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求取 ⇩

第一篇 中医学基础1

祖国医学发展简介1

第一章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4

一、整体观念4

二、辨证施治4

三、阴阳学说5

第二章 脏腑7

一、五脏7

二、六脏10

三、内脏之间的关系12

五、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14

四、脏腑组织与体表器官的关系14

第三章 经络17

一、经络的含义和内容17

二、经络的走向与循行路线、病证及穴位17

三、经络的功能和应用23

第四章 病因25

一、外来因素25

二、精神因素(七情)28

第五章 诊法29

一、望诊29

二、闻诊30

三、问诊31

四、切诊32

一、八纲辨证34

第六章 辨证34

二、脏腑辨证36

三、卫气营血辨证47

附:六经辨证49

第七章 治疗原则51

一、标本治法52

二、正治与反治52

三、常用治法53

第二篇 常用中草药57

第一章 概说57

一、中草药采集、保管、炮制和制剂的基本知识57

二、中草药的性能、应用和禁忌61

(一)辛温解表药63

一、解表药63

第二章 常用中草药63

(二)辛凉解表药68

二、止咳化痰平喘药71

(一)温化寒痰药72

(二)清化热痰药73

(三)止咳平喘药77

三、清热药80

(一)清热泻火药80

(二)清热解毒药82

(三)清热凉血药86

(四)清热燥湿药89

四、温里药91

五、祛风湿药94

(一)利尿药100

六、利尿逐水药100

(二)逐水药107

七、泻下药108

(一)润下药108

(二)攻下药109

八、固涩药110

九、理气药112

十、理血药115

(一)止血药116

(二)活血药120

十一、消导药126

十二、镇静药128

(二)补心安神药129

(一)镇静安神药129

(三)镇痉熄风药131

十三、补益药134

(一)补气药134

(二)补血药137

(三)补阴药139

(四)补阳药143

十四、驱虫药146

十五、外用药149

附表:Ⅰ草药抑菌试验153

附表:Ⅱ中药抗菌药物表160

二、方剂的组成及运用167

一、方剂的优点167

第三篇 常用方剂学167

第一章 概说167

第二章 常用方剂169

一、解表剂169

二、泻下剂170

三、和解剂171

四、温剂172

五、清剂174

六、补益剂176

七、消导剂179

八、理气剂180

九、理血剂181

十、止咳化痰平喘剂182

十二、化湿利水剂184

十一、祛风湿剂184

十三、镇痉熄风开窍剂186

十四、固涩剂188

附:脏腑用药知识189

第四篇 临床常见病193

第一章 内科常见疾病193

概述193

上呼吸道感染193

支气管炎195

急性支气管炎195

慢性支气管炎196

支气管哮喘197

发作期197

缓解期197

急性胃肠炎198

慢性胃炎199

溃疡病200

细菌性痢疾201

慢性腹泻203

传染性肝炎204

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205

急性无黄疸型传染性肝炎205

慢性肝炎206

肝硬化207

早期肝硬化207

肝硬化腹水期208

急性肾炎209

肾炎209

慢性肾炎210

再生障碍性贫血211

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212

神经宫能症213

第二章 外科常见疾病215

外科特点215

(一)内治法215

(二)外治法217

217

219

手指感染220

急性乳腺炎221

脓毒败血症222

急性阑尾炎223

胆石症224

胆道蛔虫症225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226

颈部淋巴结结核227

骨与关节结核228

冻伤229

湿疹230

神经性皮炎231

外治法附方232

第三章 妇科常见疾病235

妇科特点235

生理方面235

治疗方面236

病理方面236

月经不调237

功能性子宫出血238

痛经239

经闭241

带下242

盆腔炎244

妊娠呕吐245

妊娠水肿245

先兆流产和习惯性流产246

产后腹痛247

恶露不绝248

产后发热249

产后缺乳250

第四章 儿科常见疾病251

儿科特点251

指诊方面251

用药方面252

风疹252

麻疹253

腮腺炎255

小儿肺炎256

鹅口疮257

消化不良258

疳积259

蛔虫病260

遗尿261

惊风262

第五篇 新针疗法概要265

第一章 新针疗法265

一、新针疗法的一般知识265

(一)新针疗法的特点265

(二)取穴方法265

(三)练针法266

(四)针刺方法266

(五)注意事项267

(六)针刺意外情况的预防和处理268

二、常用穴位269

(一)头颈部269

(二)胸腹部272

(三)腰背部274

(四)上肢部275

(五)下肢部277

附:新针穴组简介280

第二章 备战急救、艾灸疗法282

一、备战针刺急救法282

二、艾灸疗法283

第三章 耳针疗法286

一、耳壳的表面解剖名称286

二、耳针的穴位286

三、耳穴的探寻方法289

四、常用耳穴的作用289

五、治疗方法290

六、注意事项290

一、电针疗法292

附录292

二、穴位刺激结扎疗法293

三、埋线疗法294

四、割治疗法295

五、水针疗法296

六、穴位注射疗法297

七、气针疗法298

八、皮肤针疗法298

九、刺血疗法300

十、刮痧、掀痧疗法300

附图302

一、耳针穴位示意图302

二、十四经穴、奇穴图1、2、3303

1974《中医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隋殿军,王耀廷 1974 辽宁省中等卫生学校教材编写组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中医学(1974 PDF版)
中医学
1974 辽宁省中等卫生学校教材编写组
中医学(1980 PDF版)
中医学
1980
中医学(1990 PDF版)
中医学
1990 昆明:云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医学(1977 PDF版)
中医学
1977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中医学(1990 PDF版)
中医学
1990 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医学(1995 PDF版)
中医学
1995 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医学(1996 PDF版)
中医学
1996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中医学(1991 PDF版)
中医学
1991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医学(1994 PDF版)
中医学
1994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中医学(1987 PDF版)
中医学
1987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中医学(1995 PDF版)
中医学
1995 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中医学(1983 PDF版)
中医学
1983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中医性医学(1989 PDF版)
中医性医学
1989 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医学(1980 PDF版)
中医学
1980 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中医学(1979 PDF版)
中医学
1979 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