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元件设计》
作者 | 林有钦,罗玉林编译 编者 |
---|---|
出版 | 全华科技图书股份有限公司 |
参考页数 | 660 |
出版时间 | 1976(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无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492351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1基本原理1
1-1静力平衡2
1-2工程材料2
1-3拉应力及压应力3
1-4 SI单位的拉力与压力5
1-5力与质量6
1-6拉力与压力之静不定问题7
1-7重心8
1-8梁之弯曲10
1-9惯性矩12
1-10惯性矩的轴转换14
1-11重叠原理16
1-12附加的梁方程式17
1-13梁之挠曲19
1-14 铸件上肋之效应25
1-15剪应力26
1-16梁之横向剪应力27
1-17剪力图和弯矩图31
1-18细长压缩构件或柱34
1-19任意已知方向的应力37
1-20莫耳圆38
1-21两方向之应力与变形42
1-22由剪应力引起之梁挠曲43
1-23圣维南原理43
参考资料45
习题45
2工作应用71
2-1应力-应变图72
2-2破坏型式:延性材料及脆性材料74
2-3受稳定应力作用之延性材料75
2-4 破坏之最大剪应力理论75
2-5两方向之法缐应力76
2-6 Mises-Hencky或扭变能原理78
2-7材料之疲劳限79
2-8影响疲劳强度的因数80
2-9形状突变所产生的应力集中82
2-10应力集中因数84
2-11完全逆向应力之延性材料92
2-12稳定及交变应力之延性材料。修正之Goodman图93
2-13应力集中之敏感性96
2-14 使用破裂之解释96
2-15稳定负荷下之脆性材料97
2-16变动负荷之脆性材料99
2-17有限寿命之承载负荷99
2-18疲劳破坏曲缐101
2-19 Miner方程式103
2-20由短时间试验所决定的疲劳寿命105
2-21 安全因数106
2-22修正之Goodman图之另一形式107
参考资料107
习题108
3轴121
3-1圆形轴之扭转122
3-2传动功率126
3-3最大静剪应力129
3-4ASME之传动轴设计法规130
3-5负荷变动时之最大剪应力理论131
3-6轴之Mises-Hencky理论133
3-7键134
3-8应力集中137
3-9联结器139
3-10二平面内之弯矩负荷140
3-11三支点上之轴142
3-12曲柄轴144
3-13 转动轴之临界速率146
3-14不均匀直径轴之挠曲147
3-15 由弹性能求轴之斜率149
3-16非圆形轴之扭转150
3-17宽矩形杆之扭转151
3-18一般矩形杆之扭转152
3-19复合断面154
3-20薄壁管155
3-21 用于轴之材料157
参考资料158
习题158
4弹簧175
4-1螺旋弹簧176
4-2弹簧材料之性质180
4-3热作成形弹簧182
4-4 静负荷下最小材料体积之螺旋弹簧183
4-5螺旋弹簧之最佳设计186
4-6弹簧疲劳189
4-7波动负荷之设计190
4-8压缩弹簧之挫曲193
4-9螺旋弹簧之振动或颤动193
4-10商用公差196
4-11压缩弹簧之端圈效应196
4-12 螺旋拉力弹簧196
4-13矩形缐之螺旋弹簧198
4-14 扭转负荷之弹簧199
4-15板片弹簧201
4-16弹簧之能量储存203
4-17圆锥形弹簧205
4-18橡胶弹簧206
参考资料211
习题211
5螺旋219
5-1螺纹种类219
5-2标准螺纹223
5-3统一螺纹224
5-4 美国国家螺纹225
5-5标识符号225
5-6 SI螺纹226
5-7初应力之效应227
5-8外加设计考虑事项230
5-9动力螺旋232
5-10产生预定钳夹力量所需之扭矩237
5-11螺旋的摩擦238
5-12应力集中238
5-13锁紧螺帽240
5-14材料及制造方法241
5-15冲击负荷之应力242
5-16松弛244
参考资料244
习题244
6带、离合器、制动器及链249
6-1V型皮带250
6-2 V型皮带传动轴之中心距离252
6-3 V型皮带之疲劳254
6-4 其他型式皮带261
6-5圆盘离合器262
6-6圆盘制动器265
6-7圆锥离合器265
6-8带制动器267
6-9具有短枕块之枢轴制动器270
6-10具有长枕块之枢轴制动器270
6-11枢轴对称枕块制动器276
6-12衬料压力278
