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学高等学校试用教材》
作者 | 北京大学等六所大学地理系编 编者 |
---|---|
出版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254 |
出版时间 | 1978(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1201005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106528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绪论1
一地貌学的研究对象1
二 地貌学的发展和现状1
三 地貌学的实践意义2
第一章风化作用4
第一节风化作用的类型4
一 物理风化4
二 化学风化5
三 生物风化8
第二节风化阶段8
一 物理风化为主的阶段9
二 化学风化为主的阶段9
第三节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11
一 气候因素11
二 地形因素11
三 地质因素12
第四节残积物与土壤14
一 残积物14
二 土壤14
三 古土壤和古风化壳15
第五节风化作用与生产建设15
一 岩石风化与工程建设15
二 岩石风化与寻找地下水16
三 岩石风化与找矿17
第二章重力地貌18
第一节 块体运动的力学分析18
第二节崩塌21
一 崩塌的特征21
二 崩塌发生的条件和原因22
三 崩塌的防治23
第三节错落23
一 错落的特征23
二 错落发生的条件和原因24
三 错落的整治25
第四节滑坡25
一 滑坡的特征25
二 滑坡的力学机制和影响滑坡的因素27
三 滑坡的类型及其发展阶段29
四 古滑坡的识别和滑坡的防治30
第五节蠕动32
一 蠕动的特征32
二 松散层蠕动32
三 岩体蠕动34
第六节 重力堆积物35
第三章流水地貌36
第一节流水作用36
一 水流的基本特性36
二 水流的侵蚀作用40
三 水流的搬运作用42
四 水流的堆积作用43
第二节沟谷地貌44
一 坡面冲刷44
二 沟壑的形成和发展45
三 泥石流45
四 洪积扇47
第三节河床地貌48
一 河床纵剖面48
二 河床类型49
第四节河漫滩52
一 河漫滩的形成与发展52
二 河漫滩微地貌54
第五节河谷地貌55
一 河谷的发展55
二 河流阶地56
三 河谷的不对称61
第六节流域地貌61
一 水系61
二 侵蚀发育阶段65
第七节流水堆积物70
一 坡积物与洪积物70
二 河流冲积物71
第八节河流地貌与生产建设的关系73
一 河流地貌与水利工程73
二 河流地貌与地下水75
三 河流地貌与沉积砂矿76
四 古河道在生产上的意义76
第四章岩溶地貌78
第一节岩溶作用78
一 岩溶作用的基本条件78
二 岩溶水的动态83
第二节岩溶地貌85
一 地表岩溶地貌85
二 地下岩溶地貌89
三 岩溶地貌组合90
第三节岩溶地貌的发育91
一 岩溶基准91
二 岩溶发育阶段92
三 岩溶的地带性93
四 古岩溶94
五 岩溶发育的不均匀性95
第四节溶洞成因与洞穴堆积95
一 溶洞成因95
二 洞穴堆积96
第五节岩溶与生产建设的关系97
一 岩溶与工农业用水98
二 岩溶与水工建设98
三 岩溶与道路建设99
四 岩溶与矿业建设101
五 岩溶与城市建设101
第五章冰川地貌102
第一节冰川作用102
一 冰川的形成102
二 冰川的类型104
三 冰川作用105
第二节冰川地貌108
一 冰蚀地貌108
二 冰碛地貌110
三 冰水堆积地貌111
四 冰川地貌组合113
第三节冰碛物与古冰川的研究117
一 冰碛物的特征117
二 古冰川的研究119
第四节冰川地貌与生产建设的关系121
一 古冰川与水利建设121
二 冰川作用地区的交通建设121
三 冰川泥石流与冰湖溃决的危害122
第六章冻土地貌124
第一节冻土124
一 冻土概述124
二 地下冰与冻土构造126
三 冻土中的地下水129
第二节冻土地貌130
一 石海与石河131
二 构造土132
三 冰丘与冰椎134
四 雪蚀洼地与冻融岩屑锥136
五 热融地貌136
第三节融冻堆积与冻土地貌的发育138
一 融冻堆积138
二 冻土地貌的发育140
第四节冻土地貌与生产建设的关系143
一 冰丘和冰椎的危害及其防治143
二 热融地貌的危害及其防治143
三 其他危害和防治144
第七章风沙地貌145
第一节风沙作用145
一 风和风沙流的特征145
二 风沙侵蚀作用149
三 风沙搬运作用150
四 风沙堆积作用151
第二节风沙地貌152
一 风蚀地貌152
二 风积地貌154
