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求取 ⇩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什么是哲学1

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1

二、哲学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与总结2

三、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3

第二节 哲学的基本问题4

一、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4

二、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5

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7

四、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9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12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条件12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发展中的革命变革14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点16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20

第四节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和方法21

一、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21

二、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24

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25

第一节 物质25

一、物质是客观实在25

二、物质与物质形态的关系27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概念的意义29

第二节 意识30

一、意识的起源30

二、意识的本质34

三、意识的作用38

四、人工智能40

第三节 世界统一于物质43

一、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43

二、世界统一于物质的科学证明45

三、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哲学证明46

第三章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49

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49

一、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49

二、联系的多样性、条件性51

三、普遍联系和系统论55

第二节 物质世界的永恒发展58

一、事物的相互联系构成运动58

二、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59

三、时间、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65

四、物质世界运动的规律性69

第三节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70

一、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70

二、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72

三、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74

第四章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77

第一节 对立统一规律77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77

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80

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85

第二节 质量互变规律92

一、质、量、度92

二、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95

三、质量互变的普遍性和复杂性97

第三节 否定之否定规律101

一、肯定和否定101

二、否定之否定104

三、否定之否定的普遍性和特殊性108

四、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110

第五章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113

第一节 本质和现象113

一、本质和现象的含义113

二、本质和现象的辩证关系114

三、本质和现象原理的方法论意义115

第二节 内容和形式117

一、内容和形式的含义117

二、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117

三、内容和形式原理的方法论意义119

第三节 结构和功能121

一、结构和功能的含义与特点121

二、结构和功能的辩证关系123

三、结构和功能原理的方法论意义125

第四节 原因和结果126

一、原因和结果及其客观普遍性126

二、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127

三、因果联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129

第五节 必须性和偶然性130

一、必须性和偶然性的含义130

二、必然和偶然的辩证关系131

三、必须性和偶然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133

第六节 可能性和现实性134

一、可能性和现实性的含义134

二、可能和现实的辩证关系137

三、可能性和现实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138

第六章 社会和自然140

第一节 社会和自然的对立统一关系140

一、劳动是社会形成、存在和发展的基础140

二、社会历史的主体和客体147

第二节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151

一、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在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作用151

二、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力量155

第三节 人类社会是有规律的客观过程156

一、社会发展的规律及其客观性156

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和人的活动的自觉性160

第四节 唯物史观是关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162

一、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根本对立162

二、唯物史观的创立是历史观的伟大变革164

第七章 社会结构167

第一节 社会的经济结构167

一、社会的系统性和结构性167

二、社会经济结构及其特征169

三、经济结构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177

第二节 社会的政治结构和文化结构179

一、社会政治结构及其特征179

二、社会文化结构及其特征182

三、社会的政治结构、文化结构对经济结构的作用183

第三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结构185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结构及其特征185

二、社会主义社会诸结构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作用187

第八章 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189

第一节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189

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189

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192

三、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194

第二节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198

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198

二、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200

三、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202

第三节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改革203

一、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203

二、社会主义改革207

第九章 阶级 国家 革命212

第一节 阶级和阶级斗争212

一、阶级的起源和实质212

二、阶级斗争及其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216

第二节 国家219

一、国家的起源、实质和职能219

二、国家的类型和形式221

第三节 社会革命223

一、社会革命的实质和作用223

二、社会革命的根源和条件225

三、革命的类型和形式226

第四节 阶级社会向无阶级社会的过渡229

一、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229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231

三、阶级的消灭和国家的消亡234

第十章 社会意识237

第一节 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237

一、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237

二、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240

三、社会意识的反作用243

第二节 社会意识的构成245

一、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245

二、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248

三、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和非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250

第三节 社会意识形态诸形式263

一、社会意识形态诸形式的特点和作用253

二、社会意识形态诸形式之间的相互区别与联系260

第十一章 人的本质、价值和历史作用264

第一节 人的本质和价值264

一、人的本质264

二、人的价值268

三、人生观与价值观271

第二节 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作用274

一、在谁是历史创造者问题上两种历史观的根本对立274

二、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280

第三节 个人的历史作用284

一、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284

二、个人和群众的关系287

三、群众、阶级、政党和领袖的关系290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292

第十二章 认识与实践294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294

一、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对立295

二、唯物主义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根本对立297

三、马克思主义的反映论与旧唯物主义的反映论的原则区别300

第二节 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302

一、实践的实质、特征和形式302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307

三、认识的主体和认识的客体及其相互关系311

第三节 认识的辩证运动317

一、从实践到认识317

二、从认识到实践322

三、认识的多次反复和无限发展324

四、党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325

第十三章 真理327

第一节 真理及其价值327

一、客观真理327

二、真理的价值330

第二节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332

一、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333

二、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334

第三节 真理和谬误338

一、真理和谬误的对立统一关系338

二、坚持真理,修理错误340

第四节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342

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342

二、实践标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343

三、逻辑证明的作用344

第五节 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思想路线346

第十四章 社会进步和人类解放348

第一节 社会进步和社会文明348

一、社会进步348

二、社会文明352

三、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355

第二节 人类解放和共产主义357

一、人类的解放358

二、共产主义制度的实现是历史的必然361

三、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364

199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陶德麟主编 1991 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公共关系学通论(1992 PDF版)
公共关系学通论
1992 北京: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986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986 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989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989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989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989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999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999 北京:北京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990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990 北京:学苑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993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993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997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997 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981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981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983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983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984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984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987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987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999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999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