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教材 地质学原理》求取 ⇩

第一节 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分科和任务1

绪论1

第二节 地质学的特点及其研究方法2

一、地质学的特点2

二、地质学的研究方法3

(一)地质研究的一般程序3

(二)现实主义原则——“将今论古”4

第一章 矿物和岩石6

第一节 地质作用概述6

一、地质作用的概念6

(一)内部能7

(二)外部能7

二、地球上的能及其来源7

三、地质作用的基本类型8

(一)内动力地质作用8

(二)外动力地质作用8

第二节 矿物9

一、矿物的概念9

二、矿物的化学成分11

三、矿物的物理性质11

四、常见矿物13

第三节 岩石15

一、岩浆岩15

(一)概述15

(二)岩浆岩的组构15

(三)最主要的岩浆岩16

(一)概述18

(二)沉积岩的结构和构造18

二、沉积岩18

(三)最主要的沉积岩19

三、变质岩20

(一)概述20

(二)变质岩的结构和构造20

(三)最主要的变质岩21

四、矿产的概念22

第四节 地质年代22

一、相对年代22

(一)基本原理22

二、绝对年代24

(二)相对地质年代和地层单位24

第二章 地球的外部层圈和地表形态27

第一节 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27

一、大气圈和大气环流27

二、水圈和水的循环28

三、生物圈28

第二节 固体地球的形状和表面形态特征29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29

二、固体地球表面的一般特征30

三、大陆的地势特征30

(一)山地30

(二)平原31

(一)洋脊(或洋中脊)33

四、海底的地势特征33

(三)高原33

(五)丘陵33

(四)裂谷系33

(二)海沟34

(三)大洋盆地35

(四)岛屿和海山35

(五)大陆边缘35

第三章 固体地球的物理性质和构造35

第一节 地球的物理性质38

一、地球的重力38

(一)地球重力场的一般特征38

(二)重力异常38

(一)地磁场的基本特征39

二、地磁39

(二)古地磁场的研究41

三、地热41

(一)地热增温率和地热流的基本特征41

(二)地热的起因43

四、地球的弹性和塑性43

(一)地震波的性质43

(二)固体地球的层圈构造44

(三)固体流变问题45

第二节 固体地球的构造46

一、研究地球内部状况的依据46

(一)宇宙地质的依据46

(三)地球物理依据47

(二)地质学及地球化学依据47

二、地球内部的构造和物质成分48

(一)地壳49

(二)地幔或称中间层49

(三)地核50

(四)关于软流圈和岩石圈51

第三节 岩石圈的基本特征51

一、大陆和海洋的岩石圈51

(一)洋壳51

(二)陆壳52

(三)大陆边缘的地壳54

二、重力均衡55

三、岩石圈板块的概念58

第四章 风化作用60

第一节 概述60

第二节 物理风化作用60

一、物理风化作用的概念和方式60

(一)温差风化60

(二)冰冻风化61

(三)层裂61

二、物理风化作用的产物62

第三节 化学风化作用62

一、化学风化作用的概念和方式62

(一)溶解作用62

(五)氧化作用63

(四)碳酸化作用63

(二)水化作用63

(三)水解作用63

二、化学风化作用的产物64

第四节 生物风化作用65

一、生物风化作用的概念和方式65

(一)生物的物理风化作用65

(二)生物的化学风化作用65

二、生物风化作用的产物66

第五节 各种风化作用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66

一、各种风化作用的关系66

二、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67

(一)岩石性质67

一、残积物68

(一)风化壳68

二、风化壳及其研究意义68

(三)地形68

第六节 残积物、风化壳及其研究意义68

(二)气候68

(二)风化壳的类型69

(三)研究风化壳的意义70

第五章 地面流水的地质作用71

第一节 概述71

一、地面流水的概念71

二、地面流水的运动方式71

三、流水的动能与地质作用73

二、洪流的地质作用74

一、片流的地质作用74

第二节 暂时性流水的地质作用74

第三节 河流的地质作用75

一、河流的侵蚀作用75

(一)河流侵蚀作用的方式75

(二)河流侵蚀作用的类型76

二、河流的搬运作用78

(一)河流的搬运力和搬运量79

(二)河流对碎屑物质的搬运方式81

三、河流的沉积作用83

(一)冲积物的特点83

(二)冲积物的类型83

第四节 构造运动对河流地质作用的影响85

第五节 地面流水地质作用的研究意义87

第六章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88

第一节 概述88

一、地下水的来源及其存在状态88

二、地下水的贮存、运动及水质特征88

三、地下水的基本类型89

四、泉水91

第二节 地下水的剥蚀作用91

一、地下水的冲蚀作用92

二、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及岩溶地形92

(一)溶蚀作用的特点92

(二)岩溶地形92

二、地下水的沉积作用95

第三节 地下水的搬运和沉积作用95

一、地下水的搬运作用95

第四节 地下水地质作用的研究意义97

第七章 冰川的地质作用98

第一节 概述98

一、冰川的形成及其类型98

(一)冰川的形成98

(二)冰川的类型99

二、冰川的运动100

第二节 冰川的剥蚀作用101

(一)挖掘作用102

(二)磨蚀作用102

一、冰蚀作用的方式102

二、冰蚀作用的产物103