6-13 制动器之发热278
6-14 滚子链279
6-15 滚子链之马力容量280
6-16滚子链的伤损284
6-17滚子链之润滑284
6-18多边形作用285
6-19无声链285
参考资料286
习题286
7熔接及铆接297
7-1熔接制造298
7-2融合熔接299
7-3融合熔接之强度299
7-4 偏心负荷熔接——静负荷301
7-5熔接的应力集中305
7-6残留应力——熔接性306
7-7电焊条307
7-8变动负荷之设计309
7-9电阻熔接310
7-10 其他种类之熔接312
7-11软焊及硬焊312
7-12炉热硬焊314
7-13 中心负荷之铆接315
7-14铆钉之应力316
7-15圆壳之应力316
7-16偏心负荷之铆接319
7-17瞬时旋转中心322
7-18黏着剂324
参考资料325
习题325
8润滑333
8-1黏度与牛顿定律334
8-2伯屈夫轴承方程式336
8-3承受负荷之颈轴承338
8-4颈轴承之负荷与摩擦曲缐339
8-5摩擦动力损失345
8-6自冷轴承之动力损失345
8-7油膜温度与最小油膜厚度设计348
8-8黏度之测定350
8-9黏度指数354
8-10 Zn/p曲缐355
8-11 轴承材料356
8-12轴承负荷360
8-13轴承结构360
8-14间隙及油槽361
8-15弹力配合364
8-16乾摩擦364
8-17边界或薄膜润滑366
8-18混合或半流体润滑366
参考资料367
习题367
9滚珠轴承及滚子轴承373
9-1滚珠轴承之结构与型式373
9-2滚珠轴承之选择375
9-3轴向负荷之效应378
9-4 变动负荷之设计379
9-5静容量382
9-6不同可靠程度之设计383
9-7滚珠轴承之摩擦与润滑383
9-8轴承材料与表面最后加工384
9-9滚珠轴承之安装385
9-10容许的欠对准387
9-11未研磨的滚珠轴承387
9-12滚动元件轴承之相对优点388
9-13滚子轴承389
9-14 圆柱间接触应力390
9-15弹性体——流体动力润滑392
参考资料392
习题393
10正齿轮397
10-1 简介398
10-2齿形传动速度定律399
10-3渐开缐轮齿之运动401
10-4摆缐轮齿402
10-5轮齿之节403
10-6 齿轮齿节之国际单位制406
10-7齿轮传动之标准制407
10-8制造法408
10-9齿隙411
10-10齿轮最后加工方法412
10-11齿轮受力及其效应412
10-12马力传送之齿轮负荷413
10-13齿轮间之动负荷415
10-14齿轮接触之力变化420
10-15轮齿之弯曲容量421
10-16正齿轮之齿形系数或路易士系数422
10-17齿接触应力及磨损量。表面持久性425
10-18操作齿轮系之最大马力容量430
10-19齿负荷之决定431
10-20齿接触对数432
10-21齿轮之清角434
10-22长与短齿冠传动436
10-23轮系之速比438
10-24 内齿轮或环齿轮441
10-25齿轮之尺寸442
10-26齿轮材料442
10-27齿轮润滑及安装443
10-28齿轮损坏443
10-29行星齿轮系444
参考资料446
习题446
11斜齿轮、蜗轮及螺旋齿轮455
11-1直齿斜齿轮456
11-2斜齿轮之梁强度457
11-3磨损极限负荷·动力负荷458
11-4 斜齿轮之轴承负荷461
11-5蜗缐斜齿轮462
11-6蜗轮464
11-7蜗轮之几何形状关系465
11-8蜗轮之马力容量469
11-9蜗轮减速之热容量472
11-10螺旋齿轮474
11-11螺旋齿轮之节径477
11-12成形齿数477
11-13 啮合齿轮之中心距离478
11-14 螺旋齿轮之齿负荷479
11-15平行轴螺旋齿轮之动负荷及磨耗负荷480
11-16 交叉轴螺旋齿轮之负荷容量482
参考资料482
习题482
12杂类机械之元件485
12-1厚圆筒之应力485
12-2收缩与压入配合之应力488
12-3压入配合产生之应力集中491
12-4 圆盘飞轮之应力492
12-5有轮辐与轮缘之飞轮494
12-6飞轮之必要条件496
12-7弹性体之冲击499
12-8以能量方法求冲击应力500
12-9落体所产生之力504
12-10 梁上重体之冲击506
12-11密合垫与油封506
12-12静负荷密合垫之设计509
12-13钢索514
12-14 曲梁518
12-15矩形断面之曲梁520
12-16圆形断面之曲梁523
12-17曲杆之角挠曲523
12-18凸轮523
12-19有中心滚子从动件之板形凸轮526
12-20有中心滚子从动件凸轮之制造527
12-21 平面从动件之板形凸轮529
