊断542

(三)预防548

(四)治疗550

(五)并发症和后遗症553

二、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559

第二十九章 肺栓塞561

一、发病率561

二、病理生理561

三、诊断562

四、鉴别诊断563

五、治疗563

(一)非手术治疗563

(二)手术治疗563

第三十章 颈动脉体瘤567

一、解剖生理567

二、病理567

三、临床表现568

四、辅助检查569

(五)恶性淋巴瘤或转移性癌570

(四)颈神经鞘瘤或神经纤维瘤570

(七)腮腺肿瘤570

(六)腮裂囊肿570

(三)颈动脉瘤570

(二)颈动脉分又区扩张症570

(一)颈交感神经鞘瘤570

五、诊断和鉴别诊断570

六、手术治疗571

(一)木前Matas试验的意义571

(二)手术方法的探讨571

(三)麻醉571

(四)体位572

(五)切口与暴露572

第三十一章 脑缺血性疾病的血管管重建术578

一、脑缺血的类型及表现578

二、术前检查579

(一)颈动脉血栓内膜切除术580

三、脑血管再建手术的种类580

(二)、颈部动脉旁路术581

(三)、颅外颅内动脉吻合术582

(四)颅内动脉血栓摘除术585

(五)脑血管再建手术的联合应用586

第三十二章 颅外阻塞性脑血管疾病589

一、解剖生理589

二、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590

(一)大脑半球性短暂脑缺血发作591

(二)非大脑半球性短暂脑缺血发作591

(三)脑中凤的发病机理591

三、临床表现591

(一)按缺血持续时间的长短分类:可分为短暂脑缺血发作和中风591

(二)按缺血的解剖部位分类592

(一)放射线检查593

五、辅助检查593

四、体格检查593

(二)无损伤性检查594

六、诊断和鉴别诊断597

七、治疗598

(一)颈动脉血栓内膜剥除术598

(二)颈动脉-锁骨下动脉旁路移植600

(三)近端椎动脉狭窄的手术治疗601

(四)药物治疗601

第三十三章 门脉高压症603

一、外科解剖603

二、发病机理605

三、临床表现606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606

五、治疗607

(一)肝功能Ⅲ级损害608

(二)肝功能Ⅰ、Ⅱ夏级损害608

第三十四章 肾血管性高血压614

一、发病率614

二、发病原理615

(一)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体系615

(二)肾脏减低或丧失调节高血压物质的作用617

(三)去肾性高血压618

三、病理618

(一)肾脏的病理变化618

(二)肾小球旁体结构的病理变化619

(三)肾血管的病理变化620

(一)病史与体格检查623

四、诊断623

(二)排泄性尿路造影(即静脉尿路造影)624

(三)分肾功能试验625

(四)放射性核素的应用626

(五)肾素的临床应用627

(六)血管紧张素阻滞剂和转化酶抑制剂试验629

(七)腹主-肾动脉造影630

(八)数控减影血管造影633

(九)肾脏活组织检查634

五、治疗634

(一)内科药物治疗634

(二)外科手术治疗636

(三)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648

一、解剖和生理654

第三十五章 淋巴水肿654

二、病因和分类656

三、病理656

四、临床表现657

(一)肢体水肿657

(二)皮肤及皮下组织纤维化和增生658

(三)母毒发作658

五、辅助检查661

(一)指征662

(二)淋巴管显示法662

(三)淋巴管造影的造影剂662

(五)正常淋巴管造影所见663

(四)造影方法663

(六)肢体淋巴水肿造影所见664

(七)淋巴管造影的并发症667

六、诊断和鉴别诊断668

七、治疗669

(一)非手术疗法669

(二)手术疗法670

第三十六章 截肢与假肢678

第一节 截肢678

一、截肢在血管疾病中的地位678

二、在血管疾病中截肢的指征678

(一)通常的截肢指征678

(一)急性局部缺血679

(二)血管疾病的截肢指征679

三、血管性疾病截肢的基本原则和平面选择679

(二)慢性进行性局部缺血680

(三)严重的感染和由此引起的坏疽680

(四)截肢的平面选择680

四、残端的处理原则680

(一)传统的截肢方法所存在的问题680

(二)现代截肢的改进681

(三)残端其他组织的处理682

五、几个部位的截肢术683

(一)膝上截肢683

(二)膝下截肢684

(四)足趾截肢685

(三)半足截肢685

(五)前臂截肢686

(六)手指截指687

(七)开放截肢688

六、截肢术后的处理689

七、截肢的并发症及其处理689

(一)早期并发症689

(二)晚期并发症690

八、截肢死亡率691

二、假肢的种类和材料692

(一)假肢的种类692

一、假肢——康复的需要692

第二节 假肢692

(二)假肢的材料693

三、假肢的结构和要求693

四、血管疾病患者假肢的选择694

五、上肢假肢695

(一)假手指695

(二)前臂假手696

六、下肢假肢697

(一)假半脚697

(二)小腿假肢697

(三)大腿假肢697

七、假肢的近代趋势698

(一)动力性假肢-肌电控制假手698

(二)术后即期临时性假肢700

1992《血管外科学 第2版》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冯友贤主编 1992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心血管药理学  第2版(1989 PDF版)
心血管药理学 第2版
1989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临床血管外科学( PDF版)
临床血管外科学
心血管药理学  第2版( PDF版)
心血管药理学 第2版
外科学  第2版(2020 PDF版)
外科学 第2版
2020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琵琶教材(1998 PDF版)
琵琶教材
1998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外科学  第2版(1979 PDF版)
外科学 第2版
1979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腹部血管外科(1998 PDF版)
腹部血管外科
1998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外科学  第2版(1981 PDF版)
外科学 第2版
1981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外科护理学  第2版(1987 PDF版)
外科护理学 第2版
1987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腹部外科学  第2版(1984 PDF版)
腹部外科学 第2版
1984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血管·淋巴管外科(1998 PDF版)
血管·淋巴管外科
1998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心脏血管外科学(1985 PDF版)
心脏血管外科学
1985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心脏血管外科学(1984 PDF版)
心脏血管外科学
1984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手外科学  第2版(1978 PDF版)
手外科学 第2版
1978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小儿外科学  第2版(1980 PDF版)
小儿外科学 第2版
1980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