第三节 冰川的搬运和沉积作用104

一、冰川的搬运作用104

二、冰川的沉积作用105

(一)冰川的沉积及冰碛地形105

(二)冰水堆积物及其组成的地形106

第四节 冰川地质作用的研究意义107

一、古冰川和冰期、间冰期的概念107

二、中国第四纪冰川108

三、冰川对其它地质作用的影响108

(一)吹蚀作用111

一、风蚀作用的方式111

第二节 风的剥蚀作用111

第八章 风的地质作用111

第一节 概述111

一、崩落作用112

(二)磨蚀作用112

二、风蚀作用的产物112

第三节 风的搬运作用114

第四节 风的沉积作用115

一、沉积的原因和分带性115

二、风成沙及沙丘116

(一)风成沙116

(二)沙丘及其形成116

(三)沙丘的移动及防治117

三、风成黄土118

第五节 荒漠概况119

第一节 概述121

第二节 崩落、潜移和滑动作用121

第九章 下坡运动121

二、增移作用123

三、滑动作用123

第三节 流动作用125

一、流动体的基本类型125

二、地质作用过程126

三、形成条件126

(一)波浪128

一、海水的运动128

第一节 概述128

第十章 海洋的地质作用128

(二)潮汐131

(三)洋流132

(四)浊流133

二、海洋环境的分带134

(一)海洋环境的分带134

(二)海洋各带的水动力条件134

(三)海洋各带的生物分布135

第二节 滨海带的地质作用135

一、滨海带的海蚀作用及其产物136

(一)海蚀作用的方式和特点136

(二)海蚀作用的过程及其产物136

二、滨海带的搬运作用137

三、滨海带的沉积作用138

四、海岸线的演化和分类140

(一)海岸线的演化140

(二)海岸的类型141

第三节 浅海带的地质作用142

一、浅海带的环境特征142

二、浅海带的沉积作用142

(一)陆源碎屑沉积142

(二)碳酸盐沉积144

(三)珊瑚礁144

(四)化学沉积144

三、浅海带地质作用的基本特点145

四、全球性海水面升降对大陆架的影响146

第四节 半深海——深海带的地质作用147

一、半深海——深海带的环境特征147

二、半深海带的地质作用148

(一)海底滑坡作用148

(二)海底峡谷和海扇的形成149

(三)半深海带的沉积作用150

三、深海带的地质作用150

(一)深海带的沉积类型150

(二)深海沉积的速率和分布152

四、半深海——深海带地质作用的基本特点153

(一)湖盆的成因154

二、湖泊的成因154

一、湖泊的概念154

第一节 概述154

第十一章 湖泊和沼泽的地质作用154

(二)湖水的来源及其成分155

三、湖水的运动155

第二节 湖泊的地质作用156

一、潮湿气候区湖泊的沉积作用156

(一)机械沉积作用156

(二)化学沉积作用157

(三)生物沉积作用157

二、干旱气候区湖泊的沉积作用158

第三节 沼泽的地质作用160

一、沼泽及其成因160

二、沼泽的沉积作用及其产物161

第十二章 岩石变形和构造运动162

第一节 应力和岩石变形162

第二节 岩石变形的类型——褶皱和断裂163

一、倾斜岩层的产状要素163

二、褶皱构造165

(一)褶皱的各部分名称165

(二)常见的褶皱类型165

三、断裂构造167

(一)断层的各部分名称167

(二)常见的断层类型168

(三)断层的组合类型169

(四)全球性深断裂170

(五)断层存在的证据171

第三节 构造运动172

一、现代构造运动的表现173

二、古代构造运动的证据174

(一)岩相和地层厚度175

(二)构造变形175

(三)地层接触关系175

三、构造运动的起因问题177

四、构造运动的研究意义179

第十三章 地震作用180

第一节 地震及其地质作用的表现180

一、地震的概念180

二、地震的震级和烈度180

三、地震作用的表现181

第三节 世界地震的分布184

第二节 地震的成因类型184

第四节 地震的预报、预防和控制问题186

一、地震预报186

二、地震预防187

三、地震控制问题187

第十四章 岩浆作用188

第一节 概述188

一、岩浆的概念188

二、岩浆作用的概念189

第二节 喷出作用189

一、喷发现象189

(一)火山气体190

二、喷发产物190

(二)火山碎屑物质191

(三)熔浆192

三、火山机构194

(一)火山通道194

(二)火山锥195

(三)火山口196

四、火山喷发类型196

(一)裂隙式喷发196

(二)中心式喷发197

(二)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带198

(一)环太平洋火山带198

六、世界活火山的分布198

五、火山期后现象198

七、海山和平顶海山200

八、火山活动的预测200

第三节 侵入作用201

一、侵入岩体的产状201

(一)谐和岩体201

(二)不谐合岩体201

二、侵入岩浆的凝结过程及演化202

(一)岩浆冷凝过程的阶段性203

(二)岩浆的演化203

第四节 岩浆起源问题205

一、变质作用的概念209

第十五章 变质作用209

第一节 变质作用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209

二、变质作用的因素211

(一)温度211

(二)压力211

(三)具化学活动性的流体212

第二节 变质作用的主要类型212

一、区域变质作用212

二、混合岩化作用213

三、接触变质作用214

五、碎裂(动力)变质作用215

六、变质强度的概念215

四、气——液变质作用215

第三节 变质作用与地壳演化217

一、变质作用的时空分布特点217

二、变质作用与岩浆作用的关系217

三、双变质带218

第十六章 海底扩张219

第一节 洋脊的地质和地球物理特征219

一、地热的排泄口219

二、地质及地球物理特征的对称性220

第二节 海沟的地质和地球物理特征221

