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涂布干燥技术》求取 ⇩

第一章 涂布方法的选择1

1.1 涂液的成分和结构3

1.2 涂布技术4

1.3 涂布方法4

1.3.1 单层涂布4

1.3.2 多层涂布6

1.4 涂布方法的选择:基本考虑7

1.4.1 涂布层数7

1.4.2 涂层湿厚度8

1.4.3 粘度(粘弹性)8

1.4.4 涂布量的精度8

1.4.5 涂布支持体8

1.4.8 干燥9

1.5 涂布方法的选择9

1.4.7 其他因素9

1.4.6 涂布速度9

1.6 信息来源14

1.7 涂布装备15

参考文献15

第二章 流体的处理和准备17

2.1 引言17

2.2 流体处理和准备的目的18

2.2.1 统计学的考虑20

2.3 流体的输送21

2.3.1 流体输送的目的21

2.3.2 流体输送系统的操作模式21

2.3.3 输送特性22

2.4 流量的计量23

2.4.1 流量计的型式23

2.3.4 净吸入正压头(NPSH)23

2.3.5 输送功率23

2.4.2 流量计量原理24

2.4.3 流速测量精度24

2.4.4 二相流体流速的测量24

2.5 脱气25

2.5.1 脱气原理25

2.5.2 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25

2.5.4 实际意义和应用26

2.5.3 除泡26

2.5.5 从固体壁上去除气泡27

2.6 过滤28

2.6.1 过滤机理28

2.6.2 过滤形式29

2.6.3 过滤寿命29

2.6.4 过滤器规格的要求29

2.7.2 在线注入30

2.7.1 目的30

2.6.5 过滤问题30

2.7 在线注入和均化30

2.7.3 均化31

2.7.4 混合均匀度31

2.7.5 压力降32

2.8 温度控制32

2.8.1 恒温操作条件32

2.8.2 涂布液沿分配腔流动的温度变化33

2.8.3 温度控制要求35

2.8.4 温度控制系统35

2.9 系统扰动36

2.9.1 例子37

2.10 驻留时间38

2.10.1 平均驻留时间38

2.10.2 驻留时间范围38

2.11 系统清洗39

2.10.3 输送函数39

2.11.1 清洗的方法40

2.11.2 在实践中应用的一些情况41

参考文献41

第三章 辊式涂布43

3.1 引言43

3.2 辊涂流动的分类43

3.3 辊涂流动的分析47

3.3.1 分析的目的47

3.3.2 润滑理论47

3.3.3 渐近分析法48

3.3.4 有限单元分析法48

3.4.2 流动的机理49

3.4.3 流动分析49

3.4.1 引言49

3.4 顺转辊涂49

3.4.4 流场50

3.4.5 非牛顿型的影响52

3.4.6 结论53

3.5 条道不稳定性54

3.5.1 引言54

3.5.2 条道的机理55

3.5.3 出现条道的临界条件56

3.5.4 非牛顿特性的影响57

3.5.5 结论58

3.6 逆转辊涂布58

3.6.1 引言58

3.6.2 定量间隙中的流体流动59

3.6.3 流动的不稳定性61

3.6.4 非牛顿特性的影响63

3.7.1 引言64

3.7 可变形辊64

3.6.5 结论64

3.7.2 可变形辊间隙流动机理65

3.7.3 可变形间隙流动的分析66

3.7.4 结果和讨论67

3.7.5 结论70

3.8 凹版涂布70

3.8.1 引言70

3.8.2 挠性刮刀定厚71

3.8.3 涂液转移(取出)73

3.8.4 结论74

参考文献74

第四章 预定量涂布81

4.1 预定量涂布器评述81

4.1.1 条缝或挤压涂布器81

4.1.2 坡流挤压涂布82

4.1.3 落帘涂布器83

4.2 表面张力和润湿能力84

4.2.1 引言84

4.2.2 表面张力的本质84

4.2.3 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和动态表面张力85

4.2.4 毛细压力85

4.2.5 坡流涂珠的形状86

4.3 切变和延伸率87

4.4 接触角和铺展88

4.4.1 静态接触角和铺展系数88

4.4.2 多层涂布对表面张力的要求89

4.4.3 表面张力引起的弊病89

4.4.4 运动片幅上的接触角91

4.5 适涂能力的低流量极限96

4.5.1 引言和背景96

4.5.2 关于坡流挤压涂布的更详尽的数据97

4.5.3 力的平衡100

4.5.4 影响适涂能力极限因素的解释102

4.5.5 多层涂布和载体涂层103

4.5.6 条缝涂布的低流量极限103

4.6 坡流涂布中的不稳定性106

4.6.1 波的形成106

4.6.2 横道110

4.6.3 竖条道110

4.6.4 细竖道111

参考文献111

第五章 气刀涂布115

5.1 概述115

5.2 一般操作范围115

5.3 机理116

5.3.1 定性描述116

5.3.2 基本层状薄膜流动116

5.4 涂布厚度的相互关系118

5.4.1 动量平衡119

5.4.2 照相乳剂涂布厚度的实验数据的相互关系119

5.5 弊病和流动的稳定性128

参考文献133

第六章 机外涂布机的传动系统134

6.1 撰写技术要求135

6.1.1 项目组135

6.1.2 术语136

6.2 为涂布操作选择收卷机139

6.2.1 用于24#收卷机的恒张力系统142

6.3 主传动及减少其对涂布机影响的因素143

6.3.1 关于保持主传动功效的问题143

6.3.2 由于操作者绕过主传动或打开压紧辊所造成的弊病145

6.4 收卷和放卷对片幅控制的影响145

6.6.1 张力差146

6.6 涂布机中的张力146

6.5 速度监视系统146

6.6.2 张力区147

6.6.3 典型的张力值147

6.6.4 临界过程张力建立的典型问题148

6.6.5 延迟张力148

6.6.6 张力指示系统的选择148

6.6.7 张力控制的要求149

6.7 配线习惯做法对张力控制的影响150

6.8 什么时侯使用纯速度控制151

6.9 张力控制系统的类型152

6.9.1 电机电流调节153

6.9.2 用一个电流调节器控制收卷张力153

6.9.3 在恒直径部分使用电流控制器154

6.9.4 跳动辊控制154

6.9.5 使用力传感器的张力控制155

