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学纲要 第2版》求取 ⇩

第一节 什么是行政管理1

一、“行政”和“管理”的几种通常用法1

第一章 绪论1

二、管理的职能、起源和种类3

三、行政管理的产生及其作用7

四、行政管理是一门专业12

第二节 什么是行政管理学15

一、“行政管理学”简称“行政学”15

二、行政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简况18

第三节 行政管理学的内容框架31

一、发展中的内涵31

二、各种定义所反映的各派意见31

三、主要内容框架35

一、行政学与政治学的关系36

第四节 行政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36

二、行政学与管理学的关系37

三、行政学与经济学的关系39

四、行政学与法学的关系40

五、行政学与社会学、心理学的关系40

六、行政学与其他专业和科技知识的关系41

第五节 行政学的主要研究方法41

一、社会科学的阶级性和继承性45

第六节 社会主义行政管理学的基本特征46

二、社会主义行政学的基本特征47

第七节 怎样学习行政管理学49

二、行政组织的作用53

一、行政组织的含义53

第一节 行政组织的含义和作用53

第二章 行政组织53

第二节 组织和组织理论55

一、什么是组织55

二、组织的作用56

三、人类社会组织的主要种类60

四、组织理论62

第三节 行政组织70

一、广义和狭义的行政组织70

二、行政组织的特征71

三、行政组织的种类74

四、行政组织与环境的关系77

第四节 建立行政组织的一般原则78

三、纵向分层、层层授权79

一、目标要明确79

二、分工要清楚79

四、权、责、利要明确80

五、执行机构与辅助机构的分立81

六、系统要完整周密81

七、各方面的关系要协调82

八、指挥要统一82

九、层次要合适83

十、管理幅度要适当83

十一、为领导提供必要助手84

十二、建立灵敏的信息与反馈系统84

十五、制度化85

十三、建立有效的监督系统85

十四、稳定性与机动性相结合85

十六、行政组织应有法律依据86

十七、扩大下层与群众参与86

十八、注意精简,讲求效率86

第五节 组织理论的灵活运用87

第六节 行政机构改革88

一、变革中的各国行政机构88

二、旧有行政机构的通病92

三、我国当前的全面改革96

四、我国行政机构的历史沿革99

五、我国行政机构改革应注意的事项101

二、领导是管理的基本职能104

三、行政领导是人类社会最主要的领导104

第三章 行政领导104

一、领导与领导者104

第一节 行政领导是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能104

第二节 发展中的领导学105

一、领导学是研究行政领导的理论基础105

二、领导问题的跨学科性105

三、引人注意的不成熟的学问106

第三节 领导的作用108

一、领导与指导的区别108

二、领导的定义108

三、领导的作用110

一、以层次分112

第四节 领导者的种类112

二、以主管业务分113

三、以产生方式分114

四、以优劣分116

第五节 领袖论116

一、领袖论的意义和作用116

二、领袖论的主要内容119

第六节 行政领导的构成要素120

一、行政领导的主客观条件120

二、行政领导职能的依据122

第七节 领导者的条件124

一、领导者的政治条件125

二、领导者的知识条件130

三、领导者应具备的工作能力133

第八节 领导者的培养135

第九节 领导者的选拔136

一、政务官137

二、常务官137

第十节 领导体制138

一、行政领导体制138

二、其他部门的领导体制139

三、党政分开是我国行政体制中的关键问题140

第十一节 领导班子的结构140

一、法定结构140

二、心理结构140

一、领导权力的来源141

第十二节 行政领导的权限及其监督141

三、能力结构141

四、生理结构141

二、对领导权限的监督142

第十三节 领导方法、作风和艺术143

一、领导方法143

二、领导作风146

三、领导艺术151

四、简论权术152

第四章 人事行政154

第一节 人事行政的意义154

一、人事行政的含意154

二、人事行政的作用154

第二节 人事制度发展的几个问题155

一、人员的录用157

第三节 当代人事行政的基本环节157

二、试用和任命159

三、工资160

四、在职培训162

五、考核鉴定164

六、升降奖惩164

七、职位分类165

八、调遣和流动167

九、各种假期168

十、辞职、退职与退(离)休168

十一、人事管理机构170

十二、人事管理法制化171

一、激励是人事行政的根本机制172

第四节 西方的主要激励理论172

二、调动积极性的主要手段173

三、几种主要的激励理论175

第五节 大力推进我国人事制度的改革183

一、新中国人事制度的沿革与成就183

二、人事行政中的主要缺点183

三、关于“干部”的含义问题185

四、关于工作职称问题187

五、无孔不入的官本位制189

第五章 西方国家的文官制度194

第一节 文官制度的含义194

一、文官制度的历史渊源196

第二节 文官制度的起源和发展经过196

二、文官制度的社会基础197

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文官制度的建立经过198

第三节 文官制度的内容202

一、文官的身份地位和权利义务202

二、文官的考试与录用206

三、职位分类与人员的分类分层管理209

四、工资级别211

五、各种补贴212

六、考绩、奖惩和晋升212

七、人事档案216

八、调动与辞职216

九、培训217

十、假期与退休219

十一、关于公职人员的计划与预测220

第四节 文官立法与管理机构222

一、文官立法222

二、管理机构223

