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作者 | 齐一等主编 编者 |
---|---|
出版 |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301 |
出版时间 | 1984(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20500070X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460060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第一章绪论1
第一节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1
一 哲学是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1
二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3
三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产生和发展6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0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10
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13
第三节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和方法19
一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19
二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22
第二章物质和意识24
第一节世界的物质性24
一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24
二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29
第二节物质的存在形式32
一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32
二 空间和时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37
第三节意识及其对物质的反作用42
一 意识是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42
二 意识是人脑对物质的反映46
三 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52
第三章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56
第一节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56
一 事物的普遍联系56
二 现实世界的永恒发展60
三 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62
第二节对立统一规律63
一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63
二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68
三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71
第三节质量互变规律80
一质、量、度80
二 质变和量变85
第四节否定之否定规律92
一 辩证的否定92
二 否定之否定95
第四章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102
第一节现象和本质102
一 事物的现象和本质102
二 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103
第二节形式和内容108
一 客观事物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108
二 形式和内容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109
第三节原因和结果112
一 因果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112
二 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115
第四节必然性和偶然性118
一 事物发展中的必然性和偶然性118
二 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119
第五节可能性和现实性122
一 可能性和现实性的含义122
二 可能性和现实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124
第五章认识和实践129
第一节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129
一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129
二 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反映论134
第二节认识的辩证过程和科学的思维方法142
一 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142
二 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148
三 科学的思维方法150
第三节真理160
一 真理的客观性160
二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164
第四节认识论和思想路线169
一 认识论和思想路线的一致性169
二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173
第六章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178
第一节社会存在及其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178
一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178
二 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184
第二节社会意识及其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188
一 社会意识的构成188
二 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192
三 社会意识诸形式196
第七章社会基本矛盾203
第一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203
一 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203
二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208
第二节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213
一 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213
二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216
第三节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221
一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一般过程221
二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224
第八章阶级 国家 革命231
第一节阶级和阶级斗争231
一 阶级的起源和实质231
二 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234
三 我国社会主义时期的阶级和阶级斗争237
第二节国家、社会革命239
一 国家的实质和职能239
二 社会革命的实质和根源241
三 阶级社会向无阶级社会的过渡243
第九章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247
第一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247
一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247
二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作用的社会制约性253
三 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255
第二节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257
一 个人和群众、个人和社会257
二 杰出人物的产生及其在历史上的作用258
三 无产阶级领袖的重大作用261
第十章社会进步和人类解放266
第一节社会进步和文明的发展266
一社会进步的历史趋势266
二 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270
第二节人类解放和共产主义实现273
一 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273
附录哲学与医学280
二 共产主义的思想和实践276
一 医学是哲学的科学基础之一280
二 哲学对医学发展的指导作用282
(一)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自发辩证法思想推动着古代经验医学的产生和发展282
(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问世和实验医学的兴起285
(三)现代医学发展的新趋势更加要求辩证思维的有力指导289
三 医学生应该做一个自觉的辩证唯物主义者298
1984《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齐一等主编 1984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公共关系学通论
- 1992 北京:人民出版社
-
-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 1986 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
-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 1989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
-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 1989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 1999 北京:北京出版社
-
-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 1990 北京:学苑出版社
-
-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 1993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 1997 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
-
-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 1981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
-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 1983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 1984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 1987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
-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 1999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