6.9.7 恒直径部位的张力控制156

6.9.6 张力控制系统的优点和缺点156

6.10 张力隔离157

6.10.1 张力隔离和张力控制的需要157

6.11 能控制张力的部分157

6.11.1 提供有限的或无张力控制的部分158

6.11.2 如何处理限止张力控制的部分158

6.11.3 恒直径部位的典型速度调整值159

6.12 积分与比例控制的比较159

6.13 对电机驱动和再生性制动的要求160

6.13.1 动力单元的特性160

6.13.2 齿轮减速机对电源选择的影响161

6.14 机外涂布机传动的动力电源容量的确定161

6.14.1 动力单元过载能力161

6.14.2 获得最大的动力供应162

6.14.3 连续或间歇过程162

6.15.1 造成基片褶皱的原因163

6.15 片幅163

6.15.2 片幅特性164

6.16 片幅导向器和片幅舒展器165

6.16.1 放卷导向165

6.16.2 收卷导向166

6.16.3 处理过程中的导向166

6.16.4 片幅舒展器166

6.16.5 舒展辊的应用166

6.17 弊病的原因和对策168

6.17.1 产生涂布横道的原因168

6.17.2 在齿轮箱、齿轮联轴器或同步带的间隙169

6.17.5 不同心的辊筒170

6.17.6 联轴器的选择对反馈装置的影响170

6.17.7 影响涂布质量的其他因素170

6.17.3 由辊筒引起的横道170

6.17.4 辊筒不平衡170

6.18 机外涂布器部分的应用条件171

6.18.1 放卷站171

6.18.2 中心放卷机的种类171

6.18.3 对放卷驱动电机的要求172

6.18.5 片卷缺陷造成加速和续接困难173

6.18.6 放卷驱动的功率选择173

6.18.4 关于任何形式大直径卷芯放卷机的选择173

6.18.7 拖动辊176

6.18.8 涂布器177

6.18.9 干燥器177

6.18.10 干燥器刮刀负载178

6.18.11 干燥器张力178

6.18.12 引导部位的小型干燥器部分178

6.18.13 干燥器冷凝问题178

6.18.15 飘浮和空气冲击干燥器179

6.18.16 压光机179

6.18.14 由于片幅褶皱造成的涂布片幅弊病179

6.18.17 收卷机:片幅的出口点180

6.18.18 中心收卷机180

6.18.19 中心驱动放卷和收卷的递减张力系统181

6.18.20 瞬间变化条件可能造成的收卷问题182

6.18.21 质量保证在提高机器性能方面起的作用182

6.19 总结182

6.19.1 动力要求183

参考文献184

6.19.2 使用NRL和RDC常数184

第七章 薄膜干燥186

7.1 引言186

7.2 基本原理187

7.2.1 涂布-干燥的相互关系187

7.2.2 基本公式187

7.2.3 空气湿度的定义190

7.3.1 准备阶段191

7.3 干燥区段191

7.3.2 恒速干燥阶段192

7.3.3 降速干燥阶段193

7.3.4 平衡阶段193

7.4 硬件设备193

7.4.1 空气对流干燥器194

7.4.2 干燥器选型199

7.4.3 其他能源199

7.5 干燥的控制200

7.6 干燥弊病201

7.6.1 空气运动引起的弊病201

7.6.2 表面张力引起的弊病202

7.6.3 其他干燥弊病202

参考文献206

英制单位与许用单位换算208

作者简介209

1999《现代涂布干燥技术》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美)E.D.柯亨(Edward D.Cohen),(美)E 1999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图说农产品干燥与干制新技术(1998 PDF版)
图说农产品干燥与干制新技术
1998 北京:科学出版社
远红外加热干燥技术专辑( PDF版)
远红外加热干燥技术专辑
干燥技术发展规划建议(1989 PDF版)
干燥技术发展规划建议
1989 中国化工学会化学工程学会干燥学科专业组
蔬菜水果脱水干燥技术(1996 PDF版)
蔬菜水果脱水干燥技术
1996 昆明:云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流态化干燥技术(1985 PDF版)
流态化干燥技术
1985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干燥(1988 PDF版)
干燥
1988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干燥技术进展  第2分册  沸腾干燥(1976 PDF版)
干燥技术进展 第2分册 沸腾干燥
1976 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干燥技术进展  第3分册  气流干燥(1977 PDF版)
干燥技术进展 第3分册 气流干燥
1977 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干燥技术进展  第4分册  喷雾干燥(1977 PDF版)
干燥技术进展 第4分册 喷雾干燥
1977 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现代干燥技术(1998 PDF版)
现代干燥技术
1998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干燥(1989 PDF版)
干燥
1989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国外粮食干燥技术集锦(1985 PDF版)
国外粮食干燥技术集锦
1985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食品干燥原理与技术基础(1986 PDF版)
食品干燥原理与技术基础
1986 轻工业出版社
现代涂饰技术基础(1997 PDF版)
现代涂饰技术基础
1997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冷冻干燥技术(1990 PDF版)
冷冻干燥技术
1990 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