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学》求取 ⇩

第一章绪论1

第一节工资学的研究对象1

一、工资理论的演变1

二、工资学的研究对象3

三、工资学的研究内容4

四、工资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6

第二节工资学的任务10

一、工资学的理论任务10

二、工资学的实践任务11

第三节工资学的研究方法12

一、工资学的方法论基础12

二、工资学的具体研究方法13

第二章中国工资制度的演变15

第一节旧中国的工资制度15

一、旧中国工资制度概述15

二、旧中国企业的工资制度17

三、旧中国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工资制度19

四、解放区的分配制度20

第二节体制改革前工资制度的沿革20

一、建国初期的工资制度20

二、第一次全国性工资改革21

三、第二次全国性工资改革24

四、1958—1978年局部调整和试点28

第三节体制改革后工资制度的改革29

一、对工资制度的调整和改革尝试30

二、第三次全国性工资改革34

三、城镇集体企业、乡镇集体企业的工资制度36

四、党的十四大和全国人大八届一次会议后的工资改革37

第三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分配结构39

第一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分配结构39

一、历史上分配方式的演变39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个人收入分配格局41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分配结构产生的条件和发展趋势49

第二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按劳分配52

一、按劳分配思想的由来和发展52

二、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55

三、按劳分配原则的精神实质和前提58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按劳分配的特点60

第四章劳动及其计量66

第一节劳动的分类66

一、按劳动的形态进行分类66

二、按劳动的复杂程度分类68

三、按劳动能力消耗的形式分类68

四、按劳动的质和量分类69

第二节劳动的结构71

一、劳动的数量和质量71

二、劳动质量与劳动数量的换算71

三、价值量是劳动量的一种存在形式73

四、劳动的系统结构74

第三节劳动量的测定技术75

一、直接测定劳动量的技术76

二、劳动量的间接测定78

第五章岗位劳动评价的原理和方法83

第一节岗位劳动评价原理83

一、什么是岗位劳动评价83

二、岗位劳动评价的基本原理85

三、岗位测评的主要方法93

四、岗位测评的作用和意义94

第二节岗位测评的准备95

一、组织与思想准备95

二、现场测定准备工作96

三、数据处理准备97

第三节岗位测评指标与标准98

一、岗位测评评价指标98

二、岗位测评评价标准98

第四节岗位测评主要指标的实测99

一、确定所测的代表性岗位,选出测评对比参照体系99

二、制定岗位工作日写实计划100

三、对不同工种岗位的测评方法101

四、测评与写实的主要内容103

五、统计分析106

第五节岗位分类与归级109

一、评委会综合评审109

二、对岗位进行分类110

三、岗位归级110

四、职代会讨论评议111

第六章工资决定理论113

第一节工资的本质、构成和功能113

一、工资的本质113

二、工资的构成115

三、工资的功能117

第二节早期的工资决定理论121

一、最低生活维持费工资理论121

二、工资基金论124

第三节当前流行的工资决定理论126

一、边际生产力工资理论126

二、均衡价格工资理论128

第四节劳资集体谈判工资理论130

一、劳资集体谈判决定工资130

二、工会在相对工资决定中的作用132

三、工会对工资影响的经济评价133

第七章工资水平的决定因素136

第一节工资水平的一般决定因素136

一、工资水平的含义136

二、工资水平的一般决定因素138

第二节宏观工资水平的决定因素140

一、产品经济中宏观工资水平的决定因素140

二、商品经济中工资水平的决定因素143

第三节企业工资水平的决定因素144

一、企业劳动生产率和生产经营状况144

二、大企业的工资优势144

三、宏观政策的影响145

四、劳资双方协商谈判145

第四节职工个人工资的决定因素145

一、人力资本146

二、劳动能力146

三、劳动贡献147

四、工作条件147

第五节工资决定的方法147

一、单独协商147

二、集体协商148

三、工资仲裁148

四、最低工资法149

五、政府法令151

第六节工资水平与物价水平152

一、货币工资水平与实际工资水平152

二、工资与物价相互作用153

三、工资与物价关系对策选择154

第八章工资差别158

第一节产业之间、地区之间的工资差别158

一、产业之间的工资差别158

二、地区之间的工资差别162

第二节职业之间的工资差别164

一、补偿性工资差别165

二、非补偿性工资差别169

三、非竞争性阶层之间的工资差别170

第三节各类人员之间的工资差别172

一、不同年龄职工的工资差别172

二、简单劳动者与复杂劳动者的工资差别174

三、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工资差别175

四、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的工资差别177

五、一、二、三线职工的工资差别182

六、不同性别职工的工资差别184

