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学导论》求取 ⇩

1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化学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1

一、化学学的对象1

目录1

二、化学学的内容2

第二节 化学学的特征7

一、整体性7

二、理论性8

三、应用性9

四、边缘性11

一、认识职能12

第三节 化学学的职能12

二、方法职能13

三、社会职能15

第二章 化学对象论18

第一节 化学运动的特征18

一、化学运动同其它运动的差别18

二、化学运动同其它运动的联系19

第二节 化学对象的演化20

一、萌芽期的化学对象21

二、炼金期的化学对象22

三、医药期的化学对象25

四、确立期的化学对象27

五、形成期的化学对象29

第三节 化学科学的定义31

一、化学定义中的问题32

二、化学定义的尝试表述37

第四节 化学研究的物质客体40

一、原子核40

二、游离基(自由基)41

三、离子41

四、原子43

五、分子43

六、超分子体系45

第一节 生产职能47

第三章 化学职能论47

一、提高社会生产水平48

二、扩大资源利用范围48

三、提取制造重要材料49

四、满足生产多方需要51

第二节 经济职能52

一、经济发展的有力杠杆52

二、超前发展的重要作用53

第三节 政治职能54

一、战争物资的供应基地54

二、武器性能的改进手段55

三、军事决策的影响因素56

二、科学发现的认识工具58

一、科学发展的知识基础58

第四节 科学职能58

三、经验科学的理论基础59

第五节 哲学职能60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基础61

二、辩证唯物主义的批判武器62

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客观依据63

第六节 环境治理职能66

一、化学发展与环境治理66

二、化学治理环境的优势67

第四章 化学认识论69

第一节 化学认识中的主体和客体69

一、主体系统70

二、客体系统71

第二节 化学认识中的主客体关系71

一、实践关系72

二、制约关系73

三、转化关系74

四、主客体关系的演化75

第三节 化学认识的程序操作76

一、实验操作的产生77

二、实验操作的意义78

三、实验操作的要素79

四、实验操作的程序80

五、实验操作的类型及特点82

六、实验操作的局限83

七、精神操作84

第四节 化学认识的检验85

一、检验的标准85

二、检验的复杂性86

三、化学认识的确证87

四、化学检验的发展90

第五章 化学方法论94

第一节 化学方法的职能94

一、推动化学发展的手段94

二、促进化学教育改革的途径99

三、联结化学和哲学的纽带101

一、化学发现方法的运用102

第二节 化学方法的运用102

二、化学检验方法的运用106

三、化学发展逻辑方法的运用108

第三节 化学方法的演化112

一、思辨方法阶段112

二、准实验方法阶段113

三、经验方法阶段114

四、理论方法阶段115

五、综合方法阶段119

第六章 化学分类论124

第一节 化学分类的原则124

三、子项不相容原则125

一、同一性原则125

二、相称性原则125

四、层次性原则126

第二节 化学物质的分类126

一、化学粒子的分类127

二、化学元素的分类128

三、化合物的分类130

四、化学试剂的分类133

五、化学物质的多维分类136

第三节 化学反应的分类137

一、以反应形式进行的分类137

二、以反应中电子得失进行的分类137

四、以反应中其它特征进行的分类139

三、以反应中化学粒子特征进行的分类139

第四节 化学学科的分类140

一、传统分类的方法140

二、现代分类的尝试141

第五节 化学发现的分类144

一、常规认识进程的发现145

二、非常规认识进程的发现146

三、综合认识进程的发现147

第七章 化学概念论149

第一节 概念群150

一、概念群与主导概念150

三、概念群的结构层次性151

二、概念群的相对稳定性151

第二节 化学的前科学概念群152

一、前科学概念群的形成152

二、前科学概念群的特点153

第三节 化学的初级理性概念群154

一、非科学概念群的形成154

二、科学概念群的建立155

三、初级理性概念群及其特点156

第四节 化学的高级理性概念群156

一、19世纪化学概念群的变革156

第五节 化学的系统理性概念群159

一、系统理性概念群的建立159

二、高级理性概念群及其特点159

二、系统理性概念群的特点163

第八章 化学结构论165

第一节 化学结构概念的演化165

一、经典化学结构概念的提出166

二、现代化学结构概念基础的形成167

第二节 现代化学结构概念169

一、现代化学结构理论的形成169

二、现代化学结构概念的实质171

第三节 化学结构与化学过程的统174

一、化学结构与化学过程的本质联系174

二、结构、过程与功能的相互联系176

一、结构观念的广泛影响178

第四节 化学结构观念的作用178

二、结构观念的方法论意义180

第九章 化学亲合论182

第一节 亲合观的历史渊源183

一、亲合观与爱憎说184

二、亲合观与原子论185

三、亲合观与原性说186

第二节 机体论的亲合观187

一、炼金术中的亲合观187