一、海沟是另一类切穿岩石圈的巨型断裂221

三、海沟是不对称的地热流异常区222

二、海沟是强制下陷的地区222

第三节 海底扩张说的基本概念223

第四节 海底扩张说的证实225

一、海洋磁条带成因的证实225

(一)地磁极的反转和古地磁年表225

(二)海洋磁条带成因的推断和证实225

二、深海钻探和洋底年龄的证实227

三、转换断层的推断和证实228

第十七章 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230

第一节 大陆漂移230

一、大陆边界的拼合231

二、岩石和构造的拼合231

三、生物学证据232

四、古地磁学证据233

五、古气候证据235

第二节 板块构造236

一、板块构造说的基本概念236

(一)概述236

(二)板块边界的基本类型236

(三)板块运动的几何学规律237

(四)大陆地质构造问题239

二、板块碰撞带的地质记录240

三、大陆裂谷242

(一)地质及地球物理特征242

(二)裂谷的发展和海洋的演化旋回243

四、热点的概念和板块运动的驱动力244

(一)热点和地幔柱244

(二)板块运动的驱动力246

五、板块构造说存在的问题247

第十八章 地球的起源和演化249

第一节 太阳系和地球起源问题249

一、太阳系的组成249

二、太阳系的主要特征249

三、地球的起源问题250

第二节 地球层圈构造的形成252

一、地球内热的演化问题252

二、固体地球内部各圈的形成254

(一)非激变模式254

(二)激变模式255

三、地球外部水圈和大气圈的形成255

四、生命的起源问题256

第三节 陆壳的起源和演化258

一、原始陆壳的形成258

二、显生宙的大陆漂移260

(一)在联合古陆出现之前260

(二)在联合古陆形成之后261

第四节 中国大陆的演化和古板块的划分263

一、隐生宙264

二、显生宙264

(一)塔里木——中朝板块266

(二)扬子板块266

(三)藏北板块266

(四)印度板块(北缘)267

第五节 古生物的演化268

结束语——地质学的回顾与展望272

第一节 古代的地质思想272

一、我国古代的地质思想272

二、国外古代的地质思想275

第二节 地质学的创立和重要论战276

一、火成论对水成论的论战277

二、进化论对灾变论的论战277

三、活动论对固定论的论战278

第三节 现代地质学及其发展远景279

一、本世纪七十年代地质学的发展梗概279

二、地质学的未来280

主要参考文献282

1983《高等学校教材 地质学原理》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长春地质学院,张宝政,陈琦主 1983 北京:地质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资料汇编  第2册(1954 PDF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资料汇编 第2册
1954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高等学校试用教材 金属学原理( PDF版)
高等学校试用教材 金属学原理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财政学原理(1989年12月第1版 PDF版)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财政学原理
1989年12月第1版
高等学校试用教材  石油地质学(1979 PDF版)
高等学校试用教材 石油地质学
1979
高等学校教材试用本  普通地质学(1962.03 PDF版)
高等学校教材试用本 普通地质学
1962.03 中国工业出版社
高等学校教材  市场原理(1987年11月第1版 PDF版)
高等学校教材 市场原理
1987年11月第1版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高等学校教材  苏联地理(1986年04月第1版 PDF版)
高等学校教材 苏联地理
1986年04月第1版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高等学校教材(1991 PDF版)
高等学校教材
1991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高等学校教材  锅炉原理(1986 PDF版)
高等学校教材 锅炉原理
1986 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
高等学校试用教材  磨削原理(1988 PDF版)
高等学校试用教材 磨削原理
1988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高等学校试用教材  机械原理  上(1979 PDF版)
高等学校试用教材 机械原理 上
1979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等学校教材  工程热力学原理(1990 PDF版)
高等学校教材 工程热力学原理
1990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高等学校教材  电子仪器原理(1989 PDF版)
高等学校教材 电子仪器原理
1989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高等学校教育学原理(1985 PDF版)
高等学校教育学原理
1985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高等学校试用教材  原子物理学(1979 PDF版)
高等学校试用教材 原子物理学
1979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