第九章基本工资制度187

第一节基本工资制度概述187

一、基本工资制度的性质187

二、制定基本工资制度的方法188

第二节等级工资制189

一、技术等级工资制189

二、职务等级工资制195

三、传统的等级工资制的弊端199

第三节岗位工资制200

一、岗位工资制的形式201

二、岗位工资制的特点202

三、岗位工资制的制定202

第四节结构工资制203

一、结构工资制的构成203

二、结构工资制的特点204

三、结构工资制的制定205

四、结构工资制的完善207

第五节岗位技能工资制208

一、岗位技能工资制的特点208

二、岗位技能工资制的构成208

三、岗位技能工资标准的确定210

四、岗位技能工资制的套改210

第六节工资晋级213

一、改革工资晋级制度的必要性213

二、改革工资晋级制度的基本要求214

三、工资晋级的形式214

四、完善工资晋级机制217

第十章工资形式219

第一节工资形式及其选择219

一、工资形式的含义和种类219

二、如何选择工资形式220

第二节计时工资制221

一、计时工资制的特点221

二、计时工资制的种类和计算方法223

三、计时工资制的局限及其完善225

第三节计件工资制227

一、计件工资制的特点和作用227

二、计件工资制的适用范围和条件230

三、计件工资制的组成232

四、计件工资制的具体形式234

五、计件工资制的支付239

六、计件工资制的管理241

第四节浮动工资制242

一、浮动工资制的性质242

二、浮动工资制的作用243

三、浮动工资制的适用范围和浮动方法244

第五节定额工资制245

一、定额工资制的内容245

二、定额工资制的作用247

三、定额工资制的具体形式248

第六节提成工资制249

一、提成工资制的性质249

二、提成工资制的形式和提取办法250

三、提成工资制的适用范围251

第七节奖金制度252

一、奖金的性质和特点252

二、奖励的形式和条件254

三、奖金的来源和分配257

第八节津贴制度258

一、津贴的性质、特点和作用258

二、津贴的种类259

三、津贴制度的制定261

第十一章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工资制度263

第一节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职工收入的特点263

一、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职工收入的来源263

二、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资增长的衡量尺度264

三、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职工劳动特点与收入分配265

第二节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的结构工资制267

一、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结构工资制的实施267

二、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结构工资制的成效269

三、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结构工资制存在的问题269

第三节国家机关公务员的职级工资制275

一、国家机关公务员职级工资制的构成275

二、国家机关公务员职务工资和级别工资的关系276

三、国家机关公务员职级工资制增加工资的机制277

四、国家机关公务员的津贴制度和奖金制度277

五、国家机关公务员职级工资制的特点和优点278

第四节事业单位的工资制度282

一、建立适合各类事业单位特点的工资制度282

二、事业单位工资制度的基本框架283

三、各类事业单位工资制度的主要内容285

第十二章国家对企业的工资分配289

第一节工效挂钩的必要性和基本特征289

一、工效挂资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290

二、工效挂钩适应现阶段的经济运行体制293

三、工效挂钩的特点297

第二节工效挂钩的基本模式和主要政策300

一、工效挂钩工资总额基数的核定301

二、工效挂钩经济效益指标的选择及其基数的核定303

三、工效挂钩浮动比例的确定306

四、工效挂钩中的有关政策307

第三节工效挂钩的多种形式308

一、地区、部门、行业总挂钩和企业挂钩308

二、同价值量指标挂钩和同实物量指标挂钩309

三、“总挂总提”、“总挂分提”和“分挂分提”320

四、系数式挂钩和工资含量包干式挂钩320

第四节工效挂钩的完善与发展321

一、工效挂钩的成效321

二、工效挂钩的问题323

三、工效挂钩的完善与发展325

第十三章租赁企业、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内资私营企业的工资制度329

第一节国有租赁企业和城镇集体企业的工资制度329

一、国有租赁企业的工资制度329

二、城市集体企业的工资制度331

第二节乡镇集体企业的工资制度335

一、乡镇集体企业职工劳动报酬的特点335

二、乡镇集体企业职工工资的形式335

三、加强对乡镇集体企业工资制度的管理337

第三节外商投资企业的工资制度338

一、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中方职工工资的性质338

二、中外合资、中外合作企业工资的确定与管理340

三、外商独资企业的工资制度344

第四节内资私营企业的工资制度346

一、内资私营企业的工资分配346

二、加强对内资私营企业的工资管理347

第十四章(特章)农民和个体经济的收入349

第一节农民的收入349

一、农民劳动报酬的一般特点349