二、欧洲中世纪的亲合观189

三、三要素说中的亲合观191

第三节 机械论的亲合观193

一、波义耳和牛顿的亲合观194

二、燃素说和氧化说中的亲合观195

三、原子分子论中的亲合观197

第四节 电力论的亲合观199

一、电化二元论的亲合观200

二、基团、核团说中的亲合观201

三、原子价、化学键与亲合观203

第五节 统计性的亲合观204

一、反应热的亲合观204

二、自由能的亲合观206

三、不可逆过程热力学的亲合观207

二、从组成、结构、实体到性质的思想发展210

一、从性质到实体的思想发展210

第六节 亲合观与化学思想发展210

三、从过程、实体到性质的思想发展211

第十章 化学过程论214

第一节 化学过程与过程215

一、化学过程的化学解和哲学解215

二、过程的本质221

第二节 化学过程与状态227

一、状态的涵义227

二、状态的变化——化学过程228

第三节 化学过程与时间231

一、化学过程与时间间隔231

二、化学过程与时间的方向性233

第四节 化学过程的认识方法235

一、通过静态认识过程的方法236

二、通过动态认识过程的方法238

第十一章 化学时空论241

第一节 自然科学中的时空概念241

一、古代的时空概念241

二、牛顿的时空概念242

三、爱因斯坦的时空概念244

四、普里戈金的时空概念245

第二节 化学时空概念的发展248

一、化学空间概念的发展249

二、化学时间概念的发展251

三、化学时空概念在化学进化中的发展256

一、化学时空的本质257

第三节 化学时空的特点与量度257

二、化学时空的度量262

第十二章 化学前沿论266

二、化学反应动力学267

二、化学文化的性质267

第一节 化学前沿的现状267

一、量子化学267

三、合成化学与催化科学268

四、现代分析化学269

五、生命过程的化学270

六、宇宙化学与星际化学271

第二节 化学前沿发展的途径271

一、解决理论与实验的矛盾271

二、处理理论自身潜在的逻辑困难272

三、寻求多种科学理论的统一273

四、运用假说做出试探性解答275

五、通过移植促进化学前沿发展276

第三节 化学前沿发展的动力278

一、社会发展的需求278

二、开拓新兴学术领域的需要279

三、事实、理论、方法间的互动280

第四节 化学前沿发展的趋势282

一、沿着物质结构层次双向探索282

三、向应用性和综合性方向发展283

二、在运动形式交叉领域开拓283

第十三章 化学革命论285

一、化学革命的概念285

第一节 化学革命的实质285

二、化学革命的性质288

三、化学革命的特征与判据288

第二节 化学革命的动因289

一、化学发展系统及其三要素290

二、化学理论的主体作用292

三、化学思维的转折建构作用294

第三节 化学革命的模式295

一、“陀螺型”化学发展模式296

二、“复式”化学革命模式297

三、主动和从动的化学革命类型300

一、化学革命探索的沿革302

第四节 历史上的化学革命302

二、化学革命的辨析305

三、两次化学革命的界定307

第五节 未来化学革命的展望311

一、未来化学革命的标志311

二、现代化学发展中的革命因素312

第十四章 化学发展论314

第一节 化学发展的结构模式314

一、化学的逻辑结构模式315

二、化学的动力学结构模式317

三、化学的社会文化结构模式320

一、化学系统内部的矛盾运动323

第二节 化学发展动力323

二、化学系统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326

三、化学发展内外因素的契合机制329

第三节 化学发展分期331

一、化学发展分期的原则331

二、化学发展分期的尝试333

第十五章 化学经济论337

第一节 化学经济的对象337

一、化学经济的特点和内容337

二、化学经济的微观研究339

三、化学经济的宏观研究342

一、几个化学史上的案例346

第二节 化学与经济的联系346

二、化学与经济的互动349

三、经济发展中科技贡献度的估算351

第三节 化学研究的经济效果评价354

一、评价的前提354

二、评价的方法357

第十六章 化学文化论361

第一节 化学文化的界定361

一、化学文化的内涵362

一、化学文化的发展特点370

第二节 化学文化的流动370

二、化学文化的组织371

三、化学文化的传播375

四、化学文化的迁移379

第三节 化学文化的社会融合380

一、化学文化的分化与整合381

二、化学文化的社会化382

三、化学文化的社会功能386

第四节 化学文化的价值判断391

一、化学批判的缘起392

二、合理性辩护395

三、化学家的历史责任398

第十七章 化学人才论400

第一节 化学人才的分类401

一、理论化学人才401

二、应用化学人才404

三、两栖化学人才406

第二节 化学人才的素质408

一、高度的事业心和进取心408

二、勤奋努力和百折不挠409

三、丰富的想象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411

四、强烈的好奇心412

五、具有创造性的实验能力413

二、新生产力的开拓者415

一、精神和物质财富的生产者415

第三节 化学人才的作用415

三、经济发展的促进者418

四、知识的继承者和创造者421

第四节 化学人才的成长422

一、一贯师承422

二、优势选择423

三、勤奋自学424

第十八章 美国化学发展论428