第五节 西方文官制度的利弊224

一、文官制度的主要长处224

二、文官制度的积弊225

第六节 我国人事制度改革的主要参考模式226

一、人事制度改革是各种改革的中心环节226

二、改革必须有参考模式226

三、西方文官制度是人事制度改革的主要参考模式227

四、公务员以外各人事系统也要建立相应的制度229

第一节 人事行政改革与文化传统的关系230

第六章 我国古代人事制度230

第二节 我国古代人事制度的历史作用和世界意义231

第三节 我国古代人事制度的发展阶段232

一、萌芽阶段(从尧舜到先秦)232

二、草创阶段(从秦统一到南北朝)233

三、成熟阶段(从隋唐到晚清)234

第四节 萌芽阶段的人事制度234

一、形成中的国家结构235

二、萌芽阶段的用人原则237

第五节 古代官僚制度下的人事政策238

一、世卿世禄与用人唯亲的准则238

二、贤和德才标准239

一、秦朝的录用制度240

第六节 录用制度240

二、两汉的录用制度241

第七节 工资待遇与爵、位、禄分开的管理办法244

第八节 考绩监察与升降奖惩246

一、考绩制度246

二、监察制度249

三、升降奖惩250

第九节 培训制度250

第十节 调动与退休252

第十一节 管理机构及其他253

一、管理机构253

二、回避制度253

第十二节 九品中正制度254

第十三节 从隋、唐到清末的科举制度256

一、科举制的产生原因与发展简况256

二、考试科目与内容257

三、考试程序258

四、功名与出路261

五、制科与杂途263

第十四节 对我国古代人事制度简单的评价263

第七章 一般决策理论266

第一节 什么是决策266

第二节 决策的作用267

一、决策在人类活动中的意义267

二、决策在行政工作中的重大作用268

一、古今最受重视的学问271

第三节 决策科学发展简况271

二、决策科学的产生273

三、决策科学的现状274

第四节 决策的种类276

一、理性决策与非理性决策276

二、一般行政决策和专业性决策278

三、公共决策和私人决策278

四、个人、集体和群众决策279

五、按照规模、范围、时间、轻重分类的种种决策279

六、按照层次及效力分类的种种决策281

七、原有决策与追踪决策282

十、单级决策与多级决策283

九、单目标决策与多目标决策283

八、主动决策(积极决策)与被动决策(消极决策)283

十一、例行性决策(程序性决策)与非例行性决策(非程序性决策)284

十二、定性决策和定量决策284

十三、一般经验决策和科学决策284

十四、全面系统决策和有限比较决策285

十五、业务管理决策和自身管理决策285

十六、最佳决策与满意决策286

十七、确定型、不确定型、风险型、竞争型决策286

第八章 主要决策方法290

第一节 决策方法的重要性和发展情况290

第二节 一般决策程序293

一、决策程序是一种方法序列293

二、主要决策阶段294

三、其他应注意的事项300

第三节 其他决策方法302

一、理性全面方法,也称根本法302

二、连续有限比较法,也称分枝方法或渐进方法303

三、综合扫描法304

第四节 系统工程和系统管理方法305

一、系统工程的含义305

二、系统工程的产生经过306

三、系统工程的建立程序307

四、系统管理方法310

第五节 各种量化方法312

一、确定型决策的计算方法312

二、风险型决策的计算方法315

三、不(非)确定型决策的计算方法316

四、其他复杂方法318

第六节 征求意见、安排工作、调查预测及其他方法319

一、征求意见的方法319

二、安排工作的方法322

三、调查、预测及其他方法327

第九章 公共决策331

第一节 公共决策的含义和种类331

一、政治决策332

二、行政决策332

三、公共决策332

第二节 研究公共决策的必要性334

四、层次性335

三、政治性335

一、公务性335

第三节 公共决策的基本特征335

二、合法性335

五、强制性336

六、影响深远性336

七、经验性336

第四节 公共决策面临的困难、影响因素及克服办法338

一、发现问题上的困难338

二、提出问题的困难340

三、引起舆论重视的困难341

四、纳入议程与付诸实施上的困难343

五、政策分析上的困难345

七、评估与总结方面的困难346

六、定案权力归属方面的困难346

八、改进办法349

第五节 公共决策的体制350

一、决策体制的演变趋势350

二、几种主要决策体制351

第六节 决策辅助机构和智囊团357

一、决策必须使用集体智慧357

二、特设决策辅助机构358

三、智囊团358

第七节 加速我国公共决策的现代化362

一、改进决策体制363

三、建立与使用决策辅助机构364

四、提高决策者的素质364

二、规定合理决策程序364

五、加强检查监督365

六、扩大群众参与365

七、确立责任制366

第十章 行政实施的手段和职能367

第一节 行政实施是行政管理的基本任务367

一、行政实施的含义367

二、行政实施的作用369

三、行政实施在行政学中的地位369

第二节 行政实施前的准备工作370

一、使决策合法化370

二、事先作好必要的准备371

一、指挥372

第三节 行政实施的主要环节与职能372

二、沟通与传递376

三、控制381

四、监督385

五、协调391

第四节 行政实施的主要手段394

一、法律手段394

二、行政手段395

三、经济手段396

四、奖励与惩戒397

第五节 新任领导如何执行任务399

一、应该有所作为399

二、反对浮夸式的好大喜功400

一、信息的含义402

第十一章 信息 反馈 效率402

第一节 信息402

二、信息的作用403

三、信息科学的发展简况404

四、行政信息的特点和主要障碍405

五、改进我国的信息管理409

第二节 反馈413

一、反馈的含义413

二、反馈的种类414

三、行政反馈的作用415

四、获取反馈的主要途径417

第三节 效率419

一、效率的含义419