第三节沙丘的移动和沙漠的成因160
一 沙丘的移动160
二 沙漠的成因162
第四节风积物163
一 风成沙的层理163
二 风积物的其他特征164
第五节风沙的治理164
一 植物固沙164
二 工程防治措施165
三 引水拉沙165
第八章黄土地貌167
第一节黄土167
一 黄土的成因167
二 黄土的物质成分168
三 黄土的结构与湿陷性169
四 黄土中的古土壤170
五 黄土地层划分171
第二节黄土地貌172
一 黄土侵蚀沟172
二 黄土沟间地貌173
三 黄土谷坡地貌175
四 黄土潜蚀地貌175
第三节黄土地貌的发育176
一 黄土堆积前的古地貌特征176
二 黄土堆积过程中的地貌发育177
第四节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179
一 水土流失的危害179
二 水土保持措施180
第九章海岸地貌182
第一节海岸的动力作用182
一 波浪作用182
二 潮汐作用185
三 海流作用188
第二节海岸地貌188
一 海蚀地貌188
二 海积地貌189
第三节海岸发育与海岸类型196
一 海岸发育196
二 海岸类型198
第四节河口地貌201
一 河口区的特征201
二 河口的动力特性与泥沙运动202
三 河口地貌发育204
四 河口三角洲206
第五节海岸沉积211
一 三角洲沉积211
二 海湾沉积213
三 泻湖沉积213
四 海峡沉积214
五 开阔海岸沉积214
第六节海岸地貌与生产建设214
一 港口和航道建设214
二 海涂的利用与围垦215
三 渔业的开发215
四 海底矿产的探采215
第十章气候地貌217
第一节气候地貌的分带性217
一 气候与外力作用的关系217
二 气候地貌的地带性219
第二节冰雪气候地貌220
一 冰川气候地貌220
二 冰缘气候地貌222
第三节湿润气候地貌223
一 温润气候地貌223
二 湿热气候地貌224
第四节 干旱气候地貌225
第五节 气候地貌的多代性226
第十一章构造地貌228
第一节地质构造地貌228
一 水平岩层构造地貌229
二 单斜构造地貌229
三 褶曲构造地貌230
四 穹窿构造地貌232
五 底辟构造地貌232
六 断层构造地貌233
七 岩浆岩构造地貌236
第二节大地构造地貌238
一 地壳运动类型与大地构造单元238
二 不同构造单元上的地貌表现240
三 新构造运动的地貌作用242
第三节大陆与海洋243
一 海底地貌244
二 海陆的分异249
三 大陆漂移、海底扩张与板块运动251
编后记254
1978《地貌学高等学校试用教材》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北京大学等六所大学地理系编 1978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高等学校试用教材 高等几何
- 1983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 高等学校试用教材 组织学
- 1979
-
- 高等学校试用教材 力学教程
- 1978
-
- 高等学校试用教材 力学
- 1979
-
- 高等学校试用教材 石油地质学
- 1979
-
- 高等学校试用教材 电工学
- 1983
-
- 高等学校试用教材 电磁学
- 1978
-
- 高等学校试用教材 传热学
- 1979.09 人民教育出版社
-
- 高等学校试用教材 高等几何
- 1983年03月第1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
- 高等学校试用教材 传热学
- 1980年04月第1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
- 高等学校试用教材 材料力学
- 1989.08 武汉市: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
- 高等学校试用教材 燃烧学
- 1980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 高等学校试用教材 电工学
- 1983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 高等学校试用教材 传热学
- 1980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 高等学校试用教材 高等数学 下
- 1978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