第一节 英国化学的移植428

一、牛顿哲学的影响429

二、苏格兰的化学传统430

三、英国化学家的移入433

第二节 早期的实用化学特征435

一、“史立曼”的化学传播436

二、实用化学教育的兴起437

三、实用化学特征的形成438

第三节 振兴美国化学的途径439

一、第二代化学家的培养440

二、理论化学研究的起步441

三、国际学术交流的加强442

第四节 美国化学优势地位的确立443

一、自力更生的化学教育体系443

二、里查兹在基础研究领域的突破447

三、战争契机的利用448

四、路易斯学派的进一步推动450

五、美国化学的领先发展452

第十九章 西欧化学发展论457

第一节 英国化学的发展457

一、英国化学的思想基础457

二、英国化学的发展阶段460

三、英国化学的传统464

第二节 法国化学的发展466

一、法国化学的思想基础466

二、法国化学的发展阶段468

三、法国化学的传统471

第三节 德国化学的发展474

一、德国化学的思想基础474

二、德国化学的发展阶段475

三、德国化学的传统479

第二十章 苏联化学发展论482

第一节 俄罗斯化学的基础483

一、彼得堡科学院的创立483

二、高等化学教育的开展483

三、化学家队伍的形成484

第二节 苏联早期化学的特征485

一、广泛建立研究机构486

二、密切联系生产实际487

三、积极开展理论研究488

四、错误推行极“左”批判489

一、努力纠正极“左”偏向492

第三节 苏联近期化学的发展措施492

二、大力加强国际交流493

三、强调面向国民经济494

第四节 苏联现代化学的全面进展495

一、无机化学496

二、有机化学499

三、分析化学502

四、高分子化学504

五、量子化学506

第一节 日本化学的开创与振兴509

一、西方化学的引进509

第二十一章 日本化学发展论509

二、化学专业学校的创立510

三、化学研究的组织化与现代化513

第二节 日本战后化学工业的复兴516

一、优先发展化肥工业517

二、转换产业结构518

三、转换基础原料520

四、采取多种奖励措施523

第三节 复兴的社会因素524

一、朝鲜战争的契机525

二、发达的教育基础527

三、国际国内有利因素的综合529

一、公害多发问题530

第四节 增长中的危机与对策530

二、资源短缺问题534

三、基础研究薄弱问题535

第五节 未来的任务和动向541

一、主要任务541

二、未来动向543

第二十二章 中国化学发展论548

第一节 领先于世界的中国古代化学548

一、主要的化学成就548

二、大一统封建制提供的环境555

第二节 发展迟缓的中国近代化学557

一、实用化学的输入557

二、理论知识的引进558

三、化学教育的传播560

四、学术组织的推动561

五、多种因素的阻滞563

第三节 蓬勃发展的中国现代化学570

一、迅速发展的15年571

二、动荡不定的10年573

三、复兴腾飞的15年574

第四节 方兴未艾的中国化学哲学575

一、初步的基础(50年代至60年代前期)578

二、一度的偏向(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前期)580

三、迅速的发展(70年代末期以来)580

四、尚待探讨的问题584

1992《化学学导论》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廖正衡等编著 1992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化学原理导论(1984 PDF版)
化学原理导论
1984 北京:科学出版社
材料化学导论(1997 PDF版)
材料化学导论
1997
文化诗学导论(2020 PDF版)
文化诗学导论
2020
地质化学导论(1992 PDF版)
地质化学导论
1992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化学计量学导论(1991 PDF版)
化学计量学导论
1991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理论电化学导论(1988 PDF版)
理论电化学导论
1988 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
文化哲学导论(1999 PDF版)
文化哲学导论
1999 北京:法律出版社
能源化学导论(1989 PDF版)
能源化学导论
1989 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生物化学导论(1975 PDF版)
生物化学导论
1975 北京:科学出版社
氢化物化学导论(1959 PDF版)
氢化物化学导论
1959 北京:科学出版社
化学动力学导论(1982 PDF版)
化学动力学导论
1982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辐射化学导论(1985 PDF版)
辐射化学导论
1985 北京:原子能出版社
化学热力学导论(1963 PDF版)
化学热力学导论
1963 北京:科学出版社
多酸化学导论(1998 PDF版)
多酸化学导论
1998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杂环化学导论(1992 PDF版)
杂环化学导论
1992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