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农民的劳动报酬350

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民劳动报酬的变革351

第二节个体经济收入的性质352

一、个体经济的特点及政策含义353

二、个体经济收入的性质353

三、个体经济收入的构成354

四、个体经济收入的变动规律355

第三节当前个体经济收入中存在的问题和调节356

一、目前我国个体经济收入中存在的问题356

二、国家对个体经济收入的调节与限制357

第十五章社会收入分配公平问题358

第一节公平与效率的关系358

一、公平的含义358

二、效率的含义363

三、公平与效率的关系363

第二节社会收入分配不公的根源366

一、社会收入分配不公的表现366

二、社会收入分配不公的根源368

第三节社会收入分配不公的调节372

一、社会收入分配不公的危害372

二、解决社会收入分配不公的对策372

第十六章工资管理体制375

第一节工资管理和工资管理体制375

一、工资管理的内容375

二、工资管理体制的含义376

第二节工资宏观管理的必要性和原则376

一、工资宏观管理的必要性377

二、工资宏观管理的基本原则378

第三节工资宏观决策379

一、工资宏观决策的对象379

二、工资宏观决策需要考虑的因素381

三、工资宏观决策的程序382

四、工资统计是工资宏观决策的基础383

第四节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下的工资管理体制383

一、统一领导的以大行政区为主的工资管理体制384

二、中央集中统一的工资管理体制386

三、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下工资管理体制的弊端388

第五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工资管理体制389

一、党的十四大前工资管理体制的改革389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企业工资改革的目标模式395

三、实现企业工资改革目标模式的条件397

第十七章国家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内部的工资管理400

第一节工资微观管理的基本内容和意义400

一、工资微观管理的任务400

二、工资微观管理的内容401

三、工资微观管理的意义403

第二节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内部的工资管理404

一、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资管理的范围404

二、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内部工资管理的任务404

三、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资的日常管理工作405

第三节企业内部的工资管理406

一、企业内部工资管理的任务和意义406

二、企业内部工资分配决策408

三、企业内部的分层次分配411

四、切实做好企业内部分配的基础工作415

第四节工资基金管理417

一、加强工资基金管理的意义417

二、工资基金管理的范围和内容419

三、工资基金管理的原则和方法420

四、《工资基金手册》管理和使用办法421

五、工资基金的统计分析422

第十八章工资支付425

第一节新招收工人的工资待遇425

一、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新招收工人的工资待遇425

二、企业新招收工人的工资(生活费)待遇426

第二节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的工资待遇427

一、分配到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大中专毕业生的工资待遇428

二、分配到企业的大中专毕业生的工资待遇429

第三节军队转业干部、复员退伍军人的工资待遇432

一、分配到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转业、复员退伍军人的工资待遇432

二、分配到企业的复员、转业、退伍军人的工资待遇434

第四节职工调动工作后的工资待遇435

一、职工调动工作后的工资待遇436

二、职工调动后变动了职务的工资确定436

第五节受处分人员的工资处理437

一、受行政纪律处分人员的工资待遇437

二、被收容审查、被羁押人员的工资处理438

三、被收容劳动教养的工作人员在教养期间的生活待遇问题439

四、工作人员被判处管制、拘役和被判处刑罚宣告缓行后的工资处理439

第六节特殊情况下的工资支付440

一、病假工资441

二、探亲假工资442

三、事假工资442

四、加班加点工资442

五、附加工资444

六、保留工资444

七、补差工资444

八、停薪留职445

九、补发工资446

第十九章(附章)外国工资制度简介447

第一节外国工资的构成及其确定的依据447

一、外国工资的构成447

二、外国工资等级及工资标准的确定452

第二节外国企业工资支付的原则及影响工资水平的因素455

一、外国企业工资支付的原则455

二、外国企业确定工资时的影响因素456

第三节外国企业几种新的灵活的工资制度457

一、职能工资制457

二、半浮动工资制457

三、超时津贴458

四、工资加红花制458

五、工效挂钩459

1993《工资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赵文祥主编 1993 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