12-22多项式凸轮530
12-23凸轮设计注意事项531
12-24扣环532
12-25平板532
参考书目535
习题536
13尺寸标注及细则545
13-1尺寸标注545
13-2过多的尺寸标注546
13-3 余隙配合之尺寸标注——最大材料546
13-4 干涉配合之尺寸标注——最少材料548
13-5单向公差和双向公差548
13-6 标准化圆柱配合549
13-7偏心度551
13-8累积与非累积尺寸551
13-9基准面553
13-10与松螺丝配合之孔零件554
13-11真位尺寸标注556
13-12以字母作孔尺标注556
13-13 以固定规量测孔之位置558
13-14 修订符号M对使用固定规之限制561
13-15推拔孔之尺寸标注562
13-16具穿孔之零件和具推拔孔零件之组合565
13-17基准面之三面观念、几何公差568
13-18几何尺寸标注所用的符号569
13-19 三角投影——第一角法572
13-20推拔之尺寸标注573
13-21 组合件之尺寸标注574
13-22SI单位公差575
13-23优选数575
13-24表面粗糙度577
13-25详图580
参考书目582
习题582
14工程材料589
14-1抗拉试验589
14-2钢之物理组织592
14-3 机械结构所用之钢料594
14-4碳钢及合金钢之数字系统595
14-5普通碳钢598
14-6合金钢601
14-7高强度低合金钢——HSLA603
14-8钢之价格604
14-9钢之热处理604
14-10热处理之残留应力607
14-11 渗碳及氮化608
14-12火焰硬化609
14-13应变硬化609
14-14硬度611
14-15切削性612
14-16晶粒大小613
14-17腐蚀613
14-18腐蚀防制614
14-19不锈钢615
14-20磨耗617
14-21 高温之短期效应618
14-22钢之高温潜变619
14-23铸铁620
14-24展性铸铁、球状石墨铸铁623
14-25铸钢624
14-26工具钢626
14-27铝合金626
14-28合金及调质识别627
14-29成份与机械性质628
14-30镁合金630
14-31铜合金631
14-32压铸合金634
参考资料636
中文索引639
1976《机械元件设计》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林有钦,罗玉林编译 1976 全华科技图书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机械零件设计手册
- 1974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
- 机械零件设计手册
- 1986
-
- 机械原件设计 下
- 1952 中国科学图书仪器公司
-
- 机械零件设计手册
- 1980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
- 机械零件设计手册
- 1982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
- 机械零件设计原理
- 1989 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
-
- 机械零件课程设计
- 1990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 文化批判与国民性改造
- 1988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
- 机械零件设计
- 1988 北京:劳动人事出版社
-
- 机械零件课程设计
- 1985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 机械零件设计
- 1985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
- 机械零件设计
- 1993 台湾:晓园出版社
-
- 机械零件设计手册
- 1956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
- 世界特殊钢厂手册
- 1986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 机械元件设计详解 第6版
- 1992 台湾:晓园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