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社会学》

第一章 青年社会学的性质、对象和研究方法1

一 青年社会学的学科性质1

二 青年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体系5

三 青年社会学的研究方法9

第二章 青年与社会16

一 人与社会16

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16

个人只有在社会里并通过社会才能生存和发展20

文化——人与社会意识联系的机制23

二 青年期是人生历程的一个阶段25

青年期是人类文明高度发展的产物25

青年期的年龄划分27

近代青年期发展的趋势29

三 青年的社会特征31

步入社会的过渡性32

适应社会的继承性34

改造社会的开拓性36

第三章 青年社会化(一)38

一 青年社会化的内容39

青年社会化的内容39

影响青年社会化的因素43

二 青年社会化的过程46

规范社会化47

角色社会化48

目标社会化50

三 青年社会化的主体特征51

青年社会化在自我意识、自我评价中进行51

青年社会化在摆脱外在控制与依赖的心理矛盾中进行52

青年社会化在同辈的相互教化中进行53

第四章 青年社会化(二)54

一 青年社会化的定向特点54

正向社会化与逆向社会化55

社会化方向的选择57

青年社会化的定向特点61

二 青年社会化的途径和形式62

青年社会化的途径63

青年社会化的形式68

三 青年社会化所达到的境界70

获取健全的人格,追求三维的协调70

培育健全的心理素质,陶冶高尚的情操72

确立正确的自我意识,力争高层次的自我完善75

第五章 青年的社会选择78

一 社会选择是社会发展的一种方式78

需要与社会选择78

商品经济与社会选择84

人的自我选择90

二 职业选择一一青年社会选择的重要内容92

掌握职业选择的基本原则93

熟悉职业选择的机制95

科学地认识自我99

三 当代大学生的择业倾向101

职业选择的变化101

大学生择业中的困惑103

四 求职的技巧105

了解征才者的量才尺度106

注重第一印象107

采用“一分钟录像”108

要有应变能力109

“两利相争取其长两弊相争取其短”110

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110

第六章 青年的职业生活112

一 职业及其社会功能112

职业和职位112

职业和职位结构114

职业的社会功能119

二 青年职业生活的特点120

职位层次低120

社会交往的局限性121

职业角色不成熟122

三 在职业生活中开拓创造124

青年步入社会的三步曲124

适应新的文化圈126

确立明确的目标133

同自己竞争137

第七章 青年的爱情婚姻家庭149

一 青年的爱情149

恋爱的三个时期149

爱情的内涵151

二 建立美满的婚姻153

角色的调适155

保持双方的心理空间156

开放交往158

确立婚姻中的平等地位159

三 青年的家庭160

青年家庭结构的选择161

家庭教育162

家庭管理165

建立理想的家庭168

第八章 青年的消费和闲暇生活171

一 青年的消费生活方式171

构成消费生活方式的要素172

当代青年消费生活方式的特征175

青年的消费生活方式对社会生活179

方式变迁的影响179

二 青年的闲暇生活方式180

闲暇生活的社会作用181

闲暇生活的特点182

闲暇生活的基本类型185

三 青年消费和闲暇生活的社会指导189

青年闲暇生活的社会指导189

青年消费生活的社会指导191

第九章 青年社会群体194

一 青年群体的特征和功能194

青年群体的特征195

青年群体的社会功能196

二 青年群体的分类197

大群体和小群体197

初级群体与次级群体198

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199

隶属群体和参照群体200

三 青年群体生活的演变201

从初级群体到次级群体202

从同质群体到异质群体203

从角色的随意性到角色的确定性204

四 青年正式群体206

非正式群体的产生及其性质206

青年非正式群体的特征和社会功能208

青年非正式群体的社会调适210

第十章 青年的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212

一 青年社会交往的功能213

交往是青年社会化的必经之路213

青年的情感需要在交往中得到满足214

交往是正确认识自我的主要途径214

交往是获取知识的有效手段215

交往是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216

二 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原则和途径217

建立与发展人际关系的原则217

增进人际交往的途径219

三 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和技巧224

处理与领导者关系的方法和技巧225

处理与同事关系的方法和技巧233

正确处理好与下属间的人际关系238

第十一章 青年社会问题242

一 青年社会问题概述242

什么是青年社会问题242

青年问题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244

我国当代青年中存在的主要社会问题246

二 青年犯罪问题248

青年犯罪的状况和特点248

关于青年犯罪的几种社会学理论251

我国青年犯罪的社会原因254

青年犯罪的社会控制257

三 青年合法权益的社会保障259

保护青年合法权益的意义和依据259

保护青年合法权益的原则262

青年合法权益的内容264

保护青年合法权益的方法268

第十二章 社会变革与青年现代化271

一 社会变革与青年发展271

当代中国社会变革的特点271

青年思想观念的发展275

二 青年对社会变革的影响278

开拓革新的功能279

创造财富的功能281

传播文化的功能285

三 社会现代化与青年现代化287

社会现代化的关键是人的现代化287

青年现代化的特征289

青年现代素质形成的社会条件292

后记298

1989《青年社会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刘献君著 1989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培养你的创造才能(1989 PDF版)
培养你的创造才能
1989 轻工业出版社
青少年の社会参加(1979.10 PDF版)
青少年の社会参加
1979.10 同文書院
生涯学習社会の青年の家(1991.04 PDF版)
生涯学習社会の青年の家
1991.04 ぎょうせい
青少年と社会参加(1979.07 PDF版)
青少年と社会参加
1979.07 青少年問題審議会
情報化社会と青少年(1982 PDF版)
情報化社会と青少年
1982 大蔵省印刷局
現代社会の青少年(1980.06 PDF版)
現代社会の青少年
1980.06 学文社
双重间谍(1989 PDF版)
双重间谍
1989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老龄问题国际讨论会文集(1988 PDF版)
老龄问题国际讨论会文集
1988 北京:劳动人事出版社
青年社会心理学(1993 PDF版)
青年社会心理学
1993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当代青年社会学(1999 PDF版)
当代青年社会学
1999 青岛:青岛出版社
青年社会学(1990 PDF版)
青年社会学
1990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当代青年社会学(1994 PDF版)
当代青年社会学
1994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青年社会学(1996 PDF版)
青年社会学
1996 北京:地质出版社
青年社会病  中(1989 PDF版)
青年社会病 中
1989 北京:春秋出版社
青年社会学(1987 PDF版)
青年社会学
1987 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