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幻象研究 现代美学导论》
作者 | 王杰著(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编者 |
---|---|
出版 |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289 |
出版时间 | 1995(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563321047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535000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引言1
第一章 导论5
一、两种美学意识形态的基本对立5
二、问题、概念与理论方法18
第一部分:现代人文科学视野中的审美幻象问题第二章 审美幻象问题与心理学解释28
一、审美幻象问题的产生28
二、弗洛伊德心理学的解释30
三、对精神分析的评价34
四、拉康的“镜像阶段”理论38
五、心理学研究是有限的40
第三章 审美交流:可能性与媒介42
一、人类学方法:交流的可能性与前提43
二、交流媒介:对象化理论47
三、意识形态理论与方法50
第四章 关于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的中国特色问题56
一、马克思主义美学问题的历史哲学基础56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问题”59
三、当代中国美学问题的特殊性62
第二部分:墨杜萨的目光/审美需要的历史生成第五章 高高挂起的欲望:审美需要的社会因素和历史因素72
一、审美活动的三维划分73
二、审美需要:欲望的对象化理论77
三、社会性创伤:缺失与激情84
四、文化创伤及其审美修复93
第六章 欲望与意识形态:关于审美需要二重性的理论分析99
一、幻象与形象:欲望的表达100
二、欲望的分裂和冲突104
三、审美交流:欲望冲突的暂时性解决109
第七章 剩余快感与“美的规律”114
第三部分:卡桑德拉的悲哀/审美变形的文化原则第八章 审美变形:现实关系的审美转换128
一、审美幻象与艺术变形129
二、审美变形的历史形态132
三、崇高美学:解剖现实关系137
第九章 图像的二重性及其魔力142
一、图像的二重性142
二、图象与仪式149
三、欲望戏剧中视点的位移157
第十章 文字创造的世界166
一、造型艺术与抒情诗的一致性167
二、隐喻和叙事187
第十一章:影像与基源性幻象204
一、影像是什么?204
二、声像、时间性与现实关系214
三、审美崇拜解体之后225
第四部分:女娲的回声/审美交流的价值导向第十二章 审美变形机制的多重叠合243
一、寻找母亲的仪式245
二、“韵”的学理根据257
第十三章 余韵:一种优美化的崇高267
一、作为交流媒介的崇高概念269
二、韵:现实关系的优美化272
三、余韵:聆听世界275
附录之一:谢冕教授的评阅书280
附录之二:蒋孔阳、吴中杰教授的评阅书281
附录之三:刘纲纪教授的评阅书282
附录之四:王世德教授的评阅书283
后记285
1995《审美幻象研究 现代美学导论》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王杰著(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1995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审美学导论
- 1989 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
- 现代美国文学研究
- 1980 山东大学美国现代文学研究所
-
- 审美心理学导引
- 1988 成都: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出版社
-
- 审美学通论
- 1990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
- 审计资料汇编 1986
- 1987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 英美现代化研究
- 1995 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
- 美学导论
- 1999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 中国当代审美文化研究
- 1997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 现代电影美学导论
- 1987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
- 审美经验现象学 上
- 1996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
- 当代美国的“显学” 美国现代中国学研究
- 1995 北京:人民出版社
-
- 现代市场的美学冲击 企业审美文化论
- 1996 北京:人民出版社
-
- 审美经验现象学
- 1992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
- 审美过程研究 又名,阅读活动 审美响应理论
- 1988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 敦煌民间文学
- 1994 联经出版事业公司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