二、效率在行政学上的意义420

三、行政效率的测量422

四、提高行政效率的主要途径425

第十二章 专业行政管理428

第一节 行政学应该研究专业管理428

第二节 行政学基本理论包含专业行政管理430

第三节 政府职能的演变导致专业行政管理431

一、政府职能是行政管理的主要依据431

二、国家和政府的基本职能432

三、政府职能增长的必然趋势435

四、政府职能不能无限扩张437

五、政府的能干与愚蠢之争440

二、我国专业管理的利弊442

一、我国专业管理概况442

第四节 我国专业管理的情况442

六、专业管理是行政学的当然对象442

三、我国专业管理研究的现状444

第五节 体制改革后的专业管理445

第六节 行业协会445

第七节 主要专业管理举例446

第十三章 财务制度449

第一节 财务行政的作用和范围449

一、财务行政的作用449

二、财务行政的范围451

第二节 税收452

一、税收的意义452

三、我国税收政策和现状453

二、税收的发展趋势453

第三节 预算454

一、预算的意义454

二、制定预算的程序和依据455

三、制定预算应该注意的事项455

第四节 款项的使用456

一、安排用款计划456

二、拨款456

三、使用457

第五节 会计、审计和决算457

一、会计457

二、审计459

三、决算461

一、我国财务制度的现状462

第六节 改善财务制度,消灭经济违纪462

二、改进财务制度的具体措施463

第十四章 机关管理465

第一节 机关管理的意义和作用465

一、机关管理的意义465

二、机关管理的作用465

第二节 机关管理事务的主要内容466

一、行政机关的种类466

二、机关管理事务的主要环节467

第三节 机关管理的现代化和办公室自动化474

一、机关管理的现代化474

二、办公室自动化475

一、会议的种类476

第四节 会议管理476

二、会议的作用和加强会议管理的意义477

三、当前我国会议工作的积弊及补救方式478

四、关于会议成本的计算480

第五节 岗位责任制与目标管理481

一、岗位责任制和目标管理的性质481

二、目标管理的基本内容481

三、我国当前的岗位责任制482

第六节 思想工作483

一、思想工作的意义483

二、我国思想工作的现状484

三、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486

一、我国机关管理的现状488

第七节 切实改进我国的机关管理488

二、改进方向489

第十五章 行政法制管理491

第一节 行政管理与行改法的关系491

一、加强法制的意义491

二、行政法与行政管理的关系492

第二节 行政法规的历史与基本特征493

一、行政法规的历史493

二、行政法规的基本特征495

第三节 我国行政法制管理的现状497

一、行政法规很不完备497

三、行政法规观念薄弱498

二、现有规章亟待清理和整顿498

四、缺乏理论研究499

第四节 行政法的制定499

一、行政法规主要由行政部门制定499

二、制定行政法规的注意事项500

第五节 行政法规的执行501

一、法规执行的含义501

二、执行法规的主要手段501

三、当前法规执行中的主要问题503

第六节 行政司法504

一、行政司法的含义504

二、发生行政诉讼是正常现象505

三、行政诉讼的解决方式506

四、行政司法机构507

1985《行政管理学纲要 第2版》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李方编 1985 北京:劳动人事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行政学纲要(1992 PDF版)
行政学纲要
1992 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
吴稚晖近著  再版(1926 PDF版)
吴稚晖近著 再版
1926
管理心理学纲要(1986 PDF版)
管理心理学纲要
1986
行政管理学纲要(1985 PDF版)
行政管理学纲要
1985 北京:劳动人事出版社
行政管理学纲要(1998 PDF版)
行政管理学纲要
1998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行政管理学纲要(1992 PDF版)
行政管理学纲要
1992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管理心理学纲要(1986 PDF版)
管理心理学纲要
1986 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管理哲学纲要(1987 PDF版)
管理哲学纲要
1987 北京:红旗出版社
银行信贷管理学  第2版(1996 PDF版)
银行信贷管理学 第2版
1996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银行信贷管理学  第2版(1993 PDF版)
银行信贷管理学 第2版
1993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1995 PDF版)
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1995 沈阳: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行政学纲要(1993 PDF版)
行政学纲要
1993 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
行政管理学(1984 PDF版)
行政管理学
1984 国立编译馆
行政管理学(1989 PDF版)
行政管理学
1989 长春:长春出版社
天文学纲要  第2版(1939 PDF版)
天文学纲要 第2版
1939 上海:中华书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